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年级》的小豆包,你真的懂他吗?

 木香草堂 2018-09-30
《一年级》的小豆包,你真的懂他吗?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在孩子的幼儿阶段,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孩子的言行举止都是跟模仿家人形成。所以说,孩子的种种表象,往往就是家庭教育成果的体现,而在家庭环境里,父母的角色最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一下小小的分析:

最近湖南卫视播出的《一年级》非常有趣,是一部非常有水准的真人秀节目。我们被萌娃们逗得开心的同时,也不难发现在片子中有些行为细节透出的教育问题。我给大家举两个小例子:

1.马皓轩为什么那么执着于争第一(争强好胜)?

相信大家对节目中的“倔强小王子”印象一定很深。其中有一个插曲,轩轩因为没能第一个拿到水杯,所以又气又急,忍不住哭了;又或者,没能完成任务,找到宝藏就绝不回去……等等。当然,这样的“好胜”有好的一面——即危机感、进取心;但也有不好的一面——敏感、容易紧张……

那是什么原因造就了马皓轩为何如此“执着”呢?我们来看看妈妈是怎么对待处理这件事的:当马皓轩没有第一个拿到水杯,开始哭的时候,妈妈这么说:“第二已经很好的,你看,在你后面还有好多小朋友现在还没完成呢,不哭了,第二已经很好了,你看,后面还有第34567呢!”

这句话的潜意识就是:排名在你后面的小朋友都不如你。看起来是在劝孩子,但事实上反而加强了孩子对于排名的焦虑程度:第3 45就是不如你这个第2的,还是在“排名”上面纠缠,孩子反而会对名次纠结。正是因为妈妈对于“排名”的在乎,才导致了马皓轩对于“拿第一”的执着。建议妈妈的劝解方式为:“宝贝,你成功了!你的反应非常灵敏,速度也非常快,而且能够准确的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真的很棒!妈妈为你骄傲~

2.李昊煜为什么如此粘妈妈?

影片开头时,李昊煜大哭着搂着妈妈说:“我没有你,我该怎么活;妈妈我不能离开你,离开你我就会死掉!“大家在被此情此景感动的同时,不禁也开始担心孩子的自理能力。母子情深是好事,但太极端就是问题。“离开就活不下去”这些话孩子又是从哪听来,从哪学来的呢?

其原因在于妈妈,妈妈说:“从出生到现在,我就5天没有带过他,这5天我内心就是空的,坐在哪里不知道做什么。”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昊煜妈妈是一个全职妈妈,每天的生活重点就是带孩子。其实,在这个家庭中,不是孩子离不开妈妈,而是妈妈离不开孩子。“离开你,就活不下去了”也一定是李昊煜从妈妈嘴里听到的,所以他小小的心里也被妈妈灌输了这样的思想,认为离开了日夜陪伴的妈妈,自己也将无法正常生活。但出乎意料的是,李昊煜在学校洗完澡后却对老师说:“妈妈不在我自由多了。”这才是孩子真是的感受。父母对于孩子过分的爱,有时也会成为孩子的负担和压力,让他们喘不过气来。孩子是独立的个体,让孩子多去探索外面的世界才会长大。所以,爸爸妈妈要适当学会放手哦!


 《一年级》的小豆包,你真的懂他吗?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