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源头,是谁一把火烧了楚国王陵?

 名将英雄两千年 2018-09-29

公元前280年,秦昭襄王派秦国第二名将司马错发陇西之兵入蜀,补充巴、蜀之众十万,大舶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浮江东下,一举攻下楚国的大后方黔中郡。紧接着,司马错分一路军由巴郡东出巫峡以攻郢之西,又分一路军由武关东下攻取楚国汉北及上庸之地,进入桐柏山地区,对楚国形成了战略大包围。楚顷襄王闻信大窘,急调大军数十万北上守鄢(楚国陪都,今湖北宜城东南),大战一触即发。

要说秦昭襄王手下还真是人才济济哪,这个司马错,翻越今岷山山脉、摩天岭山脉、云贵高原,从陇西到巴蜀再到云贵然后再拐到湖北,万里行军,一路山险水急,又多猛兽瘴气,最终完成了这个惊世骇俗的战略大迂回,避开楚国重兵防守的武关,奇迹般出现在楚军的大后方,简直可以和西方名将汉尼拔媲美了。

但是光凭司马错,是搞不掂楚国的,楚国虽弱,但是地广人多,从它随随便便就调动了数十万大军到鄢,就可见“带甲百万”此言非虚,人家还真是有料,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是?

所以秦昭襄王还是想把白起这个秘密武器调回来攻楚,这样才保险。

在白起出发之前,秦昭襄王曾问他要带多少兵去。

白起说,七万足矣。

昭襄王眼珠都快眯掉出来了,七万,你开玩笑吧,楚带甲百万,你再厉害,没四五十万兵怎么拿得下来?

是啊,后来秦王嬴政时期,秦国大将李信以二十万人马伐楚,结果连死七都尉,大败而还;最后没办法,秦王嬴政只好派出一代名将王翦率六十万大军攻楚,这才灭了楚国。白起现在说只要七万兵就足够了,岂不是痴人说梦?

可是白起还是那句话:七万足矣。

他的理由是:楚人之俗,轻剽颛急,战时勇于攻取而拙于守御,只需学昔日之伍子胥,选精取锐,长驱直入,数战则可破郢矣。

秦昭襄王真不知白起哪里来的自信,但是他最终还是选择了相信白起,因为在这个人身上,实在拥有太多的奇迹了,再多一次,也不稀奇。

公元前279年,秦大良造白起来到上庸(在今湖北竹溪东南),接过司马错的指挥权,命令两路大军稍稍改动原路线后继续进发,白起这一路,选取七万习惯在山水之间作战的精壮之士,顺汉水而南下,直接出奇不意的深入楚国腹地,预备先夺楚陪都鄢之后再夺楚都郢;另一路则让蜀郡太守张若率领数万巴蜀之众,由四川出发,沿长江东下,配合主力部队,牵制楚国兵力,使楚军顾此失彼,首尾无法接应,同时夺取楚国西部地区。

这一招太变态了,以七万精兵深入数十万楚军团团包围的“绝死之地”,白起疯了吗?

白起当然没有疯,他脑袋清醒的很,对付楚国这样的庞然大物可不能用蚕食那一招,最好的办法,就是选择一把最锋利的小刀,不管不顾,直接插它心脏,这叫做置之死地而后生!当年伍子胥千里跃进、五战破郢,正式看准了这一点!

谁说伍子胥的成功不可复制,对于死神白起而言,没有什么不可能!

白起打起仗来是很疯的,他的七万精兵一点儿粮食不带,轻装前进,一路直接因粮于敌,掠取汉水流域丰饶的粮草补给军需,接着大搞政治攻势,用田宅、爵位等种种优惠政策来诱惑楚人,楚人遂乐为秦军所用。如此,楚国的老百姓竟摇身一变成了秦军的运输大队——在别国的土地上作战居然能反客为主,劣势变优势,这仗打的真是太艺术了!

确实,战争这门艺术没有一点勇气与魄力是玩不转的,白起深入楚国腹地之后,又令秦军过河拆桥毁船,自断归路,示以必战。这惊世骇俗的一招立刻造成了楚国军民的强烈恐慌。楚军在汉水流域布置了几十万大军,本来想一举将白起七万秦军包饺子,可惜雷声大雨点小,人虽多气势矮,最后却被区区七万秦军强大的必胜决死之势彻底压倒,竟无法阻止起一次有效的反击,只能节节败退。秦军则长驱直入,迅速攻取汉水流域要地邓(今湖北襄樊北)及附近几座城池,直抵鄢都城下(今宜城东南)。

鄢是楚国的别都,历来鄢郢连称。它离楚都郢也就二百里地,是拱卫郢都的北大门,也是楚国的第二政治经济中心,此地 一旦失守,不但郢都危在旦夕,楚国军民的守土决心也将彻底崩溃。

所以,鄢都是绝对不容有失的,既然原先围歼秦军的战略意图已然宣告失败,楚倾襄王只好采取最保守的战法,命令汉水流域各战线所有楚军回援鄢都,不惜一切代价将秦军扼在此地,时间一长,秦军后援断绝,自当不战而退。

鄢都作为楚国第二大都市,其坚固可想而知,孙子曰攻城,十则围之,五则攻之,方有必胜之机。而今楚军数十万主力云集在此,就算白起真的是神仙,凭他那七万秦军,也绝无可能将其强攻而下。

有人说了,楚主力毕集于鄢,郢都一定防守薄弱,白起何不绕过去直接攻郢?

这句话很蠢,白起若是如此,楚军主力部队一定会出鄢城断秦军后路,前后夹击之下,秦军必有被围歼的危险。

如此便一个大难题摆在白起面前了,他必须在短时间内攻下数十万楚军严守的鄢都,否则拖延日久,秦士气一丧,楚再举兵反攻,身陷绝地的秦军只有败亡一途。

屈指算来,秦军在鄢都城下已经坐困十几天了,所有人都很着急,只有白起仍像个没事儿人一样,每日里不是看书,就是吃饭睡觉,好像他不是来打仗,而是来旅游度假一般。

因为他明白,形势越是糟糕,自己就越要冷静,光着急,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白起的沉着就是焦虑的秦军最好的一个镇静剂,因为他们对自己战无不胜的主帅有着类似于神的崇拜,他们坚信这位神坻一定会带领他们走向最后的胜利。

这一天,白起还是没有下达任何命令,他优哉游哉的在营里转了一圈,便带着几个亲兵,去汉水游泳了。

汉江之畔,残阳如血,白起脱光了衣服,像条鱼一般跃入水中,挥臂逆击,于风吹浪打之中,闲庭信步。

他一面游进,一面仰望。楚地的天空这般辽阔,任人舒展。虽风浪叠起,他依然从容,掩抑不住一贯的自信与潇洒。在自信和潇洒中,他感觉自己就如那一天到晚游泳的鱼,融在无边的水天之中,宇宙万物归于一片汪洋,浮浮沉沉,飘飘洒洒,那种心旷神怡的感觉,不是言语所能形容的。

正这时,白起忽然奋力一击水,从江中腾空而起,带着如雨的水花,落在岸边的一块巨石上,仰天长笑:“哈哈哈哈,吾有计矣!”

是的,白起在汉水之中悟出了了一个残毒无比的毒计,那就是水攻!

第二天,白起秘密派出了一支几千人的部队在离鄢都西北约百里的蛮河(今湖北襄阳市南漳县武安镇)筑坝拦河,又自这条汉江支流东西向秘密修筑一条百里长渠。

图:武安镇白起塑像

渠修好了,江水也开始越涨越高,一切蓄势待发,就等着死神白起一声令下,宣判数十万楚人的死刑,而与此同时的鄢都,一切还在睡梦之中。

那是一个恬静而轻爽的清晨,楚国军民刚刚起床,忽听到城西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霎那间,地动山摇,轰隆隆的声音由远及近,仿似地底传来的恶鬼惨号。从鄢都的城楼上看去,一道滚滚的白浪从天际奔腾而来,转眼已从城西灌了进来,大地一片汪洋。

在大家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儿的时候,大水已经横贯了整个鄢都,再从城东北角一个叫"熨斗陂"的地方溃出,奔流而去。

再一看,鄢都已经变成了一个苍茫水世界,数十万楚国军民就这么被滚滚洪魔瞬间拉入了无边地狱,鄢都城内,处处飘满了人畜的浮尸,时值夏日,尸体腐烂,臭气冲天,故熨斗陂后来又被称为“臭池"。

于是白起就这么坐着船轻松进入了鄢都,一个已经没有半个楚人的鬼蜮——但凡水性好一些的,也都游水逃走了。

“哼,尔等若是早日降秦,本帅又何需费心至此,该死!”白起看着满城的尸体,恨恨的想。

白起的心中,住着一个魔鬼,他的眼里只有胜利,没有慈悲,生命只是一场游戏,人总是要死的,或早或晚而已,为了帝国的荣耀,一切都是值得的,死一个人与死一百万个人没有区别。

四百多年后,关羽水淹七军,再一次将楚地淹没。奔流的汉水在造福两岸农人的同时,也一次次成为了武人获取荣耀建立功勋的杀人工具。

事实上,这条夺去了楚国数十万生命的“白起渠”(又称“百里长渠”),经过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现在不但成为了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且承担起了沿线20多万亩农田的灌溉任务,至今仍然在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该渠所在镇也被改名为“武安镇”,以纪念武安君白起。杀人无数的残酷战争,最终的结果竟然是利民千载。历史总喜欢跟我们玩些黑色幽默。

图:白起渠拦河坝

武安南伐勒秦兵,疏凿功将大禹并。谁谓长渠千载后,水流犹如故宜城。——选自唐代诗人胡增《咏史诗一百五十首》

鄢都告破,三十五万国人尽丧白起之手,消息传开,楚举国大震,痛失亲人的楚国百姓个个恨不得扒了白起的皮,吃了白起的肉!

但是白起是不可能给他们这个机会的,破鄢一役狂胜之后,白起并没有冒进,而是停下来休整部队,补充兵员和军资,同时将秦之罪人刑徒迁徙到所得楚地,充实后方,以此为进一步攻楚的基地。一切准备就绪后,次年,白起大军继续南下,攻陷了郢都北面最后一个桥头堡安陆,楚兵四散,白起的宝剑,已经搭在了楚倾襄王的颈项之上。

楚倾襄王再也没有撑下去的勇气了,他当了一个逃兵,抛弃郢都,将国都迁到楚东北的陈,是为“陈郢”。(即原来的陈国,今河南淮阳)

郢都,这个楚国第一大都市,这个当时中国最大的手工业中心,在一百多年前被吴国荼毒之后,这一次又落到了秦国人的手里。当年,是秦人帮楚人从吴人手中夺回了它,而今,秦人又将它收回去了,而且还变本加利息。但是这一次,白起不会再将这座苦难的城市拱手让人了,因为他不是伍子胥,秦昭襄王也不是吴王阖闾,已经吃进肚子里的肥肉,他们决不会吐出来。

白起获得郢都后,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分兵三路,第一路向西攻到了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第二路向南攻到了洞庭、五绪乃止,第三路向东攻到了竞陵、安陵、西陵乃罢。短短数月时间,楚都周围数百里辽阔富庶的土地尽归秦有,秦昭襄王于是在这里设置南郡,其郡治就是曾为楚都数百年的江南第一大都会——郢。

说一句,秦西路军所占领的夷陵乃是楚历代先王的陵寝所在,但既然现在它已成了大秦的领土,这个陵寝似乎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所以,白起决定放一把大火,让这个楚国王权的象征在人间彻底蒸发。

然而,白起是宣太后与穰候魏冉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爱将,宣太后姐弟又本是楚国人,他们会不会不同意呢?

正在白起迟疑的时候,宣太后一纸命令下来,烧!

白起笑了,自己果然没有看错这个女人,从前她能为了灭掉义渠而不惜与义渠王共度春宵,现在她就能为了帝国的前途而烧掉其先祖的陵墓,好一个心如磐石的铁娘子,佩服佩服!

于是白起一声令下,在夷陵放一把冲天大火,将楚先王的陵墓与宗庙烧了个干干净净!(四百多年后陆逊又火烧夷陵,看来江汉招水,夷陵招火啊!)

一百多年前,伍子胥只是将楚平王的尸体挖出来鞭一鞭,就已经够让楚人痛心疾首了,现如今白起竟将楚国历代先王的陵墓一把火全给烧了,楚人之哀可想而知,一时间,楚举国大恸,所有士人素服举哀,痛不欲生——白起一通大水淹死35万楚国军民,又一把大火烧毁了楚国的王陵宗庙,此国仇家很,虽漫天溢海,不能容也!

所以,全体楚人在这一刻立下重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所以,数十年后的楚人项羽,不惜身背千古骂名,在新安坑杀秦卒二十余万,还一把大火烧毁了秦国的阿房宫,想来,他是在为那死于白起之手的数十万楚国英灵,报仇雪恨吧!

而就在这一年,流亡在江南的楚国诗人屈原,眼见着郢都沦陷,山河破碎,祖先陵寝被焚,父老乡亲惨遭屠杀、颠沛流离之苦,自觉国家前途渺茫,不觉心如刀绞!

呜呼!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呜呼!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眼见国破家亡,屈原的理想也宣告破灭,生无所恋之下,他便在这一年的五月初五怀抱大石自沉汨罗江而死,殉国去了。

对于六国来说,白起是死神、是魔鬼、是噩梦,然而对于秦人而言,白起就是他们的神、战无不胜的战神。有哪个士兵不希望自己能在一个天下无敌的名将麾下作战呢?那是怎样的一种荣耀啊!

因此,破郢之后,白起在秦军中的威望,更是如日中天,可以说大秦立国数百年,没有一位将军能与其媲美。

超乎寻常的战绩与超乎寻常的威望,需要超乎寻常的地位才能匹配,白起功高盖世,秦昭襄王自然也不能吝啬,于是他金口一开,取“以武安民”之意,封白起为武安君。

这个封号可不得了,大家都知道战国四公子:平原君、孟尝君、信陵君、春申君,他们封君,是因为人家是“公子”,也就是王族。你若不是王族,甚至不是贵族,想要封君,那可比登天还难,因为国君的下面就是封君,没有比它更大的了。像白起这样从一个普通士兵一路做到帝国的封君,在秦国那是前所未有的。

据不完全统计,在战国时代,不靠任何政治背景只靠军功起家的封君,只有秦武安君白起、赵信平君廉颇、赵武安君李牧等区区数人而已,而其中成色最重的,就是本篇的男主角——大秦武安君白起。

一将功成万骨枯,森森白骨堆砌了白起的丰功伟绩,此时此刻,我也不知该夸他厉害呢,还是该骂他残忍。想来白起这样的狠人,应该也不会太在乎咱们对他的评价,因为他毕生坚信的只有一句话:杀一个人,你是杀人犯;杀一百万个人,你是战神;杀光所有人,你就是上帝。

公元前277年,秦武安君白起再次大举攻楚,西克巫(今四川巫山北),南平黔中。秦逐以巫地为巫郡,黔中地为黔中郡,至此,占楚几乎一半国土的江汉湘黔之地尽归秦有,这一仗实在打得太漂亮!

本来,以白起的能力,接着打下去把楚国全境打下来也不是问题,但他现在还不能这么做,因为楚国实在太大了,那可是整个南中国啊,战线如此之长,以秦国现在的能力,根本无法消化。硬要打下去,只会让三晋坐收渔人之利,要知道,秦国的北边儿还有一个强大的赵国在虎视眈眈呢!

于是,秦昭襄王和白起在搞定楚国后,又转回头来,准备接着对付赵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