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冬小麦秋冬季病虫害防控技术建议 秋冬季节是冬小麦多种病虫害防控的关键时期,我省主要防控对象有小麦黑穗病、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地下害虫土雄、灰飞虱、斯虫等。为切实做好防控工现提出以下防治技术建议农业防控措施 (一)生态调控技术。上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翻耕灭茬清除田间及周边杂草,有效减少田间菌、虫源基数。在小麦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黑穗病发生严重的田块,进行轮作倒 茬,与非寄主作物棉花、蔬菜、甘薯等轮作2年以上。 (三)适期晚播技术。根据当地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有针对性的第选、推广抗(耐)病虫品种,合理布局,预防流行性病虫害的发生危害。根据小麦品种特性、栽培技术以及气候条件等,对小麦全蚀病、枯病、根病、茎质病黑病等发生重的田块,推行小麦适期晚技术,有效减轻病原菌的侵染和发生程度。 二、播种期主要病虫害防控措施 (-)小麦全蚀病。选用二异战进行土用毒,每面500克药剂拌20公所细土均匀撒施。再用12.5%硅噻菌胺悬浮剂200-300毫升对水1000毫升,拌麦种100公斤,搅拌均匀堆闷3小时;或选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量的0.03%-0.05%(有效成份)拌种堆网6小时后,晾干后播种。 (二)小麦黑穗病、纹枯病、根腐病、茎基腐病。主要选用100亿枯草芽胞杆菌50克或1000亿枯草芽胞杆菌20-30克拌麦种15公斤,实施绿色防控有效解决纹枯病、根腐病基基腐病危害。常规化学药剂选用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30毫升对水100-150毫升,拌麦种10-15公斤,搅拌均匀堆网3小时,晾干后播种;或选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60毫升对水2000毫升,拌麦种100公斤,堆网6小时,晾干后播种。 (三)地下害虫、斯虫。防治地下害虫,选用50%辛硫磷乳油200毫升,对水5000毫升,拌麦种100公斤,搅拌均匀堆网2-3小时,晾干后播种,注意用药量(制剂)不得超过种子重量的0.2%,以免影响发芽;或选用3%辛硫磷颗粒剂3-4公斤,均匀撒施后再翻地播种。防治冬前苗期蚜虫,采用吡虫味拌种或包衣技术能够有效降低蚜虫发生程度,推迟蚜虫发生期,是防治关口前移,保证农药零增长的科学举措。选用70%吡虫味可分散粒剂50-70克对水500毫升,料责种20-25公斤,搅拌均匀,吸收晾干后播种。 (四)病虫混发区。病虫害混发区,可根据病虫神类选用以上杀虫剂和杀菌剂混合拌种达到“一拌多防”的效果。採作部署在做好规则:先拌杀虫剂,闷种晾干后再拌杀菌剂:先拌乳剂,待吸收晾干后再拌粉剂。拌种要随拌随用,不宜久放。 三、苗期主要害虫防控措施 (-)土蝗、蟋蟀。亩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0~60毫升,或2.5%联苯菊酯乳油80-100毫升,加有机硅助剂10毫升,对水30公斤,于成虫发生期均匀喷雾。 (二)蚜虫、灰飞虱。偏重发生地块,选用菊酯类衣药混合烯啶虫胺、或呲蚜酮、吡虫啉等加遹量有机硅助剂,在田边和地头喷5~10米宽的药带,防止灰飞虱等害虫迁入传播病毒病。 (三)小地老虎。出苗后用3%辛硫磷颗粒剂,每亩6-8公斤撒施于麦苗根际附近。 |
|
来自: 安生ylcmui9f0g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