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是小儿临床常见的症状,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体未充,故各种原因皆可引起发热;而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临床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病案:患儿,女,两岁,半月前不甚感触风寒出现发热,鼻塞,流鼻涕,咳嗽。当时体温是38.9℃,患儿家属开始自己在药店买药(复方锌布颗粒,小儿清肺化痰颗粒)给患儿服用,患儿体温有所降低,停止服药后体温又升高,患儿家属急带患儿到当地医院求治。被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输液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用药期间,患儿体温降至37.3—37.5℃,咳嗽也已减轻,后不管怎样用药,体温一直没有恢复正常,始终在37,1—37.5℃之间,其它症状均已恢复。西医医生向患儿家属建议,运用中药进行治疗看效果如何。患儿家属这才想到运用中医中药进行治疗,听别人介绍前来求治中医。现症见:患儿精神一般,饮食也可,只是平时容易出汗,易感冒,舌苔淡白。仔细检查后告诉患儿家属,小孩低热只是身体虚弱所致,停止服用一切抗生素和退热药,只给患儿服西洋参即可,每次8g水煎服。患儿家属半信半疑,回家后按要求服用,三天后患儿家属前来告知,患儿在服第二次药时体温已经恢复正常,现在已经服第三天,是否还继续服用?我告诉他西洋参减至5g再服三天。后见告之说小孩已经恢复正常,没有再发生低热了。 按:小儿“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小儿由于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差,加上寒暖不能自调,一旦调护失宜,则易于外感六淫所侵。小儿卫外机能未固,外邪每易由表而入,侵袭肺系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小儿脏腑娇嫩,感受病邪,每易邪气枭张而壮热,失治误治则易出现低热不退。西药认为发热不是炎症就是病毒,故常规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治疗,加之某些医生习惯使用激素治疗,所以小儿发热容易有高热转变为低热,并且长期不退。且长期低热容易导致患儿气阴两虚,身体抵抗能力下降,低热更难易完全消退。这时就应该从整体观念看问题,不应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西洋参味苦、微甘,性凉。具有补气养阴,清火生津。可用于热病气阴两伤,烦倦口渴。药证相符,故数天痊愈。正如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小儿则》中指出“其脏气清灵,随拨随应,但能确得其本而撮取之,则一药可愈,非若男妇损伤积痼痴顽者之比。” 本文转载自http://user.qzone.qq.com/1141180094/blog/1363482845 |
|
来自: 鉴益堂 > 《54[中医儿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