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经刺激和筋膜注射——敬业的临床思考 第十部分

 夕夕爸爸 2018-09-30

培恩e学,已不是简单的公众号



郭守魁13220801780


神经阻滞疗法是疼痛科的治痛法宝,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但局麻药进入中枢有危险。


现在神经刺激疗法在疼痛科用的越来越多,如脊髓电刺激,骶神经刺激。


中医针灸通过刺激神经治病的也很多:


1.同仁医院李宗吾教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鼻炎,效果达80%以上。

2.星状神经节针刺或埋线治许多内外科病。

3.在耳后茎突处针刺迷走神经治高血压等内脏病。

4.针刺骶后孔的八髎穴,通过刺激骶神经(含副交感神经纤维),来治疗泌尿和生殖系统疾病。

5.天津的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法治脑血管病也是刺神经。

6.北京王文远教授的平衡针也是刺激神经

7.任月林教授的神经触激术也是刺神经

8.坐骨神经干刺激疗法也是刺神经治病。

9.山东省中医针灸科刘玉檀教授治乳腺增生也是刺胸椎脊神经治疗。


这些神经刺激疗法经临床证实,

都有很好的效果。


培恩e学

筋膜注射疗法


1.筋膜有浅筋膜和深筋膜,分布在皮肤里面,肌肉外面,典型的皮里肉外。

○皮肤下面的是浅筋膜。

○伸入深层分隔肌肉的叫深筋膜。

○筋膜之间的空间叫筋膜间室。


2.神经,血管,淋巴从筋膜与筋膜之间的间隙走行,分布到肌肉和骨骼等组织。


3.筋膜与筋膜之间的间隙有些是相通的,故把药液注入到这个间隙内,药液更方便流通扩散。


4.单一神经阻滞只会阻滞一个神经,筋膜阻滞如注射到筋膜和筋膜之间的间隙里,药量大可顺间隙扩散,可阻滞在这个间隙内走行的多个神经。


5.注射针进入后,可有以下几个部位注射。


①皮内注射,注药到皮肤这一层。


②皮下注射。注射到皮下组织,这一层次接近浅筋膜,如在浅筋膜外可扩散慢,造成局部肿胀,如在浅筋膜内,有利于扩散,以前不做静脉输液时可在这个部位输液。


③肌肉注射。把药物注射到肌纤维中。根据肌肉大小确定吸收药量多少,但扩散慢。


④深筋膜与肌纤维之间,如同在腱鞘内注药一样,药液循腱鞘长条形扩散,比注入肌纤维,肌腱内阻力小,扩散较容易,但不如注射到深筋膜间隙内扩散快且扩散距离远,面积大。


⑤针刺到骨面,注药时应该到深筋膜间隙,扩散快且范围广。


⑥我临床注射到骨面量大病人也反应小,阻力也小,如注射到肌纤维或肌腱内阻力大,病人也肿胀严重。


⑦筋膜注射可扩散多大面积,我感觉与注药量有关,与注射部位更有关。


⑧有的筋膜间隙相通的空间大,只要药量大,就可大面积扩散,有的筋膜间隙相通的空间小,推注药液扩散的也慢,扩散的面积也小。


⑨筋膜阻滞作用可以对筋膜作用(营养,冲击胀大松解粘连,消炎活血)和对筋膜间隙内的神经血管组织起作用。


⑩注射到骨面推药应该是推到筋膜间隙可能性大。



⑪如果针头扎到肩胛骨内上角骨面,有可能注到筋膜间隙,可顺间隙向上向下四周扩散。

也可能推到肩胛提肌肌纤维,出现局部肿胀疼痛。

也可能推到包括肩胛提肌的肌外膜下,药液包裹肩胛提肌扩散,胀痛比注入肌纤维轻但比注到筋膜间隙重,扩散以筋膜间隙扩散最快,面积最广,肌外膜下次之,肌纤维扩散最慢,面积最小,胀痛最严重。


⑫所以在注射时要分清药液注到皮肤内,皮下组织浅筋膜,肌膜下,肌纤维内,一层有一层的手感,监控下更清楚。


⑬如果扎到神经有串麻感应该在筋膜间隙内,如果加大药量也可增加扩散面积。我记的在椎间孔外口脊神经阻滞加大药量可做到阻滞多节神经的作用。


⑭筋膜间隙有的相通的面积大,有的相通的面积小,所以在不同点治疗扩散面积和扩散时间是不同的。


⑮在临床上要根据病情确定需要阻滞作用的范围,以范围确定能使药液到达的治疗点。


⑯筋膜阻滞

1.可以减小进入蛛网膜下腔阻滞及损伤脊髓的危险。

2.可阻滞多个神经。

3.可对筋膜起治疗作用。

4.可对筋膜间隙的神经血管等组织起治疗作用。


——敬业


病例分享

女,35岁,右上肢上举受限7天,伴颈椎右侧不适,视物模糊,右上肢上举时上臂后侧有

牵拉感,只能达到100度。即往有颈椎病史。



治疗

1.首先用手法松解颈椎(偏右侧),冈上肌,冈下肌,三角肌。颈部不适缓解,但肩部上举无明显改善。


2.观察肩胛骨位置,肩胛下角移向脊柱,肩胛骨内缘与胸廓间隙加大。把肩胛骨用手法固定到正常位置,肩上举好转。说明肩上举受限是由于肩胛骨位置变化导致。因为上肢与肩盂形成关节,上肢挂在肩胛骨上,肩胛骨位置改变可影响上肢的功能。


3.检查前锯肌有剧烈压痛,对前锯肌行强刺激推拿,肩上举明显好转,但还有障碍。


4.菱形肌,肩胛下肌,前锯肌是肩胛骨稳定肌,对菱形肌,肩胛下肌进行松解后,肩上举功能恢复。颈部不适和视物模糊症状也消失。


分析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菱形肌,肩胛下肌,前锯肌任何一块肌肉损伤,引起肩胛骨位置改变,向下影响上肢活动,向上通过肩胛提肌,斜方肌上束可影响颈项部不适,视物模糊,肩胛骨位置改变是直接原因,菱形肌,肩胛下肌,前锯肌损伤是根本原因,放松三块肌肉,恢复肩胛骨位置,症状全部消除。


——敬业

文章观点由原创作者分享,

仅代表作者观点。

欢迎同道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