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管性头痛实用偏方

 循天园 2018-09-29

血管性头痛,为中医的“头痛”“头风”“脑风”“偏头痛”等范畴,多为内伤性头痛。头为清阳之腑,三阳经脉均循头面,顾阴肝经与督脉会于损顶,五脏六腑之阴精阳气皆上奉于头,故凡经络脏腑之病变皆可发生头痛。

一、药物治疗偏方

偏方1

【组成】 石决明30克(先下),川芎9克,香白芷、北细辛各4.5克。

【功效】 行气止痛。

【制法】 水煎服。

【用法】 每日1剂。

【疗程】 15天1个疗程。

【来源】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3)

偏方2

【组成】 川芎、生石膏各30克,葛根15克,羌活、菊花、白芒、防风、藁本各10克,荆芥、薄荷、柴胡、甘草各6克,细辛3克。

【功效】 活血行气止痛。

【制法】 水煎服。

【服法】 每日1剂,分3次服。

【疗程】 7天1个疗程。

【来源】 浙江中医杂志,1996,(7)

偏3

【组成】 茶叶3克,川芎10克,天麻3克,白酒200毫升。

【功效】 活血行气。

【制法】 同煎至100毫升,去渣,再用酒200毫升煎至100毫升。

【服法】 每日1剂,睡前温服。

【疗程】 15剂1个疗程。

【注意事项】 不善喝酒者可用米酒代替。

【来源】 民间。

偏方4

【组成】 甘菊花、石膏、川芎各10克。

【功效】 清热解表,行气活血。

【制法】 研末。

【用法】 每服3克,清茶送下。

【疗程】 15剂1个疗程。

【来源】 民间。

偏方5

【组成】 辣椒树蔸10个。

【功效】 止痛。

【制法】 洗净,水煎。

【用法】 每日1剂。加糖服。

【疗程】 15剂1个疗程。

【来源】 民间。

偏方6

【组成】 丝瓜藤、苦瓜藤各等份。

【功效】 通络止痛。

【制法】 炒枯研末。

【用法】 开水送服,每次10克。

【疗程】 15剂1个疗程。

【来源】 民间。

偏方7

【组成】 辛夷花3~6克。

【功效】 温中解肌,利九窍,祛头风。

【制法】 将辛夷花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沏,代茶饮用,或取鲜叶12~18克,水煎服。

【用法】 每日1剂。

【疗程】 15剂1个疗程。

【来源】 《传统民间偏方》

偏方8

【组成】 吴茱萸9克,党参15克,生姜5片,大枣9枚。

【功效】 温中止痛。

【制法】 水煎服。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温服。

【疗程】 7剂为1个疗程。

【来源】 民间。

偏方9

【组成】 制附子12克,川芎20克,白芷12克,吴茱萸9克,全蝎(研吞)1克,蜈蚣(研吞)1条,白芍15克,茯苓18克。

【功效】 温经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痛。

【制法】 水煎服。

【用法】 一般每日1剂,必要时日服2~3剂。

【疗程】 15剂为1个疗程。

【来源】 河南中医,1994,(3)

偏方10

【组成】 川芎30克,白芍15克,白芷15克,白芥子10克,柴胡10克,制香附10克,郁李仁6克,蔓荆子15克,丹参10克,生甘草3克。

【功效】 活血通络,温经祛风。

【制法】 水煎服。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发作期可分3~4次服。

【疗程】 15天1个疗程。

【注意事项】 服药期间禁用牛奶、蛋类食品。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

偏方11

【组成】 川芎30~50克,细辛8~15克,白芷15克,蜈蚣2条,全蝎10克。

【功效】 活血行气,息风止痉。

【制法】 水煎服。

【用法】 每日1剂。

【疗程】 15天1个疗程。

【来源】 吉林中医药,1993,(2)

偏方12

【组成】 桃仁、赤芍、当归各15克,红花、川甘草各10克,黄芪30克。

【功效】 活血止痛。

【制法】 文火煎煮,每剂取汁400毫升。

【用法】 每日1剂,分3次饭后服。

【疗程】 15天1个疗程。

【来源】 湖北中医杂志,1991,(1)

偏方13

【组成】 地龙、生地黄各15克,蕲蛇、茺蔚子各10克,川芎30克,钩藤(后下)15~30克。

【功效】 息风,活血行气。

【制法】 水煎服。

【用法】 每日1剂。

【疗程】 15剂1个疗程。

【来源】 江西中医药,1989,(1)

偏方14

【组成】 生白芍、钩藤、川芎各30克,细辛15~18克,生石决明60克(先煎)。

【功效】 滋阴养血,平肝潜阳。

【制法】 水煎服。

【用法】 每天煎服1剂,分2次服。个别重症者可增加半剂,即每天1剂半,分3次服。

【疗程】 5剂1个疗程。

【注意事项】 头痛控制后,再继服3~5剂以巩固疗效,持续用药一般不超过5剂。

【来源】 浙江中医杂志,1986,(12)

二、穴位敷贴偏方

偏方1

【组成】 毛茛25克。

【功效】 消肿镇痛。

【制法】 洗净捣烂如泥,外敷阿是穴,上盖纱布,感觉发热时即取出,再敷第2次。

【用法】 每日1次,每次2~3小时。

【疗程】 10~15天1个疗程。

【注意事项】 阿是穴即压痛点。

【来源】 民间。

偏方2

【组成】 巴豆15克,百草霜3克。

【功效】 豁痰。

【制法】 将巴豆去外壳,同百草霜共制如泥膏状,收瓶罐备用。用时取药泥如黄豆大,平摊于痛点中心部位(如此处有头发,可将头发剪去),再取红枣1枚,剖开去核,使其枣肉覆盖药泥之上,勿使移动,后用绷带包扎固定,2~3小时后即可将药泥取下,如局部皮肤起疱,乃为佳象,不必担心;如疱已溃破,可涂少许甲紫,以防止感染。若必要时可隔3~5日再用1次。痛点多时,可先取最痛点用药,后用他处。

【用法】 3天1次,每次2~3小时。

【疗程】 10~15天1个疗程。

【注意事项】 孕妇、体虚者忌用。不可入口、眼鼻。

【来源】 《千家妙方》。

三、其他疗法偏方

偏方1

【组成】 鲜葱3条,姜皮半酒杯,酒糟1杯。

【功效】 解表散寒止痛。

【制法】 共捣匀,敷于痛处。

【用法】 每日1次,每次2~3小时。

【疗程】 10~15天1个疗程。

【来源】 民间。

偏方2

【组成】 鲜白萝卜1个。

【功效】 清热止痛。

【制法】 捣烂挤汁滴鼻,在滴液中也可溶入冰片1.5克再用。滴后保持20分钟汁不外流。

【用法】 1日2次。不拘时。

【疗程】 10~15天1个疗程。

【来源】 民间。

偏方3

【组成】 细辛3克,沙参30克,蔓荆子10克,川芎30克,米酒300毫升。

【功效】 散风止痛。

【制法】 将上述4味药加水1 000毫升,煎至700毫升,再加入米酒,煎数沸,去渣,过滤,装瓶备用。

【用法】 每日3次,每次20~30毫升。

【疗程】 7日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 凡阴虚火旺、多汗、月经量过多者及孕妇慎用。

【来源】 民间。(陈伟然,李禾花,杜云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