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的个人地位是怎样在红巾军中崛起的?

 大数分解图书馆 2018-09-30
 

(读书笔记)
                 (高广峰编著)   (连载之一)
                  
 
    朱元璋是怎么崛起的?实际上的朱元璋到底是怎样一个人?除非研修历史,人们通常所能接触到的往往是各种评书中所讲的故事,尤其是单田芳先生说讲的《大明演义》。由此,评书中怎样塑造的朱元璋,人们的心目中就有一个怎样的朱元璋。例如,在创业初期,朱元璋的结拜兄弟们怎样地英雄了得,豪气冲天,怎样地义薄云天,死心塌地的跟着朱元璋打天下。
   那么,历史书呢?历史书上怎样说朱元璋?非常可惜,过去的历史书籍,往往语焉不详。由于各种原因,偏偏忽略了元末明初朱元璋团队的实际奋斗史。于是,有关朱元璋早期的个人历史的探究就有了充分的理由。
    人们普遍认为,在中国历代的开国皇帝中,只有朱元璋和刘邦出身于平民,而刘邦与朱元璋相比,刘邦又有亭长之职,似乎还略优于朱元璋。于是,人们的最后印象是:朱元璋完全是从一穷二白的地位中白手起家的。
    真的吗?事实上恐怕不然。
    实际上,最有可能的是,朱元璋发力时的起点其实很高。据史书记载,他加入郭子兴的义军后很快就谋到了高位,成为后者的左膀右臂,尔后,又通过裙带关系进入了郭子兴势力的核心圈。
 
    朱元璋的身世

    朱元璋是在红巾军大起义暴发的第二年加入红巾军的。
    关于朱元璋的身世、他走上起义道路的原因以及他在义军中谋取高位的过程,史料的记载十分简略而且千篇一律,大致是这样的几部曲:一开始,朱元璋的家境极为贫困,靠讨乞为生——后来出家为僧——再后来参加红巾军——在红巾军中表现出能力超群--对义军贡献巨大——获得提拔,职务攀升----独当一面,成为一方起义领袖。当然,大致的过程还是八九不离十的,然而实际情况没那么简单,要复杂得多。
 
    对于朱元璋的身世,《明史》的记载中只有廖廖几句:“先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父世珍,始徙濠州之钟离。生四子,太祖其季也”。
    朱元璋的先祖先在沛县,后搬家到句容县,后又搬到泗州。父亲朱世珍,早期搬到濠州钟离。生了四个儿子,朱元璋排行老三。
    这段话只讲了朱元璋家庭迁徒的过程以及他在兄弟中的排行,完全没有涉及到他的祖、父的有关事迹,几乎是回避了朱元璋的身世。究竟是无话可说,还是另有隐情?目前还难以找到相关的记载。不管怎样,到了朱元璋少年时代,家境已非常悲惨了。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明史》对朱元璋母亲的家族却作了详细的介绍,岂非怪哉?
在《明史·外戚陈公传中》记载了朱元璋外公的许多事迹。
    朱元璋的外祖父姓陈,早年曾经在南宋末年抗元名将张世杰麾下从军,并且参与了南宋与元朝铁骑最后的殊死一战——广东新会县的崖山之战。这次大战,以南宋忠臣陆秀夫仗剑令自己的妻子、儿女跳下大海,随后背负6岁的南宋末代小皇帝蹈海而死,就此宣告南宋帝国的正式覆灭。大元朝正式朱元璋的外祖父、 陈老先生在激战中被打落海中,在一团混乱下,居然传奇般地被人救上岸,并历尽千辛万苦逃回了老家。此后陈老先生,避居乡间,充当风水先生,靠巫术、卖卜、看风水为生,一口气活到了99岁才谢世。
    朱元璋的母亲是陈家的二姑娘,据说此女自幼开朗大方,深得其父喜爱。于是,饱经沧桑的老先生教她读书识字,给她讲述历史掌故和各地风土人情,长大后,陈二姑娘能歌善舞,在乡间迎春赛会与社戏上常常大受欢迎。如此红极乡里的姑娘怎么会嫁给穷困潦倒、不停搬家的朱元璋之父?这是一个必须解答之谜,但还没有被解答。
    陈二姑娘生下朱元璋后,尽管家境千难万苦,母亲还是将朱元璋送进私塾,读了将近两年的书。再加上朱元璋的姐姐嫁给了一家富户之子这一事实,说明朱元璋之母在世时曾经使朱家的生活得到较大改善。可惜好景不长,朱元璋的父母过世太早,致使朱家的经济状况彻底崩塌,朱元璋从小便成了孤儿。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种家庭状况使朱元璋较早走向成熟。
    《明史》略过皇帝家族的身世却对外戚大事渲染,这在二十四史中是绝无仅有的。朱元璋外祖父陈公的事迹虽然被记载得很详尽,但其抗元的光辉业绩在其他史书上却难以得到旁证证实,或许他只是宋元之战中的一个小兵,甚至是逃兵也未可知,《明史》渲染他的英雄事迹可以为后来朱元璋反元找到历史渊源,使其看上去根正苗红,因此,史书似有迎合之嫌。
    对朱元璋本家的这一简单隐没,与对其外祖父家的渲染迎合,形成强烈反差,不禁让人对朱元璋的出身浮想联翩。难道他的祖、父有什么难言之隐吗?完全可能。但朱家绝不会是世代穷困潦倒、躬耕田地的劳苦之家。朱母送朱元璋读过两年私塾,可见其家庭并非一直处于赤贫状态,朱元璋也绝不是纯粹的文盲。
    史料记载,朱元璋幼年十分贫苦,以至于不得不出家为僧,到处化斋才能活命,他仿佛是一个倍受压迫的汉族贫民,然而,真实情况可能要复杂得多。
    研究发现,朱元璋的姐夫李贞家十分富有,李贞家在盱眙,由于明末乱世中家产难以保全,李贞和那个时代的许多富户一样,散尽家财,招募了一支队伍,结寨自保,后来见到朱元璋势大,李贞就带着他的儿子李文忠来到滁州投奔朱元璋。既然朱元璋的姐姐一家是大户,朱元璋一家怎么会沦落到饿死无处埋身的地步呢?这就是蹊跷之处。
    对于朱元璋的出家为僧,现代的人们往往简单地理解为家境难以为继。实际上则要看历史的实际情况。蒙古人崇尚佛教,而且是全民信教。因此,元代僧人的社会地位是很高的,从业者是需有政府颁发的许可证(度谍)的,因此,朱元璋能够出家,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在元代,一个贫农是无法成为僧人的。进一步说,那时的一个僧人,绝不是胸无点墨,毫无本事,只知化缘求饱的穷僧人,而是民众尊敬的一类人。更进一层,朱元璋的三年云游生涯,极大地丰富了他的阅历,也未尝不是好事。
    各种疑问,种种迹象说明朱元璋的家庭背景并不像正史所说的那么简单。
 
    朱元璋为何参加义军?
 
    通常认为朱元璋参加义军是为兵祸所迫,《太祖本纪》记载:“太祖时年二十四,谋避兵,卜于神,去留皆不吉。乃曰:'得毋当举大事乎?’卜之吉,大喜,遂以闰三月甲戌朔入濠见子兴。”是说朱元璋24岁的时候为了躲避战乱,占卜于神灵,占卜的结论为留在家乡和离开家乡都不宜。“难道应当举大事吗?”再占卜,结果为大吉。于是朱元璋在闰三月甲戌朔日进入濠州去见红巾军将领郭子兴。
    另一种说法认为,朱元璋是被少年时期的伙伴汤和招入义军的,这些说法都不足为信。
    朱元璋参加起义军应该与他的出家经历有关,弥勒教、白莲教、明教等与佛教之间相互都有千丝万屡的联系,明教也是白莲教的一个分支。朱元璋投身佛家后不可避免会接触到它们,另一方面,他在河南南部和安徽交界处游历了三年(“凡历光、固、汝、颍诸州三年”),这些地方正是白莲教兴旺的地区,教徒遍地都是,朱元璋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白莲教的影响,如果没有白莲教信徒的接济,他也难以在三年的时间里到处就食。另一方面,红巾军的意识形态就是白莲教,红巾军的头领也是白莲教的教主级别。
    朱元璋主动投靠红巾军,说明他在政治上是倾向红巾军的,否则他投入红巾军之后的积极表现就无法解释了。而且,朱元璋在此后的多年征战中从未有过投降元军或屈服、妥协的表现。

(未完待续)
朱元璋的个人地位是怎样在红巾军中崛起的?
(读书笔记)
                 (高广峰编著)   (连载之二)

 (续前文)
    朱元璋凭什么能在郭子兴的队伍里脱颖而出呢?
 
  “高学历”和能征兵才是朱元璋受到郭子兴重用的原因

     先看看《明史》中是怎么说的。
    依照《明史》的记载,朱元璋受到重用有两点原因:
    一是相貌不凡。朱元璋相貌雄奇(“姿貌雄杰,奇骨贯顶”),而且气质深隧(“志意廓然,人莫能测”),陌生人只要看上一眼,就立刻给人这样一种印象:此人绝非等闲之辈。因此,当至正十二年润三月朱元璋来到濠州投奔郭子兴时,郭子兴“奇其状貌,留为亲兵”。甫一见面,立刻受宠,留作亲兵。朱元璋的相貌威力,可见一斑。
    二是能打仗。因为朱元璋总打胜仗,郭子兴将他的养女马氏许配给了朱元璋(“战辄胜,遂妻以所抚马公女”)。依照《明史》,朱元璋与马皇后的婚姻,绝非如坊间评书所说,而是在义军中由郭子兴主持的结果。
    然而事实上上述这两点使朱元璋受重用的原因(相貌奇伟、能打仗)都不能成立。
    首先来说朱元璋的长相:朱元璋的长相丑陋,并非讨怜讨喜之辈,郭子兴不可能认为他长得招人待见,因而将他引为亲兵的。
    又如果像某些野史所说,朱元璋长得像一位“真龙天子”,一副帝王之像,那还了得,郭子兴作为有个人野心的红巾军首领,必会妒火中烧,欲速斩之而后快,怎会留作亲兵?
    在朱元璋毫无任何政治、经济、人力资本,仅仅是一个穷苦农民或化缘的僧人之时,仅靠长相奇特就产生了投机革命,伺机爬上高位的野心,这种分析很难站得住脚,即使就算是个野心家,也很难在战争环境中经得住考验。
    因此,比较有说服力的解释应当是朱元璋在郭子兴的面试中发挥极佳,表现不俗,发誓为白莲教献身,推翻元朝,重整河山;特别是朱元璋表达出的哥们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远大志向等被郭子兴认为是忠义之士,可靠之人,再加上朱元璋巧舌如簧,应答得体,讨到了郭子兴的欢心。当然,朱元璋在入伍后也做出了不少作为一个忠义之士应有的表现。

    其次,所谓朱元璋“能打仗”的说法也说不通。
    郭子兴部所在的濠州的北方有许多义军主力,其中寿州有刘福通部(统帅部所在地)、徐州有芝麻李部、高邮有张士诚部,这三支军队实力都很强大,位置上都对元大都构成威胁,是元军对付的主要目标,而濠州的位置却是位于北方的其他义军大部队的屏障下,属于后方,早期并未与元军接战,并未受到元军的打击。既然没打过仗,哪来的打胜仗呢?实际上,郭子兴部这一时期的主要活动,就是吃大户,并不断招兵买马,扩充队伍,然后再去吃大户,显然“战辄胜”的说法有美化朱元璋之嫌。
    否定了“奇其貌”和“战辄胜”这两个原因之后,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朱元璋能在郭子兴义军中崛起的原因。
    这个原因和朱元璋从军的原因是一致的,即朱元璋僧人的身份。郭子兴部属于红巾军系统,这支队伍的指导思想是白莲教,僧人的身份使朱元璋当然地成为军中教会的精神领袖,就像现在一群民工中的大学毕业生一样突出,这一身份也使得朱元璋在扩充队伍方面表现突出,不难想像,朱元璋在之前的三年的游历过程中已经结识了不少教徒,他们都是红巾军最主要的兵源。《明史》记载,在一次招得700人的部队后,郭子兴将朱元璋提拔为镇抚(“太祖收里中兵,得七百人。子兴喜,署为镇抚”)。
       “高学历”和能征兵才是朱元璋受到郭子兴重视的原因,郭子兴将自己的养女马大脚嫁给了朱元璋,以便仰仗他来扩大自己的实力。实事求是地说,朱元璋在实际斗争中表现出有胆有识、组织能力强应是不争的事实。
    后来朱元璋势大后又娶了郭子兴的亲生女儿并生了三个儿子,分别是后来的蜀王、谷王和代王,但此时的郭子兴还不知道,他的子女几乎全部死在朱元璋手上,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自然,朱元璋也并非总是能获得郭子兴的绝对信任,有一次,郭子兴对朱元璋产生了严重猜忌,甚至动了杀机。幸亏妻子马氏及时得到了消息,劝说朱元璋送礼给郭子兴的一个爱妾,从中调节释疑,郭子兴才解除怀疑。

 
    在郭子兴部的内斗中,助推了了朱元璋的崛起
 
    濠州处于敌后,没有和元军主力接战,但是内斗却打得十激烈。这支队伍虽也称红巾军,形式上接受刘福通义军的领导,但是其内部没有形成统一领导,而是群雄并立,与郭子兴一同起事的还有孙(孙德崖)、鲁、俞、潘四人,他们都被红巾军首领杜遵道封为濠州节制元帅,大家地位平等,谁也不服谁,他们之所以聚在一处,只是由于上命,也便于相互取暖。
    郭子兴出身富家,有优越感,而另外四人则出身贫苦,举止粗鄙,匪气十足。郭子兴因此很看不起他们(“四人者粗而戆,日剽掠,子兴意轻之”)。不过,事实上,郭子兴家庭也非长期富户,他的父亲郭公,少时穷困潦倒,流落到定远以算命为生,县里有一个富户,家里有一个瞎女嫁不出去,郭公一咬牙,娶了这个瞎女,从此夫以妻贵,才过上小康生活,后来生了郭子兴哥仨。
    当然,英雄莫问出处,有钱莫问来路。虽然郭子兴家的钱来得不怎么硬气,但这并不影响他的优越感。孙德崖等人对郭子兴的轻视感到不快,于是,这四个穷鬼联合起来,将郭子兴边缘化(子兴以“事多家居”不视事)。
    双方的主要分歧点是:富人出身的郭子兴意欲向平民摊派粮食,而穷人出身的孙德崖等四人希望从富人那里抢夺粮食,他们的主张似乎与他们的阶级属性是一致的。
    就在这时,徐州的红巾军被元军击败,彭大、赵均用二首领率败兵来到濠州,虽然他们刚吃了败仗,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其实力和声望不容小觑,于是濠州五杰只得推徐州双雄为主。
    然而,原濠州义军内部的矛盾并没有因为二人的到来得到缓和,反而产生了新的裂痕。原因在于郭子兴拉拢彭大为靠山,而孙德崖等则拉拢赵均用与之相抗,双方很快就发生了冲突。
    一天,孙德崖对赵均用说:“郭子兴只知道有彭将军,而不知道有你”。赵均用听后十分愤恨,将郭子兴抓了起来,关在孙德崖家中,郭子兴的两个儿子和养女婿朱元璋连忙向彭大求救,彭大听完三人的哭诉后勃然大怒,说道:“有我在,谁敢动你老爹(吾在,孰敢鱼肉而翁者)!”说完带兵来到孙德崖家将郭子兴救出。
    《太祖实录》和《太祖本纪》对此事均有记载,在这些记载中,朱元璋被描绘成一个英雄,为营救郭子兴发挥了重大作用,比郭子兴那两个懦弱的儿子强得多。实际情况是否如此,我们不得而知,但这一说法肯定是朱元璋所喜闻乐见的。
    这时元军跟踪追击彭大和赵均用杀到濠州城外,元朝负责治理黄河的工部尚书贾鲁率兵将濠州团团包围,大敌当前,众人不得不暂停内斗,拿起家伙保卫城池,他们在至正十二年底打退了元军的多次进攻,确保了城池未失,五个月后贾鲁病死,元军解围而去。
    战事结束不久,彭大病死,郭子兴失去靠山,此时赵均用率义军主力攻打江苏眙盱,并试图从那里北上进攻徐州,回到他以前的地盘上,郭子兴也被挟持北上,处境岌岌可危,这给朱元璋摆脱控制提供了天赐良机。这时朱元璋离开了濠州,乘机另寻出路。
 

(未完待续)


朱元璋的个人地位是怎样在红巾军中崛起的?
(读书笔记)
                 (高广峰编著)   (连载之三)

(续前文)

    朱元璋命运的另一个转折点---独立带队另闯天下
 
    朱元璋志向远大,不愿受制于人,时刻打算自立门户,早在徐州双雄到来之前,他就极力怂恿郭子兴离开他的伙伴独立发展。当时郭子兴正受其它四位将领的排挤,朱元璋对他说:“他们现在越来越密切,而我们越来越孤立,时间长了肯定会被他们压制。”
    这句话从字面上看是为郭子兴着想,实际上朱元璋是在向郭子兴讨要兵权,如果郭子兴决定开辟新的道路,朱元璋就有机会带兵出征,从而把军权掌于手中,为自立门户创造条件,由于当时形势尚可,郭子兴没有答应他的要求。
    濠州战役后,郭子兴遇到的困难成就了朱元璋,为了保存实力,避免被赵均用兼并,郭子兴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军队,交给朱元璋带领,朱元璋如愿以偿,独自掌握了一支实力不俗的军队,积累了第一桶金。
    但是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正史却不愿意让朱元璋承郭子兴的人情,为了突出朱元璋的伟大,《明史》把朱元璋的崛起的过程描绘成白手起家,自主创业,把朱元璋与郭子兴的关系撇得干干净净。
    据《明史·太祖本纪》记载,濠州战役后,朱元璋回到家乡招兵,得七百多人,郭子兴很高兴,任命他为镇抚,不久之后,朱元璋主动放弃了他所管辖的七百多人的队伍,只带了极少量的一些亲信,离开濠州(乃以兵属他将,独与徐达、汤和、费聚等南略定远),在定远,朱元璋又设计招降了张家堡的民兵三千人,后来又突袭并收降了缪大亨的二万人的亲元义军,凭借这些力量,朱元璋攻占了滁州,迈出了自立门户的第一步。
    但是在《明史·费聚传》中,就招收张家堡民兵一事提供了另一种说法:“定远张家堡有民兵,无所属,郭子兴欲招之,念无可使者。太祖立即请行,偕聚骑而往,步卒九人俱”。
    这段记载暴露了此行仍是郭子兴的指派。
    文中对这一过程有详细描述:朱元璋和费聚骑着马,带着九名步兵前去驴牌寨招抚民兵,走到宝公河,远远望见民兵军营整齐,弓弩都外向,朱元璋的步卒看了十分害怕,想打退堂鼓,朱元璋制止了逃跑者,率众人来到营中,说明了来意。鉴于濠州郭子兴的声望,民军首领基本同意入伙,约定三日后正式就抚,达成协议后,朱元璋回去向郭子兴复命,费聚则留在民营中继续接洽,然而个别民兵将领反对入伙,想维持独立或是投靠其它义军,费聚见状赶紧回去报告,于是朱元璋和费聚再次带着三百人去做工作,他们设计将民兵的首领抓捕,从而收复了这三千多人。

    《明史·费聚列传》一不小心掀了《明史·太祖本纪》的屁帘。从《明史·费聚列传》的记载可以看出,朱元璋招降驴牌寨民兵是奉郭子兴之命与费聚等人一同完成的,在招降的过程中借助了郭子兴义军的名号,并往返于民兵和濠州城之间进行沟通,这与《明史·太祖本纪》的记载全然不同,这是《明史》的一次明显穿帮,《费聚传》的记载显然更贴近事实,如果不借助濠州义军的名望和实力,朱元璋一个光杆司令是无法完成招降驴牌寨几千人的部队的。
    按照《明史·太祖本纪》的记载,朱元璋自主招收张家堡民兵后,朱元璋又利用这支军队兼并了亲元义军缪大亨部,进一步扩大了实力,然后凭借这支部队攻取了滁州。既然第一步招收张家堡民兵的事情失实,那么后来的事显然也是靠不住的,可见《太祖本纪》完全是在为朱元璋涂脂抹粉,为此罔顾历史事实,极尽指鹿为马之能事。
    事实上,朱元璋在这一时期的军事行动都是在郭子兴授命下完成的,这些工作是濠州守城战役胜利后义军乘势反弹的一部分,带有为郭子兴扩张势力的目的,后来郭子兴被赵均用绑架之后,朱元璋才乘机攫取了部分兵仅,并向自立门户的道路大踏步迈进。
    《明史·太祖本纪》为了表现朱元璋的英明伟大,将他在这一时期的行动归为自主创业,和郭子兴撇清关系,而在另一篇不太重要的人物列传中却道出了事情的真相。
    朱元璋攻取滁州时并没有脱离郭子兴的领导,但他在此后羽翼渐丰并开始试图挣脱后者的束缚。他最初的目标是自立门户,不久又确立了夺取全国政权的远大志向,这一野心是他手下的一些谋士帮他确立的。
    在进军滁州的途中,定远人冯国用、冯国胜兄弟来投,他们建议朱元璋攻取南京,并以南京为根据地四出征伐,一统天下,为达此目的,不能像其他义军那样只顾抢劫女人和财物,需转变作风,倡仁义、收人心、树形象。稍后来投的另一位定远人李善长认为朱元璋作为汉高祖刘邦的邻居,完全应该承纳刘邦的王气,成为一代帝王,他建议朱元璋向刘邦学习,邀买人心,做到知人善任。
    朱元璋对三人的建议十分认可,将他们留作亲信,李善长是当地的里长,有一定的才能和人望,朱元璋对他尤为信任,李善长在要求朱元璋学习刘邦的同时,自己也以萧何自居,竭忠尽虑辅助朱元璋,成为他的得力助手。
    实事求是地说,李善长也确实有大才,堪称朱元璋的萧何。朱元璋称帝以后,还是杀了李善长的全家满门,此是后话。
    此时的朱元璋可以说羽翼逐渐丰满了,政治资源,人力资源、经济资源都有了。
    立大志者成大事,起兵伊始,朱元璋就树立了平定天下的远大抱负,这是朱元璋与众多豪杰不一样的地方,也是他最终成功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由于他是在谋士的鼓动下开始了脱离郭子兴的活动,因此当他独当一面后,十分忌讳手下大将与文人谋士结合,并采取种种措施加以监视,防止将领独立出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