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很现实:逐渐消失的和田玉工作室,到底做错了什么?

 藏玉APP 2018-09-29

国庆长假马上就要来了,很多人的心思早都飞向了各个景点,但有一个群体却高兴不起来,因为长假虽然诱人,但生存的压力更令人揪心。这个群体就是玉雕工作室。

2018年,对于很多玉雕师来说,是比较痛苦的。尤其是面对那些逐渐消失的玉雕工作室,让人忧心忡忡。

尤其是那些正在经历玉雕工作室倒闭或者已经倒闭的玉雕师、玉商们,他们的感悟更加深刻。

那么,为什么有一部分玉雕工作室正在逐渐消失呢?它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有没有避免倒闭的办法呢?

1、机雕盛行

很现实:逐渐消失的和田玉工作室,到底做错了什么?

如今机雕技术越来越发达,并且技术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雕刻出来的作品质量已经超越了相当一部分技艺平庸的玉雕师,再加上机雕作品便宜,出货快,所以很快就抢占了不少专注低端市场的工作室的市场,导致这些工作室有货卖不出去,或者卖不上价,最后只能倒闭。

而这还只是刚刚开始,随着未来机雕攻克圆雕、镂空雕等技术难题后,还会继续淘汰掉一批玉雕师。就像未来自动驾驶技术成熟后,很多司机将会失业一样。

2、原材料价格过高

随着各种资本不断进入和田玉市场,加之原料供应日渐减少,严重推高了和田玉原料的价格,如今市场上已经形成了面粉贵过面包的不正常现象,这直接导致一部分玉雕工作室买不起料,无料可雕,所以只好关门歇业。

而另一些能够买的起料子的工作室,又因为手艺一般,雕刻完的作品还卖不出原料的价格钱,所以有料不敢雕,只能暂时退出,伺机再进入这个行业。

而从目前的情况看,未来技艺是玉雕师的立足之本,手艺一般的玉雕师,将会被市场淘汰掉。

3、新玉种认可度较低

如今,和田籽料(光白籽、红皮白肉等)等价格太贵,玉雕师买不起,本想着可以另辟蹊径,去雕刻其他有色玉种,比如青玉、墨玉、碧玉等。

但由于这些新玉种、新材质的大众认可度远没有和田籽料高,所以市场需求不是很大,再加上作品缺乏特色,销量也没有籽料作品那样理想,所以转型过程非常艰难,一些撑不住的工作室,就只能倒闭了。

4、市场趋向“小众”收藏

中国人崇尚和田玉,都以收藏和田玉为爱好,为投资渠道,但如今市场好像发生了一些变化,开始趋向于“小众”收藏。

一方面,经济形势不好,大家赚钱越来越难,不敢随意消费,这就导致一部分玩玉人不愿花钱买玉。

另一方面,好料好作品价格太贵,一般的中产都不愿意买,而普品的投资价值又比较低,他们也不愿意买,最后只能索性暂时不买了。

最终的结果就是,买玉的、收藏的人群变少了,市场也就饱和了,不需要那么多玉雕作品。

当然,低端的、价格较低(比如几千、万元左右的)的和田玉卖的不错,但在这个市场空间里,工作室的作品又没有机雕作品有优势,毕竟后者更便宜。所以生意越来越难做,导致一部分工作室被淘汰。

5、玉雕师审美落后

时代是一直向前发展的,消费者的审美也是如此。

如今的和田玉市场早已不是几年前的市场,消费者的审美已经有了质的提升,但有些玉雕师却从未进行过自我提升,他们的作品在审美、创意、题材等方面并没有任何改变,所以已经不招消费者待见。

消费者永远是用钱投票的,他们不喜欢的作品,任凭你说的再好听,他们也不会买。所以,玉雕师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和技艺,才能避免被淘汰掉。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任何行业都需要不断地改变、提升,才能不被淘汰。虽然行情不好,经济不好,但玉雕工作室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更应该苦练内功,逆势强袭。只要把手艺练好,练精,能够推陈出新,就不愁没有机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