分享

我也有勇气最终活出一个人的样子吗?从钱谷融先生去世谈起(照片纪念版)

 music米妮 2018-09-29

到了我这个年龄,很容易被比较绝望的情绪笼罩着,尽管我较少直接谈论自己的情绪状态,但是显而易见,这已经是一个基本的精神基调了。虽然我仍希望能够对人生还有一些作为,对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也能够做一些具体的事,不要让自己的生活变得那么颓废与沮丧,但是绝望的情绪确实会时常弥漫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我不必去回避它,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它不过是一种精神基调,或者是对人生、对各种可能性的一个基本的态度。


2017 928日晚上,华东师大著名的教授——钱谷融先生在99岁生日这一天去世了。说实在的,钱先生已经是一个很高寿的人,他的人生也是蛮有趣味的,他笑声爽朗,那笑的样子真叫开怀大笑,像孩子一样动人,这一点我印象特别深。


钱先生80岁生日与同事在一起


像我这样从乡下走出来的学子,进华东师大中文系之前,对钱先生是一无所知的,是进了大学之后,才知道有他这样一位教授。但其实我们上大学的时候,他还不是教授,他还是一个讲师。他当了38年的讲师,这显然不是因为他自己的原因。不过,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在我们华东师大中文系,从老先生、从系里其他老师,以及我们所有的学生,对钱先生都是非常敬重的。因为从我们一进大学,就知道他是华东师大最著名的四个教授之一,他们分别是:徐中玉先生、许杰先生、施蛰存先生、钱谷融先生,钱谷融先生是他们几个中最年轻的一个。

  

我记得我上学第一天系里集中,当时的系主任是徐中玉先生,他好像也是唯一的一次跟我们讲话吧。他就告诉我们系里的一些老先生,你们以后要叫他们先生,不要叫老师。他这番话,让我们肃然起敬,印象也特别深刻。我想,这应该是一种所谓的旧的文化吧,就是对这些特别令人敬重的老师,我们需要有更传统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徐中玉所说的老先生中就包含着钱谷融先生。

 

遗憾的是钱先生的课,我没有听过。当然,知道他著名的论断《论文学是人学》。大家都知道,他是在80年就退休了,是以讲师的身份退休的。后来,在延聘之后又直接评为教授的,带研究生与博士生。他对华东师大中文系,尤其是现代文学评论、研究,是极其重要的一个人物。现在,很多人把他称之为泰斗式的人物。曾有“北有王瑶,南有钱谷融”这个说法,在我看来,这也不是最为重要的。


钱先生与王瑶、吴宏聪合影


但是钱先生所做的一些事情,是比较让人惊讶的。比如,他招收的研究生,首先要看学生的文章,他认为文章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思想、学识与才情的。他很看重一个人的“才学识”——“才”,在他看来是天生的,人与人最根本的差异,是在“才”上;“学”,跟后天的学习有关系;“识”,就是思想与见识。尽管有人生的历练等因素起作用,他同样认为,真正一个人的见识,还是跟其天分有关系的。

 

后来,他培养了一大批青年才俊。他总是说,他运气好,因为这些报考的研究生本身就是非常好的“材料”,他只是做了来料加工而已。(很有意思)那么,研究生、博士生到底怎么培养?用什么方式来培养?这也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钱先生总是说自己很懒散,他的文章都是别人要他写,他才写的,他自己并不想写文章。他形容自己不勤奋,懒散,好吃,好玩。

 

另一方面,我们不能说他生错了时代(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但是他大概更适合在民国那样的氛围里做教授吧,他也是被称为最有魏晋风度的一个学者。他曾经对他的一个学生说,“你至少有一点比不上我”,他的学生很紧张地听他讲什么。老先生笑着说:“你不如我懒啊。”哈哈,他觉得他的学生太勤奋了。怎么说呢?你想一想,一所大学有这样一位教授,他的存在是多么有意义啊。


钱门弟子为钱先生庆贺八十大寿


华东师大的弟子(尤其是中文系的弟子),想起老先生的时候,总是感到很温暖。他讲的文学是人的文学,他进行的教育是人的教育,他的存在是一个真的人的存在。——多么有真性情,多么天真,多么热爱生活,又是多么诚恳地对待自己的学生。他甚至提出来,中文系的学生毕业论文可以用文学作品来代替,他总是跟很多人想的不太一样。

 

所以当得知钱先生去世,我还是感觉蛮伤感的。也就是,一种精神存在彻底消失了,就是作为一个实体生命的精神存在彻底消失了。这样的消失同时意味着,某种时代人文氛围的重大损失。所以我又想到,一所大学,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我觉得,一所大学,一定要有一种高的向往,高的精神理念,能不断地启迪一个学生,去仰望星空,能够对自己的人生有更高的期许,有更大的奋斗目标,对人类、对自己从事的工作都有更大的关怀,这点可能比较重要。


钱先生80年代与研究生在桂林,前排左三为徐中玉先生

 

第二点就是精神的熏陶与感染,这其实也是一个常识。比如说我的系主任徐中玉先生,哪怕是再艰难的岁月,众目睽睽高堂之上,他依然有勇气表达着自己的思想,说出自己的声音,真太令人敬佩了。当然,这一点不仅是令人敬佩的问题,而是这就是一个最好的价值观呀,这就是对学生最有意义的启迪呀,这就是一所大学精神真正存在的显现呀。像徐中玉先生、钱谷融先生、施蛰存先生,还有我们系里不少老先生,也包括一些青年学者,就是这些教师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才学、人格力量、个人生活趣味,以及人生种种魅力,有的是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有的是不教之教,我们受其熏陶、感染,我们知道生活在他们身边,就会受其影响,得到润泽,成为他的弟子。这本身就是极其幸福的,是人生的造化。

 

就我而言,上大学的时候,最为热衷的其实并不是去听课,也不是对这些学者、教授紧紧跟随,顶礼膜拜,而是以他们引领的价值观、人生态度、生活方式,我们去做自己。我读大学,更大的热情无非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广泛的阅读,另外一点,就是尝试着自己去写作。而更为重要的,总是努力着去做自己,去过更有尊严的生活。

 

我也曾谈到过一个观点,我说大学学习其实并不是在大学结束的,它所启迪的、它所开启的向学之路、向上之心,其实在大学之后还会不断地影响、熏陶、提醒着我,包括我们在大学里所经历的一切,它既是记忆的一部分,又不仅仅只是提供记忆素材,而是在这之后,一而再地会重新回到那个场景,回到那些事实,回到那些遭遇、经历以及各种思想碰撞里,重新去过一种思想的生活,重新去理解生命的意义,重新去回味所经历的一切对自己的种种撞击,生命才能不断得以成长。


钱先生等与来校参加入校50周年活动的同学合影


其实,是你成长之后,你才有了某一种气质(比如华东师大的气质)。当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所学校首先要有气质才行,这所学校是有真实的、巨大的精神磁场,它才能不断熏陶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说到这一点,多难啊。今天还有什么学校可以自豪地说,它真还有呢?


今天,也不可能有当了38年的讲师,又有巨大的精神影响力的一个教师存在了。从另一方面来说,钱先生在年轻的时候没有遇上更适合他的时代,但对今天的教师而言,钱先生还有比较幸运的地方,毕竟那个学校还能容纳他,肯定他,虽然他生活也极为艰难,也有过自杀的念头。唉,每个时代肯定都有每个时代的难处吧,一个人怎么活才是真问题啊。

 

我也有勇气最终活出一个人的样子吗?


钱谷融先生小传:


钱谷融,原名钱国荣,著名文学批评家、文艺理论家。江苏武进人,1919年生,1942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国文系。历任重庆市立中学教师,交通大学讲师,华东师范大学讲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研究所所长;兼任《文艺理论研究》主编,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全国名誉委员,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顾问、副会长等。长期从事文艺理论和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与教学,提出“文学是人学”的主张,在学术界产生深远影响。著有《论“文学是人学”》《文学的魅力》《散淡人生》《〈雷雨〉人物谈》等。《〈雷雨〉人物谈》获上海市1979年-1985年社科优秀著作奖,《艺术·人·真诚》获上海市第四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1987年获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终身成就奖,2014年获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文:张文质

图片由华东师大中文系提供


东方教育时报微信号DFJYWX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