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虔诚的信仰——塑神记(二)

 风吟楼 2018-09-30

         或许潮汕的民俗信仰在很多不了解的人们眼中觉得那就是迷信,以至于很多年轻一代觉得手里拿着香礼拜时便是一件丢脸的事,其实信仰和迷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为信而学习之,后者则是信而沉迷其中。

        潮汕的民俗信仰,归根究底,敬如在,神明便是一个个可以让自己学习的榜样,就如之前提及的,潮汕的信仰是唯一一个不成为宗教但却有着自己文化的体系。自发的以历史上忠臣良将先贤为崇拜对象,并以他们作为学习榜样,践行先贤的精神。

      自去年八月推出塑神记(一)后,很多人都发信息,向后台追寻着塑造者的信息,其实两位雕刻师都是业余爱好者,而并非专门雕刻神像的。

      在潮汕地区,除了有各行各业的守护神,雕刻神像的材质和方式也是各种各样,有木雕的,石刻的,铜铸的,还有脱胎塑像,有带座的,脱座的,硬身的,软身的,如塑神记(一)中介绍的便是硬身脱座神像的制作过程。


         软身神像如同真人一般,有着能够活动的四肢,头戴帽子,外穿着神袍,十分威武。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软身神像,一种说法是说软身神像酷似真人,如同神在,让人一见便生敬畏之心,另一种是说软身神像尺寸往往较大,如果按照相同尺寸塑造硬身神像的话,神像将会变得十分沉重,不方便抬着出游,所以改成软身神像,是为了方便神像出游。还有另一种说法,则是为了展示神袍的精湛工艺,软身神像外袍往往为手工刺绣的工艺神袍,做工十分精致。

       尽管软身神像塑造的起源不得而知,但是依旧挡不住人们信仰的力量。在潮汕的很多地方,都塑有软身神像。如潮州安济王庙,揭阳城隍庙,关帝庙等等。

        和硬身神像相比,软身神像更侧重于脸部雕刻和神袍制作,软身神像从起工到开光升座,共经过近十道工序。小编有幸见证记录了软身神像制作的一系列过程。

        软身神像站立时身高约30厘米,由正德缘艺术工作室制作,神袍由潮州三和传统文化工作室制作。

选料(直接选用现有的木偶身子进行加工)

起工祭祀

打胚

修细

开五官



制作手脚

打磨


上底漆

彩绘


制作帽子

神袍

穿内衣

戴胡子

穿神袍

系上披风


开光





升座


      民俗认为,开光后的神像,已经通灵,具备了神威,如同神在。

端坐神坛上的神像,威严抖擞,光彩奕奕。



        软身神像或者硬身神像的塑造,都只是潮汕民俗文化的一部分,潮汕民俗信仰复杂而又多元化,是先人对自然和无常的崇拜和敬畏,值得我们去了解和重视。


文章编辑:乐仔

图片来源:乐仔,正德缘艺术工作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