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藏家:孙海芳的越窑世界(海量图片,器形丰富)

 你我入画 2018-09-29

文化博物馆 越窑精品大展示

2007年以越窑青瓷为重点收藏的越国文化博物馆正式开馆,馆长是中国收藏家的翘楚孙海芳。

该博物馆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现有藏品近万件,专家评估市价超20亿。所藏越窑青瓷数量、品种、品质、等级,堪称首屈一指,为全国投资最大的民办博物馆。而由博物馆馆长孙海芳编撰的《中国越窑青瓷》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即使不亲临博物馆,也可一睹越窑青瓷之秘色。

孙海芳馆长

越窑窑址春秋时在越国越州一带,即今绍兴余姚。越窑烧造瓷器历史悠久,从西周原始瓷到唐宋秘色瓷,从未间断,至唐代越窑青瓷成为皇室贡品。

越国文化博物馆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共有四层,陈列品分越窑青瓷、青铜兵器、金银器和玉石器四大类,当然,这里的越窑青瓷是“当家品种”,日常展出300多件,超过了同样以青瓷收藏傲视群雄的浙江博物馆。

越窑青瓷是中国烧造历史最久远的瓷器之一,是世界公认的“瓷母”,越窑窑址就在今天的浙江省绍兴、慈溪、上虞、余姚一带,春秋时为越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唐代时称为越州。唐代通常以所在州命名瓷窑——长沙窑、寿州窑等,产于越州的瓷器也就称为越州窑,简称越窑。慈溪上林湖越窑遗址至今还保留着丰厚的陶瓷遗存。

越窑的烧造历史从西周原始瓷开始,一直到唐宋瓷达到高峰,从未间断。隋唐五代时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窑场扩大、作坊激增,仅上虞就有28处。官府设立贡窑,其产品地位空前提高,大大促进了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并跻身于社会上层的生活领域。由于越窑产品与金银、宝器、丝绸、珍品并列,使越窑成为全国六大青瓷名窑之首。越窑青瓷中的精品,釉色清澈碧绿,泛出一种如冰似玉的光泽,被誉为秘色瓷。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中出土13件唐代越窑青瓷,专家考证后认为就是典籍中记载的秘色瓷。

18世纪后,越窑青瓷传到了法国,法国上流社会为这种精妙的青瓷所倾倒,当时巴黎剧场正在上演都尔费的歌剧《牧羊女》,这是一个关于牧羊女爱司泰来和牧童雪拉同的爱情故事,牧童雪拉同身穿的衣服与青瓷相似,法国人干脆就将中国的越窑青瓷译作“雪拉同”,表明他们对青瓷的青睐。

孙海芳是在80年代初迷上收藏的,一开始看到有关方面处理的明清字画摊在地上出售,价格还能承受,就买几张玩玩。“上海人很看重的任伯年,一幅中堂1600元就可到手了,梁同书的条幅只要八角钱。我当时的工资也就50元,有余钱就收一点。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越窑青瓷,古人做的器物居然如此精美,是我想象不到的。我在惊叹之余就开始了收藏越窑青瓷,第一件收藏品就是青瓷‘太阳工’大罐,在附近砖窑厂出土,被人转了几次手,所以花了6000元才买下,当时我快倾家荡产了。”

1986年的某一天,一枚东汉的会稽铜镜呈现在他眼前。越州在东汉时期也是铸造铜镜和兵器的“重镇”,凡出于越地的铜镜都习惯于叫会稽镜,质量全国一流。这枚铜镜直径22厘米,铸有十三匹英姿勃发的奔马,还有姿态婀娜的东西王母,包浆呈现黑漆古的经典效果。于是倾囊而出,以5000元拿下。

孙海芳开了一家药业公司,专门生产消炎药的原料,向全国各大药厂供货,并为他自己提供每年2000万元的利润。有了钱,孙海芳放开手脚搞收藏了。“我为自己收藏品的定位是:体现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体现那个时期的最高艺术成就,体现绍兴地区的风貌特点。事实证明,我的定位是正确的。”有了钱,孙海芳就敢为自己定方向。

最让孙海芳得意的是购藏那套唐代兵马俑。那是在2001年,绍兴某工地上,推土机将一座唐墓推翻了,一大批珍贵文物很快“鸟兽散”了,孙海芳得知消息后马上赶到现场,得知有一批越窑青瓷兵马俑已经被人卖到了香港。听人简单地描述一下器物,他就知道这批东西的价值不同凡响,于是立志要买回来。他通过关系与那个香港文物商人通了电话,真诚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几番商量之后,香港商人就将其中18个瓷俑出让给他,但要求他严守秘密,不得将此消息透露出去。因为像他这样身价的古玩商人,将到手的东西再转让给大陆的同行是一件很丢人的事。孙海芳表示理解,遂以250万元成交。此后,孙海芳经常与那人保持联系,增益感情。直至今年越国文化博物馆开馆在即,孙海芳向他摊牌:一定要将另一部分兵马俑购回,让它们完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在孙海芳晓以民族大义后,那个商人才同意转让剩余的15件,为此,孙海芳为这组唐代兵马俑耗去了500万元。

“有了这套兵马俑,整座博物馆就有了压得住的分量。”孙海芳还说,“来看过的专家一致认为,国家级的博物馆还没有这样的东西。耿宝昌就说了,这远远不是500万的事。过去,国家博物馆将关注点放在宋、元、明、清的官窑上,而事实上,古代陶瓷是极具价值的,现在他们也注意征集和研究了。”

随着浙江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浙江省境内的民间收藏也方兴未艾,民间收藏家至少有10万之众,而其中最具购买力的就是民营企业家。照孙海芳的话说,每年能投入一两千万元的至少有100人,累计资金投入超过一个亿的至少有50人。每年抠个几十万玩玩,根本就不敢说出来。他建博物馆的这块地是竞标买来的,面积13亩,加上基建,一共花去1.6亿,几乎将药业公司的近年利润全投了进去,还向银行抵押贷了钱。

越国文化博物馆每个月的开销要十几万,但记者在馆内几乎看不到一个观众,毕竟40元一张的门票不是小数目,上海博物馆的门票也只有20元。孙海芳寄希望于旅游团队和学校团体,“目前我们还没有专职讲解员,但马上会有的。博物馆的另一个功能就是研究,目前也只有我一个人在搞,将来也会请一些大学教授来参与。”

孙海芳编著的《中国越窑青瓷》一书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书中收录了他收藏的305件越窑青瓷精品,无论数量与质量,是迄今为止所有中国出版物中前所未有的。

博物馆藏有越窑青瓷1000多件,每年一轮换,可以展出四五年。



在唐早期,唐皇虽然统一了全国,但带有地方割据势力性质的诸侯远未消除,这些势力大至一省致数省,称雄一方,并敢于按照中央宫廷礼仪行使行政权力,这套兵马俑可以说就是一个实证。排列的阵容中,最大的一件是一个身披盔甲双手握拳于腹并挺立的西部少数民族将军俑,伺立两侧的俑都要矮小一半,有迦陵频伽图腾、将军、武士、文臣、内侍、歌妓、乐俑、门卫俑、执法俑、骑马信使俑和少数民族文臣俑,更为奇特的还有一身异族服饰、腰悬香囊、短剑的东洋使节俑,内政外交一应俱全。越国当时与近邻日本交往频繁,贸易颇忙,日本的遣唐使就是在浙江天目山一带学习中国茶艺,传回去演绎为日本的茶道。所以,这套唐兵马俑中出现日本使节俑并不奇怪。

有人问:“这些东西都是地下文物,照现行的文物法,应该属于国家。你是否担心它的归属权转移?”

 孙海芳微微一笑:“我的这个馆是经省文物局批准注册的,开馆那天,省里的领导和专家都来了,他们给了我很大支持和高度评价。我这里向你透露一个信息,国家文物局最近拨了60万元专项资金,委托浙江省文物局作一个关于民间收藏和流通现状的调研,我估计在下一届全国人大上,现行《文物法》可能会有较大的修改,以适应当前的形势发展。”他紧接着说:“过去我们只注意对文物交易进行打击,导致许多文物流到海外。文物在建筑工地一旦出现,农民工们知道不能买卖后,就干脆砸烂,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失。难道我们就不能给发现文物的农民工一点实惠吗?难道我们就不能允许文物在国内流通吗?现在地方政府是鼓励民间收藏的,藏宝于民总比文物流散好吧。再说我这套兵马俑,如果政府不鼓励文物回流的话,我还会花重金买回来吗?坦率说吧,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一个人收藏的文物的生命可以是无限的,它使人的生命在文物的价值认识中得到延长和肯定。纵观中国各个时期的大收藏家,在身后都将文物无偿捐给社会,我们不是唐太宗啊,我们的觉悟比他高多了。这些藏品,我现在只是暂时保管而已,它们的最终归宿当然是社会,它们是民族、人类的共同财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