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变世界的 | 是念头和思想

 黑马_御风 2018-09-29

 声音,图像,身体的感知都来自振动,宇宙是全息的,振动即宇宙本身。



改变世界的,是念头和思想,而不是物质。印度古老智慧的结晶《奥义书》里就提道:'一个人想的是什么,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怎样思想,就会成为怎样的人。'一个人性格的形成,与他的一个个想法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一个人的性格完全系于他终日所思。


人们对自己所处环境的感觉和评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内在因素。无论你的生活状态如何,它都是对你内心世界的反映。你的看法,无论有益或有害,都是在有意识或无意识间深入你的内心,并在那里生根发芽,然后就像一个前后步骤相互承接的数学题一样,决定了你最后的命运。无论从好的或坏的方面来看,意识都是地球上非常强大的力量。无论你是贫穷或富裕,健康或多病,快乐或沮丧,一切都取决于你自己。


上个世纪的某一天,一群科学家和记者们都聚集到了位于新泽西州的贝尔电话试验室,准备目睹一个惊人的演示实验。


在到访参观者的眼里,实验将要使用的器材并无出奇之处:一个转轮,可以不停地摇啊摇;还有两个无线发射台,用以传递话语、音乐信号。就凭这些简单的器材,两个人就可以互相通话了。


所有的装备都由蓄电池供给能量。电池很普通,它们由硅片制成硅片从沙子里提取而来。它们内部并没有什么活动,但是这些电池的能量是从太阳那里吸收而来的!


实验的人宣称,这种电池不会被损耗或破坏,可以永久地使用下去。


你将意识到这是多么富有历史意义的一次实验!


自工业革命初期,人类就找到了制造庞大机器的秘笈,开始让这些庞然大物去做那些一直依赖于人工的活儿同时,也在飞快地消耗着地球上的能源。地球上煤和石油的储量是有限的,然而每年这些机器都消耗大量的能源。许多专家认为,时至今日,一半以上的能源已经被消耗掉了;按现在这样的能源消耗速度,剩下的部分可维持的时间不超过50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时,一种新的能源替代品唤起了自然环境保护主义者们的希望:深藏于铀原子中的巨大能量。不幸的是,可用于生产原子能的铀原子非常稀缺,这也就是铀的价格如此高昂的原因。因而,想要在煤和石油消耗殆尽之后用它来做能量几乎是不可能的--也许在煤和石油尚未用完之前,铀矿石已经消耗殆尽了。


然而太阳的能量不会消耗!科学家们说,在物种产生以前,太阳就开始以光和热的形式向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地发射能量了,并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都不会耗尽。据估算,即使再过1500亿年,它燃烧掉的部分也仅占全部能量的百分之一。而每一天,它输送到地球上的热量,就足以超过地球上所有的铀、煤、石油可能产生的能量之和!


幸亏发现了太阳能,将来,在地球上所有深藏的煤、石油和铀都已经掏空时,我们还能够发电,以带动机器,给房间供暖,保持汽车、飞机的正常运行。我们的子孙后代也就不会沦落到一种悲惨的境地,不会烧掉家具照明,也不会在寒冷中抱在一起瑟瑟发抖。


一个不寻常的念头


对太阳能的研究,目前尚处于萌芽阶段。一旦技术成熟,对人类而言,就意味着一个轻松自由的时代来临了。


这个发现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有意义的一个,然而让人遗憾的是它的姗姗来迟。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几百万年里,一直都沐浴着阳光,并从阳光里获取健康和活力。人们用它来种麦子,做面包,还用它种玉米,喂牲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它伴随着人们每一天的生活;阳光灿烂时,人们就会心情愉快,乌云遮日时,人们就烦恼悲哀。它一直都在人们的头顶上,人们却完全忽视了它也是一个能量的源泉,可以被转换成各种动力。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研制出如何利用太阳能的人完全可以被称为天才。他们无疑具有超凡的素质其中有一项素质格外重要--他们会去注意一些司空见惯的事物。一种现象,几十亿同在地球上生活的人都以为最普通不过,不会产生任何联想,而他们却能看出其中潜藏的意义。别人都没有想到的念头出现在了他们的脑海中:要将普照大地的阳光利用起来!于是,他们将这个念头付诸实践,由此赢得了全人类的感激和赞誉。


思想改变着世界


是思想造就了我们的世界。历史学家们说,在20世纪里,电力、汽车、飞机和原子能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伟大的发明都是源于一个想法。



每个在地球上存在过(并且视力也没有障碍)的人,都曾看见过鸟儿飞翔。然而,只有极少的人能像达·芬奇和怀特兄弟一样花费很多功夫去认真思考飞翔的问题。他们越想越深入,最后达·芬奇的那幅鸟儿飞翔的动作分解草图就诞生了,因为精准而成为传世之作在怀特兄弟脑海中,有了制造一台飞翔机器的念头,正是这个念头,使人类在天空翱翔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电灯也不是偶然的发明。托马斯·爱迪生在年少时学到了电的基本原理。他意识到,这种奇妙的能量可以有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用途。注视着当时人们所用的蜡烛和汽灯,他觉得它们实在是太不方便了。于是他产生了这样一个念头要用电给灯泡供应能量,使其远远先进于已存在的任何照明方式。



在近十年的时间里,这个念头一直牢固地存在于爱迪生的脑海中。他做了一个玻璃灯泡,然后试了一种又一种的材料,试图找到一种可以燃烧很长时间的,但是始终未能如愿。他曾派遣助手们到世界各地去寻找合适的材料。他先后尝试了数千种不同的物质,每种都被千辛万苦地测试了,却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


其他发明或发现的产生经历也几乎都与此相似。比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经过。有人曾问过这位在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是如何发现这一定律的,他的回答是:'一直不断地思考。'


人类灵魂的延伸


改变世界的,是念头和思想,而不是物质。美国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爱默生,曾说过'宗教是人类灵魂的延伸'。他认为伊斯兰教是穆罕默德思想的直接反映,基督教反映的是耶稣的思想,新教反映的是马丁·路德的思想。这几位世界宗教界的元老在编写教义之前心中都已经有了自己的一系列想法了。是想法成就了人,也是想法成就了宗教。


我们的一举一动,如果不是出于本能或习惯,那么就是受到思想的驱动。宗教以及我们已经做过的和将来要做的事,或好或坏,都是思想的延伸。


思想是行为之父


思想,是行为之父。一个人如果没有心怀成功与幸福的梦想,就不可能拥有成功和幸福。



看一看周围的人,你就会发现,无论他们的境况如何,总是想法先行一步的。如果之前没有全心全意地致力于化学研究,巴斯德不会成为一个化学家;如果早年没有一心一意想着发财致富,洛克菲勒也不会成为身价百亿的石油大亨。


经过专注的思考、追求,人们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功成名就者与碌碌无为者的主要区别就在于他们思想方面的差异。有一个人,从18岁就开始做水手了,然而到了80岁时仍然只是船上的一名普通的装卸工。他大概会抱怨自己命运不济,然而却没有意识到一切都应该归罪于自己,导致他一生平庸的根源在他自己的思想当中,而非环境所致--潜意识里他一直以为自己只是一个当船员的料,从未有过更高的期许。当然,也许他曾梦想做一名船长,或者干点别的事,发点小财,但这些想法在他的脑海中不够强烈,不够牢固,没多久就在现实生活的惯性轨道中磨灭了。如果他极度不满,并把这种不满转化为开辟新生活的行动,那么到最后,他肯定会有所收获。莎士比亚的剧本里有一句台词说的也正是想法对人一生的重要作用:'亲爱的布鲁图,真正该责备的,并非宿命,而是我们自己,是我们自己决定了我们只会是微不足道的人。'


这个道理,东方的大师们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意识到了。印度古老智慧的结晶《奥义书》里就提道:'一个人想的是什么,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吸引力法则


一般而言,一个人性格的形成,与他的一个个想法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一个人的性格完全系于他终日所思。人们对自己所处环境的感觉和评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内在因素。


无论你的生活状态如何,它都是对你内心世界的反映。你的看法,无论有益或有害,都是在有意识或无意识间深入你的内心,并在那里生根发芽,然后就像一个前后步骤相互承接的数学题一样,决定了你最后的命运。



形而上学的哲学家们习惯称上面所说的这种原理为'吸引力法则'。他们指出人的思想只会吸收那些自己认可或倾向的观点,就像这些观点早已存在自己的思想中了一a样。因此,如果你心怀畏惧,并且这种感觉不断变强烈的话,那么你所畏惧的事也许迟早会变成现实。同样,珍存在你心中的念头也极有可能梦想成真。


思想与环境


不必费力搜寻,我们就会发现许多不屈服自己的卑微出身,顽强拼搏,最终取得卓越成就的人。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其中两个最具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曾入主白宫的安德鲁·杰克逊和亚伯拉罕·林肯。他们都出生于最底层的穷人家里,尽管生活困窘,却坚信自己可以超越环境,可以打拼出另一片天地。在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也是在为整个国家效力。


当然,仅仅有远大的志向是远远不够的。想法固然是必需的,但它还不产生足以使人攻克一切障碍、无往不胜的力量。古梵文谚语说:'命运,只眷顾那些天性非凡的人,而不会青睐那些一味地怨天尤人的人。'



托马斯·杰克逊(Thomas Jonathan Jackson,美国内战时期著名南军领袖)的传奇一生就是思想超越环境的绝佳例子。他每走一步,都会有意识地滋生一些有助于个人发展的想法。


克服重重障碍


托马斯的童年生活没有任何征兆预示他未来会有伟大的成就。他的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使他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仅仅在南方农村的一所小学校上过几天学。


然而这个穷小子的心里充满了要出人头地的热切期望。他想成为美国军队的一名军官。当时和现在一样,进西点军校的提名权握在当地议员手中。当一个出身于名门望族的公子哥也想去西点时,议员怎么会想到提名出身卑微的托马斯呢?这样一来,托马斯的军官梦看起来希望渺茫。


然而如果愿望足够强烈,那么它总会找到实现的途径,因为你的想法会使你对机遇极其敏感,甚至在机遇到来之前你就能感觉到它接近的脚步声了。


另一个男孩在竞争中胜出了。那个男孩兴高采烈地去著名的西点军校报到了。到了之后,他才发现,军营生活并非他想象中的那样--帅气的军装、潇洒的军步、与美女们约会……现实完全是另一番样子:训练很艰苦,生活就是日复一日的苦干,几乎没有什么乐趣可言。这个男孩很快就忍受不住了。他递交了退役申请,然后就回家了。


当托马斯听到这个消息时,他迅速行动了起来。他并没有位高权重的朋友,但凭着一腔真诚与热情,他赢得了陌生人的赞许与支持。最终,他被选中,去顶替那个退出的年轻人。


然而,刚一起步,高难度的入学考试又挡在了前方。但是在这个好学上进的男孩的人生词典里,从来都没有害怕、沮丧等字眼。一直以来,他都在利用空闲时间去填补自己因所受教育有限而产生的知识空缺。考试之前,他又突击学习了一阵,最后,他顺利地通过了考试。


最初,当托马斯出现在校园里,站在众多出身优裕的富家子弟中间时,他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普通学员,衣着破旧的他显得窘迫而笨拙。然而,军校对他的意义不在于衣着光鲜,因为他还有自己的宏图大志他铁了心要在那里成就一番事业,并随时准备付出不屈不挠的努力。


西点军校里的一些人起先对托马斯的取笑很快就戛然而止了。在课堂上、训练场上,他都是最耀眼的明星。他明白自己的缺陷,从而更加刻苦用功,于是得以出类拔萃。


每天晚上,在熄灯铃声响之前,托马斯总会搬一些煤,放到他营房的火炉里。他堆了那么多煤块,以至于火都快被压熄了。当熄灯信号发出,大家都纷纷上床休息时,托马斯屋里的火炉还有明亮的火光。当同学们都已进入梦乡时,他还捧着书坐在火炉旁,就着闪烁的火光,聚精会神地读到深夜。当煤块燃尽,光线微弱得再也没法看清书上的字时,他才意犹未尽地合上书,回去睡觉。


怎样思想,就会成为怎样的人


用托马斯在那些日子里最爱说的一句话可以概括他一生的经历。就像之前乔治·华盛顿和本杰明·富兰克林一样,他列出一些规则,借以规范自己的行为。其中有一条与东方大师们所教导的不谋而合:'你怎样思想,就会成为怎样的人。'


'老杰克'--朋友们对他的昵称--从来都不满足于做一名普通的西点毕业生;他想成为一个杰出的士兵。


在墨西哥战争中,托马斯还只是炮兵部队的一名中尉,由于英勇善战,不久就升为上尉。他的进步是无法阻挡的。他对自己、对上帝都怀有坚定的信念;同时,对敌人从不畏惧,也毫不留情。不到一年,他就已经是一名上校了。他正直坦诚、英勇无畏、热爱真理,对祖国无限忠诚,备受战友和上级的信赖与尊重。


墨西哥战争结束后,时局逐渐稳定了下来。他在弗吉尼亚军校做了一名教授。他在那里教了十多年的军事科学和其他课程。他一边教书,一边自己还在不断地学习,拓展自己在战略战术方面的知识。虽然他是一名军人,但他并不是一个冷漠古板的人,他有着深厚的宗教信仰,奉行各种戒律。他对奴隶极其仁慈,时常向他们传授圣经的智慧。


1861年,南方与北方的冲突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托马斯也忘不了他对故乡弗吉尼亚应尽的忠诚,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南方的阵营。一开始,他被任命为步兵上校,几个月之后,就被升为准将了。


托马斯深知作为一名将军,无论自己多么有能耐,如果手下的士兵素质不高、军纪不严的话,他所率领的队伍也就不会有什么杰出的战绩。因此,他非常重视士兵的训练,整个队伍军纪严明、令行禁止。一次,南方联盟的军队在奔牛地区遭到了联邦军队的猛烈进攻,当其他部队都溃不成军、一路后撤时,杰克逊的队伍依然能坚守阵地。从那以后,他就有了一个美誉,被称为'石墙'杰克逊。



后来,在接连不断的战事中,杰克逊不负众望,他的队伍总是捷报频传。胜利的信心深深地扎根在他心里。在成功击退马里兰州对里士满的疯狂进攻这一战里,杰克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他的话,联盟军队很可能就会重蹈奔牛之战的覆辙。罗伯特·E·李将军把杰克逊称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对于联邦军队而言,杰克逊则是最令他们头疼的厉害角色之一。敌人用尽了各种谋略想要除掉他,都失败了,然而他却不幸地死在了愚蠢的自己人手里。当他在钱瑟勒斯维尔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之后,一次意外的事故要了他的命。一天晚上,他和几个军官一起在黑暗中勘查敌情,被友军以为是联邦军队的人;那些愚蠢的士兵射伤了他,一周后他死于肺炎。


当你在南部游玩时,就会看到几尊为纪念杰克逊而立的雕像。其中要数里士满的那一座的意义最为深远,因为最初是由浸礼会的一些黑人奴隶持续发起了为雕像募集费用的活动--他在弗吉尼亚军校时对奴隶的慈悲感动了许多黑人。


正如他不甘心做南方小村庄中的一个贫穷的无名小卒一样,杰克逊也不甘心做一个平庸的军人,直到两鬓斑白,可以靠养老金颐养天年时,他还在为自己钟爱的事业奔波操劳。想法就是人的性格,他的想法无一不是非凡的、卓越的。那些崇高而远大的理想不仅使他赢得了诸多成功,还使他得以名垂青史。


思想控制举止


东方的大师们一致认为点滴的念头都会对一个人的命运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他们甚至把想法也看作是'物',认为想法是真实存在的--它们有自己的生命活动空间,有具体的形态,有特定的频率,还有相应的存在期限。



思想有支配自己行动的力量。大师们称,如果你能成为意识的主人,那么你就拥有了最得力的奴仆,让它们遵从你自己的意愿然而,如果你无法驾驭它们,它们就会反过来牵制你的行动,使你举步维艰,甚至陷入痛苦的深渊。来听一听佛经中的至理名言吧:


就像造箭的工匠要把箭打造得笔直一样,一个明智的人也应该把自己那些摇摆不定的思想锻造得坚定、顽强。


就像被从水中捞出来扔到旱地上的一条鱼一样,我们的意识也在不断地挣扎着,试图摆脱命运的羁绊,劈出另一片精彩的天地。


拥有驯服的意识会让自己受益无穷,然而意识往往都变幻莫测、桀骜不驯;不过一旦能让意识听命于你,你就拥有了无尽的愉悦心境。


只有足够睿智的人才有能力驾驭自己的意识,因为意识往往都难以预期、千变万化,点滴小事也会引起内心的波澜起伏被驯服的意识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幸福、快乐。


瞄准生活的靶心



没有坚定的信念作为向导,成功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让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与'石墙'杰克逊同时代的一位美国的杰出诗人亨利·华兹华斯·朗费罗,以诸多杰作赢得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喜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迈尔斯·司坦迪希求婚记》、《伊凡杰兰》和《海华沙之歌》等。朗费罗并不是像杰克逊一样偶尔才会提醒自己、警示自己他每时每刻都在思考、准备创作。正如他所说的:'我非常渴望有朝一日能在文坛上大放光彩;我的整个灵魂都在为此熊熊燃烧,每一个想法、每一个意念都与它密切联系着。'




比较一下朗费罗与无数其他无名诗人吧有些人的名声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自己生活的小圈子;有些人想要作诗,却似乎总是没有空闲、没有灵感。这些人之所以没有像朗费罗一样成功,就在于他们总是让自己的意识放任自流。意识有自己的生命,除非你能约束它们,让它们做你想做的事,否则它们就会各行其是,偏离你生活的靶心了。


贫穷思维


每一天,你的脑海中都会冒出不计其数的想法和念头。其中一些念头是有危害性的,就像射偏的箭一样可能会伤害到人一样。而对贫穷的预感就是最贻害无穷的念头之一。


如果你出生在贫寒之家,那么贫穷的思维几乎就是你的天性了。从童年开始,你就已经习惯了拮据的生活,潜意识中也已认定这就是自己的宿命,永远也无法摆脱。也许你的父亲只是一个无名小卒,你往往会觉得自己的未来也不过如此,不会比他幸运。贫穷的思想牵制了你,使你无法释放一直潜伏在内心的巨大能量。


许多生活窘迫的人都会坦言,他们对生活的期望不高,他们会很容易满足。对有些人而言,有一份微薄的收入和过得去的生活条件就很知足了。意识是行为之父。这些人的期望不高,于是自然而然地,他们也就不会有太大的成就。一个人若想成功,就必须清除这种贫穷的思维,代之以富足的思维。



失败思维



另一支致命的箭,就是失败的惯性思维,它让无数人的理想化为泡影。就像贫穷的思维一样,它往往在我们的童年时期就开始生根发芽了。


孩提时,我们都有一种想要自己动手做某事的强烈愿望。当第一次自己穿上袜子,第一次系上鞋带时,我们都会感到无比自豪,就像'石墙'杰克逊打赢了一场重要的战役,就像朗费罗完成了一首优美的诗篇一样。当第一次摆好餐具,第一次整理好房间时,我们所感受到的是人生中所能感受到的最大满足与愉悦。


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对家长的建议是,如果想让孩子将来有所成就的话,就应该在他们每做对一件事时,毫不吝啬地给予表扬。在小事中取得的成就感会帮助我们树立起自信心,从而才会有信心去做伟大的事。无数个例子告诉我们这个说法是非常正确的,然而,我们当中有多少人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这个道理呢?



家长们往往只会看到孩子的缺点。一个小孩很费力地完成一幅涂鸦,问他妈妈:'妈妈,你看,我画的这个小丑好不好看啊?'母亲以成年人的眼光看了一眼,摇摇头:'它看起来不像小丑。'或者,孩子在摆桌子的时候放错了一把叉子或勺子,母亲就毫不留情地责备了他,完全忽视了孩子已经做对的部分。如果母亲对孩子总是这样求全责备的话,孩子渐渐就会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好。失败的思维,就这样因为父母的漠然、无视而在孩子心里播下了种子,并且这颗种子在不断生长、壮大,最终永远地扼杀了孩子的自信心。


老板们往往也不了解这一点失败的思维会限制员工能力的发挥,使他们无法做出最好的业绩。一个新员工总会竭尽全力去做自己的工作,然而,当结果出来时,老板只会看到其中的缺陷,并一再强调做的不完善的部分,丝毫不提及其实整体上还是很不错的。如果这种情况一再出现,员工就会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失去信心,觉得自己永远也达不到上级的期许。失败的惯性思维困扰着他,最终,不可避免的结果就是,他不得不辞职了,或者由于业绩下降被辞退,怀着破碎的自信去寻找另一份工作。


疾病思维



思维对于健康的影响比对其他任何方面的影响更为显著世界上有数以百万计的人是因意识中的心结而患病的。尽管他们的病情是因心理因素而起,却同时伴随着实实在在的症状。他们不断地抱怨头痛、失眠、怕冷,以及其他一些细小的病情。有些人还会出现情绪不稳、焦躁、忧虑。所有这些都是由某些思维引起的。


这种观点很难以置信吗?也许吧。现代医学界已经认可了这种说法--虽然,在短短十年前,专家还断言疾病必是由物理因素而引起的。近些年,一个完全崭新的观点开始流行,同时,相应地,一个新的医学分支也出现了--身心医学(这个词取自希腊语,指灵魂和肉体)。这方面的学术研究主要是由意识和身体相互影响而产生的疾病。


这个医学分支之所以兴起得这么晚--以致无数的患者都因误诊而备受痛苦--是因为西方人历来都习惯于把意识和身体看作是分开的两个部分。这个领域,就像其他领域里一样,需要有真正的天才来发现这个原本从一开始就很明显的事实:意识是大脑的一种功能,大脑是身体的一部分,因此意识极大地影响了身体,同时也受到身体的影响。


只需稍稍思索,你就会觉得这种关于身心在疾病方面相互影响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



情绪状况常常会影响到你的身体。当你感到无聊或心灰意懒时,虽然并没有做什么出力的事,却总会觉得头痛、疲惫;或者,当有什么烦心事时,你就会觉得'心里不舒服',不想吃东西。同时,如果身体不适,你就会精神不振,也无法集中精力做事。


信念是最好的良药


早在几千年前,东方的大师们就已经参透了身心之间的关系,就像我们在前一章所读到的一样:他们发现了一切事物的根本--布拉马并且认为意识与身体紧密联系,不能分开来看。基督教教义也在更早的时候就记录了这一点,使其成为基督教治病救人的秘诀之一。一旦耶稣把疾病的思维从患者心中移除,患者就会完全康复了。其他宗教领袖和圣人们拯救众生也都是基于这个道理。


早在古代,东方的大夫们治病时就已经考虑到身心之间的紧密联系,考虑到情绪和心态对病情的影响了。当患者的病情无法在身体方面找到根源时,他们就会转而从心理上去寻根溯源了。就像大师们能通过净化灵魂、节制欲望来延年益寿一样,普通人也可以通过心理调节和必要的卫生措施来保持健康。


情绪与身体


情绪影响身体的具体生理机制是很复杂的,然而如今,其中的某些环节已经不再神秘了。强烈的感情会把信号通过神经传递给内分泌系统,刺激它产生激素。这些激素,也被称作'化学信使',它们顺着血液流到身体各处,影响到心脏、胃和其他器官,使其活动加剧或减弱。这些激素的作用就像身体的任何一个器官一样,对我们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然而,如果我们的情绪总是在向内分泌腺发出过度紧张的信号,就会导致神经过度紧张,最终的结果也会适得其反。



恐惧与愤怒是各种情绪中最具有危害性的。当你愤怒的时候,你的怒火会对身体产生普遍而深刻的影响。比如,你的胃会分泌出大量的盐酸这种情况如果一再发生,你的消化系统就会出现紊乱。


医学家和科学家们已经有了足够的机会亲眼目睹一个人的情绪是如何影响了他的胃的活动。其中一个很著名的病例就是康奈尔大学的沃尔夫教授与他的同事们对一个名叫托马斯的男子的观察和研究。当托马斯还是一个小孩的时候,他曾接受过一个急救手术,那次手术在他的胃壁上留下了一个小口。如今,从这个小'洞'往里窥视,医生们就能看到托马斯的情绪波动所产生的影响。


比如有一次,一个医生告诉托马斯,他的工作做的不够好,并且很有可能被辞退(当然,这只是编造出来的影响他情绪的一个谎言)。托马斯觉得医生所说的话非常不公平,感到很烦躁,脸都气红了。那个医生走后,托马斯不住地向沃尔夫教授抱怨。


沃尔夫教授观察了一下托马斯的胃,发现胃的活动非常剧烈,胃腺正在分泌大量的胃酸。他还注意到胃壁上有细微的出血。当人们内心忧愁时,情况大多都是这样的,往往最后还会引起更严重的病情。


恐惧与疾病



一个人完全系于他终日所思,当然包括他所畏惧的--如果这种畏惧足够强烈、足够持久的话。许多疾病都源于恐惧的心理。我们可以来了解一下这种叫作'Iatrogenic heart disease'的怪病。像其他许多功能紊乱性的疾病一样,这种病在情感波动过于剧烈的人身上尤为常见,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去调理、节制自己的情绪和想法。'Iatrogenic'字面的意思是:由于医生的诊断、态度或医治而引起的幻想的疾病。


让我们来看下面这个病例。


有一个人去医院做健康检查。医生仔细地查看了他的X光片,量了他的血压,又用听诊器检查了他的心脏--医生听到什么了吗?没有,一切都很正常。然而,这个医生是一个非常严肃认真、兢兢业业的人,当他用听诊器检查心脏时,他的眉头就因为专注而紧蹙了起来--我们许多人在专心致志的时候也会这样。但在病人的眼里,医生紧蹙的眉头就表明他的心脏一定有什么严重的问题。他问了医生,医生却说没有什么--然而可能由于缺乏良好的临床态度,医生依然面色严峻。碰巧这个患者对任何小病小痛都极其谨慎,他认为医生一定是在撒谎,因为'不愿说出真相'。于是,这个可怜的人拜访了一个又一个医生,希望有人能告诉他真相。就这样,他无休止地烦恼下去,开始消化不良、夜不能寐,过度的紧张还引起血压上升。最终,他心力交瘁,所担心的病真的降临了。恐惧使人裹足不前


当恐惧心理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时,就会对人的身心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在残酷战争的压力之下,许多战士并未受到任何外界的伤害,却无端地出现了四肢无力的状况,有的甚至视听能力也有了障碍。后来,通过缓解他们的恐惧,才使他们恢复过来。这种疾病曾被称为'shell shock';这个词现在已经不常用了,因为大多数有类似症状的患者不再出现在战场上。


恐惧不仅给人造成障碍,有时产生的危害甚至是致命的。人在受到重伤后,面临的最可怕的危险就是恐惧。一个人被汽车撞倒或从二层的窗户上摔下来也会当场死亡。对死者进行检验时,有时医生就会发现受伤或失血的程度并不足以导致死亡,死亡的直接原因是:极度的恐惧导致神经系统崩溃、心脏休克。所有的急救程序都建议要先稳定伤者的情绪,减轻他的恐惧--因为这或许会是他所面临的最大威胁。


像这种例子,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其中要数艾尔弗·科日布斯伯爵所讲的那个最有趣了。有一个人对玫瑰花非常过敏,哪怕看到图片也会心生恐惧。有一次,别人给他看一张玫瑰花的照片,他立刻就开始不由自主地打喷嚏,好像面前是一朵真花似的。


在美国,医院里半数以上的病房里住的都是受心理疾病折磨的患者。种种不安的情绪虽然产生于意识当中,却也并非纯粹的幻想,会产生实实在在的影响。就像我们看到的,意识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


地球上强大的力量


无论从好的或坏的方面来看,意识都是地球上非常强大的力量。爱迪生、怀特兄弟所做出的意义深远的发明,细菌学家巴斯德的重大发现,还有朗费罗的文学创作--这一切都源于意识。我们也是在众多智慧的头脑做出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设想后,才一步步成为现实的。



从对个人的影响来看,意识的作用波及到我们身体的各个方面它可以使我们健健康康,也可以使我们体弱多病它可以帮助我们重塑自己的生存环境,过上梦想般的生活,也可以使我们陷入贫穷、失败与绝望的深渊。总之,我们无法质疑菩提达摩佛陀所说的这句话:'身心之间,因果相连。即使涅槃也是心灵的一种归宿。'


无论你是贫穷或富裕,健康或多病,快乐或沮丧,一切都取决于你自己。所有人的经验都在向我们说明一个道理明天将会是崭新的一天。生活总是变幻莫测的,如果你能理解并且坚定地奉行大师们所传授的方法--这个方法一点都不难--你就能够重塑自己的生活,让它成为你想象中的样子。然而,如果你一直很盲目,毫无方向,生活就会成为一个苦难的梦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