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变迁唱祖国 __长者党员迎国庆交流会感言zjkzxd 每当电话铃声响起,微信QQ新消息提示,我常常想起,从小至今经过的通讯手段的变化。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我刚刚记事。人们期盼未来美好愿景,那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那时候,电话很少。一手摇动手柄,另一手拿着话筒等着邮局话务员接线,然后才能打电话。因为电话少,一般的事情,都靠写信,急事,都是电报。 1963年,第一次接电话。在外面工作的父亲,往家里打电话。电话打到邮电局,邮局派人到两三里地距离的住家通知,家人立即前去。到了邮电局,这里的工作人员再打电话回去,才接通。拿着电话,开始一点儿也听不清说什么,后来才稍稍好些,但又不知怎么回话。就这样,第一次电话稀里糊涂地就过去了。 后来,还是不接触电话。直到参加工作后做了车间领导工作,才开始较多接触。这时候电话,还是手摇的。车间电话,只限于厂内使用。 1975年到了市委组织部工作。电话成了家常便饭。这时候,机关稍先进一点,已经是拨号的了。但是,那时候电话线占线,是经常的。一个电话"哗啦哗啦"好长时间,结果就是"占线",接着再拨。遇到了紧急通知,干着急没有办法。 七十年代末,按键替代了拨号。大家都一致叫好,效率提高了。后来,电话机又有了一键重拔功能。机关办公室,一般配有内线机和外线机。涉及机密的,配有专线。另有明码、密码电报等。 1987年11月,广东省开通了全国第一个移动通信网,有了首批移动电话,这就是俗称的像半块窄长砖头一样的“大哥大”。大哥大,当时代表着豪奢时尚,大款、老板、企业家们引领了这个潮流。机关中,很少配备。 1992年,我从机关到了一家企业工作。当时,这个企业在市里也有一点名气。厂里的电话,还是分内线外线,只有厂长和负责销售的副厂长两个人,配了大哥大,销售的那部常用,厂长的那部平时就锁在柜子里,只有出门时才携带上。这都大哥大,直到淘汰,还是很新的。 进入二十一世纪,手机"日新月异",不断更新。其间,还时行过一段“BP“(寻呼)机。手机可以听音乐、可以照相。后有彩屏手机问世,开始向多媒体手持终端方向发展。手机不再只是通讯,只是工作,而是可以娱乐休闲了。手机不再是属于少数人,而是亿万普通人。就这样,我在工作岗位上,企业先后配备了一个BP机和两部手机。 我退二线后,小灵通发展起来,又先后使用过两部小灵通。随之发展,我又陆续使用了2G、3G、4G手机。现在的这部华为手机,是第四部了。 我打电话的经历,如同我的同龄人一样。我们的经历,见证了祖国通讯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近些年的变化。 5G网络,向我们走来。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它不仅仅是现在的包括打电话功能手机,而且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迎接这个更美好的时代,迎接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