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为一个infp,“思考”上的不足,全靠“直觉”支撑(天资差异)书评

 廿山 2018-09-29

《天资差异》是迈尔斯妈妈(infj)、迈尔斯(infp)、迈尔斯儿子(enfp)三代人共同努力完成的。这三代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全是清一色的直觉情感。固然,直觉情感型的人格对心理学、人的性格有着近乎疯狂的痴迷,但在这本书中却缺乏了太多具有说服力、严谨的逻辑推理。迈尔斯经常将许多观点与观点之间有待商榷的联系,强行用逻辑推理连接了起来,缺乏了客观的科学性。

全书从结构上是先描述4组性格倾向,再是八种功能,最后才是16种人格的描述,我将从这三方面入手。后面的“现实意义”、“发展的动态性”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延伸出来,暂且不谈。

一、

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

迈尔斯母子最拿手的好戏就是那份 《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 测试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好奇心强、对测试自己性格感到兴趣,且简化版mbti也仅有28道题,拿来互相攀比,所以大多数人还是非常乐意花那么几分钟的时间来尝试这个性格测试的。迈尔斯通过大量发测试题,很好的将这套性格测试推广出来,让mbti知名度极高。但这套量表仅仅是一张测试题而已,所有人都能花个几分钟,就能准确知道自己的性格,并且能够很快对自己的生活有帮助,这一切都来得太容易了。迈尔斯甚至将这些特定人群已经完成的测试题做总结归纳,直接拿来当自己理论的基石,是不是太草率了。

mbti性格测试在这套人格学的推广普及方面是很有价值的,也具有很强的事实说明性,但是完全依赖这些测试数据来支持观点是不可取的,毕竟只是一些测试题,并不是十分严谨科学的,可以尽量只拿来当参考使用。

二、

外倾与内倾

外倾与内倾2

迈尔斯是将所有的内外倾都包含进去,但实际上这个内外倾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内外倾,而是糅合了各种其他特性的杂合体。如果使用这个糅合各种因素的杂合体来做判断的依据,是明显不符合逻辑推理的,因为你不知道这个内外倾中具体那个因素导致了结果。迈尔斯将所有内外倾都包含了进去,整个内外倾实际上是由其他许许多多的状况组成的。这个外倾,它居然是以外向、感觉、思考、感知综合在一起组成的,而内倾,是由内向、直觉、情感、判断组成的。很明显,越是偏向estp的类型,其外倾越是明显,越是包含了infj的类型,其内倾越是明显。当然,对这个很明显的漏洞的批判不是没有,迈尔斯在书中也提到了这个问题,但这个时候,她居然提出了“倾向”。实际上在《天资差异》这本书里包含着大量类似的逻辑错误,即一个观点并不是单一的倾向,而是有许许多多因素掺杂在一起的,这样复杂的“原因”是不适合推理出“结果”的。不过,这里我们还是能看出,estp的超感觉与infj 的超直觉对应着外倾与内倾的两个极端。

让我们回想一下荣格心理学类型的起源。弗洛伊德跟阿德勒闹矛盾,荣格认为弗洛伊德是外倾型人格,阿德勒是内倾型,所以闹矛盾了。实际上,弗洛伊德不仅跟阿德勒吵架,还跟荣格吵架,最后他的女儿安娜接管了精神分析学会,可见弗洛伊德本身是一个怪脾气的人。而人格学却以内外倾这样一个十分广泛的维度入手,并且辅以心理学理论解释,这样就容易造成很大的不准确性。

不仅这个内外倾包含着大量其他的性格因素,而且也包含了少许非性格造成的因素。我在以上的配图中用圆圈的方式标记出来了。外倾型根据外界事物做出判断,而内倾型则根据自己的内心做出判断,这一点是可以互相转换的,也就是说,这并不是单一的因为心理学类型造成的结果。想想原始社会中,因为缺乏实证,所以导致了各种神话和万物有灵的宗教,当时的人类只能根据自己的想象做出判断。但是到了现代社会,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现代科学家反而会选择科学实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而不是自己的臆想。一些思想家或许曾经是根据自己内心做出评判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思想的解放,最终还是会从现实中找到理论的出处。但还是会有一些人追求无法被实证的玄学,这是因为缺乏了“思考”,他只能通过自己的主观臆断来认识真实客观的事物,他是不适合成为思想家的,至少是客观严谨的科学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当然还是外倾的,虽然他们显然无法看到外部世界对科学真理的实证。

一个例子

迈尔斯的思想里总是不乏这种缺乏基本逻辑推理的思考,我就在这里举出这样的例子,其他类似的情况就不再讨论了。英国的保守性与美利坚的开放性,这个命题是非常庞大的,影响这个问题的因素太多太多了,迈尔斯却认为直觉型的人更喜欢从英国移民到美国。实际上,移民者跟直觉没什么关系,跟感知有关系,感知型喜欢新事物,直觉型喜欢创造新事物,这两者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很明显,迈尔斯在这里将感知型混淆在直觉型了里,迈尔斯的不“思考”使这样一个草率的结论得以成立。而且,对于美国这样的移民国家,有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其开放是肯定的。迈尔斯的草率推理,不能当做是美国开放性的全部原因,甚至不能当做是主要原因。这样的例子书中还有很多。

学历越高,n高???

这个是mbti测试题的一个不严谨的证明,迈尔斯也只是拿mbti统计数据说话,并没有在其中表示是自己的观点。首先这个优秀高中的直觉型83%是不可能的,迈尔斯自己也说,直觉型在美国大约四分一。四分之一,也就是25%,这是一个比较稀少的比例,美国优秀高中的直觉型高达83%是不可能的,否则人与人之间会形成极为强烈的等级差别。在优秀高中,或者在高学历者中,接触理论学术还是比较方便的,测成直觉型的高学历者肯定会大大增多。mbti测试题具有很大的不准确性,也体现在这里。不过还是有很多人,不自觉的拿高学历来作为直觉型的论断依据。美国教育的情况,我不是了解的,但是在中国教育下,直觉型的比例不会高于常人。如果除去家庭背景、地区地域、记忆力等方面,单从性格来讲,我想在中国教育中,外倾感觉情感判断(esfj)、内倾感觉思考判断(istj)、外倾感觉思考判断(estj)等等会比其他类型更具有优势。

迈尔斯拿直觉与感觉这个维度,跟智商测试进行比较,进行了各种展开式的推理。实际上,直觉感觉这个维度跟那种简单的智商测试关系不大的,但还是跟“聪明”有着一定的关系。感觉型在日常生活中决定不会直觉型智力低下,显然这个问题不是一个单一的智力问题,智力问题更像是一个分工问题,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关于聪明、愚蠢的倾向问题。据我多年的经验,感觉型反而经常比直觉型更加“聪明”(机智),虽然是小聪明。

感觉与直觉

除了内倾型与外倾型的归纳存在极大的不准确性外,后面三组维度在迈尔斯那里还是非常准确的。但问题在于,除非你能将语言极为严谨、极为精确的、极为审慎的描述出来,不然以广大读者的理解能力还是会存在理解上的偏差的。科学不同于文学,不是说一千个与众不同的哈姆雷特,而是尽可能的做到准确。

什么叫做“感觉重眼前”、“直觉重将来”,什么叫做“感觉型非进取和成就”、“直觉型偏好进取和成就”,进取和成就存在太多太多种了,迈尔斯这样的描述不确切。佛主算是一个极致的直觉型了吧,但是他放弃了王子的身份和家里人,到菩提下出家了。佛主明显是放弃了进取和成就,虽然最终获得了宗教最高神这个成就。这样的例子绝不是个例,太多直觉型对现实生活中的进取和成就不感兴趣。许许多多的感觉型对现实中的舒适、美丽、奢侈很感兴趣,并且积极进取、取得成就的例子太多太多了。甚至感觉型比直觉型更加追求那种“进取和成就”,这在中国还是很明显的,比如钱财、高学历、头衔、地位、权威、美色等等。我知道迈尔斯是想描述一种属于直觉型的成就,但是迈尔斯的这种描述实在是不准确。感觉型的成就可能性是强于直觉型的,迈尔斯也许不太关注现实中的大多数人,只关心自己心中所认为的,但这样做,很可能会让读者产生误解。

思考型和情感型

思考型和情感型2

这组思考型和情感型的维度,基本上不会产生什么问题。迈尔斯给出的结论相当的清楚明了,但根据我多年的观察,绝大多数人会在这组维度上弄错。直觉、感觉这组维度因为过于抽象性,极容易被弄错,还是能够理解的,但是这组迈尔斯写的极为明确的维度居然被弄错,这是比较不可思议的,大众的智商是不应该被高估的。

不像之前那些维度中,迈尔斯使用大量的归纳法。这组思考跟情感的偏好,比较容易找到本质,既然找到本质,就不用再去做归纳了。思考型对事不对人,情感型对人不对事。因为思考型优先针对事情,当人跟事发生了矛盾,思考型优先站在事那边,情感型站在人那边。因为思考型优先对事,所以会变得十分利己主义、功利主义,变得十分冷漠。情感型则表现出利他主义、对人热情、向往美好的工作和活动。

男性比女性的思考型更多,女性比男性的情感型更多。假设是一个十分极端的男性情感型,会表现出易心软、善良、热情的一面。如果是一个十分极端的女性思考型,会表现出坚强、不屈、冷漠的一面。

之前说过,虽然迈尔斯写的极为明确,但是这组维度居然极为容易被读者误解。大众的理解力居然是把思考型理解成理智,而将情感型理解为情绪。infj邪教教主、infp易怒的关羽,这些比较匪夷所思的结论,似乎只要爱发脾气、感情用事、情绪冲动,都被当做是情感型。如果依着这样的误读,一个人理智性的发火、或者既不理智也没有什么情绪,都是有可能共存的。这样明显逻辑错误,对于那些不擅长抽象思考的大众来说也是可以被拿来抽象思考的。

判断与感知

判断与感知2

这组维度基本上也不会产生有多大的问题。判断型容易做出判断,感知型不喜欢做出判断,是否喜欢做出判断,基本上就是这个维度的本质了,虽然不是本源。不过有一点还是要弄清楚的,这个判断必须是当事人主动做出的判断,而非突发事件导致当事人被迫做出判断。判断型喜欢做出判断,更喜欢对事物做出一个定论,感知型不太喜欢做判断,更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好奇”,这样的词语是有歧义的,判断型也好奇,但很快会将新鲜事物转变为自己判断下的事物,感知型的好奇在于不断接触新鲜事物获得快乐。倘若判断型不好奇,估计没多少判断型愿意去做迈尔斯的这套测试了。

在迈尔斯的表述中,经常将直觉不自觉的表述成判断或者感知,实际上感觉直觉与判断感知是不同的,不过比较容易被混淆,即使作者不会混淆,作者用词的不严谨太容易让读者混淆了。直觉判断型会创造出许多不同的方式做出判断,感觉判断型更多的会固守传统权威做出的判断,直觉感知型会不断在抽象中寻找新鲜事物,感觉感知型会在现实中寻找各种有趣新鲜的事情。

判断型喜欢对人做出判断,一旦做出判断,就会长时间保持这种判断,一旦这个判断是不好的,那么判断型看起来就会咄咄逼人。而感知型不喜欢做出对人的判断,即使与那种典型的感知型发生矛盾,感知型也会满不在意,感知型天生缺乏了判断。

三、

八维认知功能

八维功能是迈尔斯继承荣格心理学类型的理论内容,可以说也是一种分类方法。前面写的是具体的四组字母描述,后面是具体的16人格描述,这一部分承上启下,恰好是迈尔斯的心理学理论部分。迈尔斯的心理学功能是一个动态变化的,一个类型有八种功能,而荣格认为一个类型就一个功能。迈尔斯在这一方面可以说是“发展”了荣格的心理学类型,总之两者之间是有差别的。为什么说这是一种分类法?因为迈尔斯将十六种人格按照其功能的特点又将其中几个人格归为一类。八种功能,对应的是十六种人格,那么最起码两种人格是首先被归为一类的。如上面插图所示:estp与esfp一类、istj与isfj一类、entp与enfp一类、intj与infj一类、estj与entj一类、istp与intp一类、esfj与enfj一类、isfp与infp一类。书中最先写到的是Te,迈尔斯认为同属于Te的estj和entj之间具有更大的相似性,所以将其归为一类,而迈尔斯的心理学理论就是讲已有的16型从理论上再进行分类,再单独提炼出来,再去诠释。也就是说:从事实中来,产生理论,而这套理论再反过来去解释事实。

迈尔斯的分类方法就是将前三组字母提炼出来,第四组判断感知掐掉,这样就能够得到2*2*2=8的功能模型。大众是非常信仰理论的,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懂理论。理论只要存在,理论自身肯定有破绽的。假如真有不存在破绽的理论,要么是循环论证,要么是无法被论证。理论之所以有破绽,并不是因为理论犯了几个逻辑上的错误,而是理论本身的属性就是虚幻的。先有事实,再有理论,理论不会先于事实,理论也不应该拿来解释事实。说得通俗一点,当事实证明理论错误的时候,人们就会发明一套新的说辞,然后就可以理论永远正确了。

我将从两个方面来评估迈尔斯的八维认知功能。

1、比如迈尔斯将内倾(I)和思考(T)提取出来,组成一个功能Ti。既然这个Ti是两个字母的功能组合,那么其实也是可以拿来解释intj与istj组合。当然有人说了,Ti就带有感知的属性,只能拿来解释intp与istp组合。前面解释了这么多四组字母,既然充分区分且辨析了,如果四组字母还是那么互相模糊的、分辨不清的,那这套性格类型真的没什么意义了,直接可以叫星座了。

既然Ti是两个字母的功能组合,只要你的逻辑思维足够强大,我敢肯定Ti一定能拿过来强行解释intj与istj组合,而且还能自圆其说。比如书中有一个十分奇葩的错误论点存在,荣格和迈尔斯认为康德是Ti的典型代表,不过不论如何康德从其行为上来说绝对不是intp,康德无论如何显然是一个intj。那么,我们还是可以清楚的看到迈尔斯拿Ti解释作为intj的康德,居然也是可以自圆其说的。既然如此,那就好玩了,我们可以从八种功能的基础出发,重新给八种功能搭配新的16型组合,甚至完全可以构建一个“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新八维功能理论。

2、迈尔斯从第二、三组字母中提炼出一个字母与第一组字母组合起来,从而构建分类理论。依据提炼出字母、再进行特定的分类这一种方法,可以产生出数学意义上许许多多种新的排列组合方法。以我多年的观察,其实很多人都已经这样在做了。有的人提炼出三组字母,并且以此划分出了64种功能,我就不指名道姓是谁了。有的人,将第四组字母判断感知拎出来与第一组内倾与外倾组合在一起,从而产生新的功能分类法。按着这种方法,完全可以搞出成千上百种不同的功能分类法。

另:当然功能分类法还有其他的很多问题存在。

比如前面我们在内外倾的分析中,内外倾显然不是单一的一个内外倾,而是多个内外倾糅合掺杂在一起的。那么既然是这么一个不明确、不准确、模糊不清的内外倾,拿来当做功能类型的基石,那八维功能又算什么呢?

迈尔斯认为estj与entj等等应该归为一类,那么estj与entj在现实中真的那么相似吗?倘若只是在理论分类法上的相似,那么这样的相似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四、

entj

intp

infp

对人格类型的直接描述,才是此书最大的精华。迈尔斯对人格类型理论的主动狂热投入,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直觉型更容易主动对抽象理论产生更强的兴趣,并且主动去研究这套理论。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却主动投入那么多精力在这样的抽象事物上,这明显是一个极端直觉型会变现出的行为。仅仅是对性格感兴趣,不一定是直觉型,这样的人太多太多了。长时间去研究思考某一“抽象”问题,比如性格理论,也并不一定是直觉型,这样的人也很多很多。但是如果能够主动投入时间精力,并且产生独创的新思维,当然也不一定是直觉型,还要加上思维的深刻性和极强的洞察力,这才是真正的直觉型。迈尔斯在描述直觉型的时候,虽然非常笼统琐碎,但也提到了对理论原理的创新、深刻的洞察力。

鉴于现在市面上的直觉型都已经成批出现,我还是要总结一下直觉型:

1、对某种看似抽象的事物(例如该人格测试MBTI)感兴趣。(相关性极差)

2、长期投入到某抽象问题(例如该人格测试MBTI)中,并且接触了与该抽象问题相关的理论。(相关性差)

3、独创了关于某抽象事物(例如该人格测试MBTI)的某个独立的抽象理论体系。(相关性差、中)

4、具有极强的洞察力,洞察事物的本质(例如该人格测试MBTI),思维深刻透彻,将表象现象上升到深刻本质层面。(相关性强)

一般来说,具有第4种特点的,都会集齐前三种特点,具有第3种特点的也都会集齐前两种特点。但是仅仅符合第1种特点,就几乎不会出现第2~4种特点了。另外有一个简单粗暴的衡量标准,就是人数,很明显直觉型要远远小于感觉型的。从16种人格的直接描述来看,迈尔斯是具有很强洞察力的,而且也很难再找出像迈尔斯这种对性格类型理论十分执迷的业余人士。

虽然迈尔斯具有很强的洞察力,能从表象事物中看出惊人的本质,但是迈尔斯三代人实在是缺乏了一种思考的本能。迈尔斯的16种人格的描述,虽然很快且深刻的洞察了每一种人格的深刻本质,但过于随意、不严谨,也不全面,更像是我们随便在论坛里编辑的长段文字随手发帖,缺乏了科学性、全面性、精确性。

迈尔斯对具体某一类型的描述,也并不像市面上流行的那样,是根据某一八维功能维度,然后作为某一类型所作出行为的原因。迈尔斯描述某一具体类型时,几乎没有太多因果推理,更像是直接用自己的直觉对这一性格类型做最为直观的判断。

总结:虽然迈尔斯三代人的成果中有许多不符合逻辑的地方,且具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无法被证实的神秘主义推论,但其中不乏极为深刻的洞察力,能够洞察具体人格类型内在深刻的本质。因为大众具有好奇心又根本不在乎是否科学,而迈尔斯这套不太严谨的性格理论很快就风靡到了大众群体中。但迈尔斯的这套理论,一旦被大众所接受,就容易变的更加大众化,从而抛开原初迈尔斯的性格理论(虽然MBTI也有一定的自身问题),对人格类型理论产生巨大的偏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