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股民实盘操作的最高技法:龙头战法,涨停牛股手到擒来!

 昵称58730961 2018-09-29

十年中的成交额低点

我们梳理了2008年至2017年这十年间出现的5次成交额的极低的时刻,发现历次成交额低点约为上轮峰值的1/10。其中,经过M2修正成交额低点往往达到上轮牛市中成交额高点的6%-8%,经过自由流通市值修正的成交额(即换手率)低点往往达到上轮牛市中成交额高点的9%-11%。

在此前的5次成交额低点中有3次A股在随后的不久触碰大底(或是迎来牛市),分别是2008年9月9日,2012年11月26日,2014年5月19日。另外两次的情况各有不同,2010年7月5日的成交量的萎缩并不充分,无论是修正成交额还是换手率数据与上轮牛市高点相比均呈现较高比例,后续的反弹也仅维持了4个月。2016年1月7日的成交量低点也不是自然形成的低点,而是由于熔断机制造成的特殊情况。

A股市场中流行这样一句话:“量是价的先行,先见天量后见天价,地量之后有地价”。这是因为成交量源于投资者之间真实的交易,直接反映多空交锋力度,蕴含着丰富的市场信息。因此,成交量情况往往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要指标之一。

龙头战法是老股民在股市征战十几年的精髓,核心思想:快,狠,准,捕食。龙头战法是实盘操作的最高技法,是基本分析,技术分析和心理素质的综合体现!

龙头股识别特征:

第一,从热点切换中变别龙头个股。通常大盘经过一轮急跌,会切换出新的热点。

第二,用放量性质识别龙头个股。个股的放量有攻击性放量和我喜欢做强势股,强势股补仓性放量两种,如果个股出现连续三日以上放量,称为攻击性放量,如果个股只有单日放量,称为补仓性放量,龙头个股必须具备攻击性放量特征。

第三,曾经是龙头的个股经过充分调整后也可以卷土重来。我们不妨事先做做功课,多熟悉历史上有名的龙头股,便于在盘中及时捕捉热点。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个股要成为龙头,必须具备五个基本条件:

第一,龙头个股必须从涨停板开始。不能涨停的股票不可能做龙头。事实上,涨停板是多空双方最准确的攻击信号,是所有黑马的摇篮,是龙头的发源地。

第二,龙头个股一定是低价的,一般不超过10元。只有低价股才能得到股民追捧,成为大众情人龙头。

第三,龙头个股流通市值要适中,适合大资金运作,大市值股票和3000万以下的袖珍盘股都不可能充当龙头。

第四,龙头个股必须同时满足日线KDJ、周线KDJ、月线KDJ同时低价金叉。

第五,龙头个股通常在大盘下跌末端,市场恐慌时,逆市涨停,提前见底,或者先于大盘启动,并且经受大盘一轮下跌考验。

炒股赚钱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首要条件是必须掌握好扎实的技术,这样才有机会在股市盈利。

老股民多年总结的均线选股绝技

1、5日、十日均线组合选股

在空头市场,如果股价向上突破5日、十日均线后企稳,表明市场买房力量较强,后市股价上涨的概率比较大,是买入时机。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当股价从高位暴跌而下,在5日、10日均线之下运行,并且距离10均线较远,表明投资者多恐慌性抛盘,人气惨淡,此时正是黎明前的黑暗,一拨强烈反弹即将来临,也是买入时机。

那什么时候要卖出呢?如果10均线之下运行,并且距离10均线较远,表明投资者多恐慌性抛盘,人气惨淡,此时正是黎明前的黑暗,一拨强烈反弹即将来临,也是买入时机。

那什么时候要卖出呢?如果10均线被有效击穿,且5日均线调头向下,就是卖出的时候了。

在盘整时期,如果5日、10日均线向右上方突破上升,则后市必然震荡走高。不过我们要注意一种情况:如果10线和5日线联合在一起,即使有利好消息,也不可轻易跟进;等到10均线和5日均线分离,并且向上运行的时候才可以买入。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而当10均线脱离纠缠区域,向下运行的时候,就表示后市要下跌了,是短线的卖出时机。如果10均线之后也从上向下跌破股价并且股价也在向下运行,则表示股价的下跌幅度会较大,那么卖出股票更是明智选择。

5日均线、30日均线组合选股法

通常情况下,处在上升行情的5日均线金叉30日均线的时候,显示的是做多信号,也就是买入时机

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金叉出现,入手果断,错过不宜追涨

2、金叉后,多数能带来不错的收益,但是有时候该涨不涨时。设定止损位是必要的操作

3、第一主升浪结束后出现的5日均线跌破30均线的死叉状态,显示的是做多信号,应买入股票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4、当横向盘整中的5日均线死叉30日均线的时候,说明行情调整到位,大家可以考虑买入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