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五十不治财,六十不治棺”下半句才是精华,可惜很少人知道

 饮膳道人 2018-09-29

我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俗语文化更是独树一帜,在农村,俗语可以说地农人们的知识来源,它其中所包含的哲理能让人们从中获益,但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对优秀的俗语文化不再那么重视,对俗语的来源和俗语其中所要表达的知识更是只知又少。但在老一辈的严重,这些俗语却是“宝”。

为什么俗语有这独特的魅力,在老一辈眼中是宝呢?因为无论谈话中,写作中,工作中,都离不开俗语的“帮忙”,有时一段话巧妙的运用上俗语,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并且俗语是先哲们在长久的生活经验中创造出来的,其简单形象化,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特点让人们离不开它。今天老农就为大家分享一则俗语,“五十不治财,六十不治棺”。

“五十不治财”说的是,五十岁是一个人的分水岭,就如老话说的“人到五十知天命”,此时已经年过半百,跨入老年人的行列,凡事都要看的开,想的明白,过的无心无愧,要懂的自己缺少什么,该要什么,生活中就不要和别人斤斤计较了,应该豁然开朗,不问事业的成就,不论财富的多少,只需准备好一些养老钱就行。

而“六十不治棺”则说的是,我国地大物博,习俗不一,在许多地方都有这样的习俗,人到了六十岁,即使身体健康,没病没灾,也要为自己准备一副寿材,这其中的说法是“添寿”因为在人们传统的认识中觉得,如果老人去世时再准备的话则为不孝。

其实这句话下面还有一句,才是精华,可惜很少人知道,但细细品味的话,却感受到其中的道理,更值得人们深思。后面这句话是,“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

说的是,活到七十不容易,老话也常说“七十古来稀”,因为到七十岁的高龄后,身体各脏器功能,都在逐渐发生退行性改变,是意外出现的高发时段,这是就要告诫父母尽量不要出门,即使串门时对方也不要劝其留宿了。同样,八十也是,哪怕是留下来吃上一顿饭。因为随时可能发生意外。

其实这句话另外的含义是,告诉我们一定要时刻的注意父母的身体健康,做到及时行孝,就如老话说的“父母在,人生尚有归途,父母走,人生只剩旅途”。别等到失去才追悔莫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