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孩子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我—信息”

 子辰方菲雪 2018-09-30

与孩子最有效的沟通 来自家长家 08:06


撰写|石岩

主播 |禹墨

第583期  早课堂

【今日学习主题】

与孩子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我—信息”


今天和大家一起共读的教育专著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博士著述的《父母效能训练手册》,内容主题是:与孩子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我—信息”。


在上一次的课程里,我们和大家一起分享了父母与孩子最无效的沟通方式:“你—信息”,也就是我们跟孩子沟通的时候会用“你”字开头,然后加上我们的各种命令和不满,这种交流方式会激起孩子的抵制和反抗。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分享父母和孩子沟通最有效的方式:“我—信息”。


所谓“我—信息”,就是用“我”开头,后边的内容是父母坦诚地说出对孩子不可接受行为的感受,不是以对孩子的命令、指责和评判为主要内容。



比如父母下班回家觉得很累,孩子还要缠着陪玩,这时候如果家长对孩子说:“你真烦人,就不能自己玩一会吗?”这会让孩子理解为“我不够好,妈妈不喜欢我”,孩子可能会采取更多恼人的方式来引起妈妈的关注,或是证明自己很好,这就是我们上次课中所学的“你—信息”的无效沟通方式。那么,如果用“我—信息”的沟通方式应该怎么说呢?妈妈可以这么说:“妈妈刚下班有些累了,休息十分钟就陪你玩可以吗?”孩子理解到的是妈妈累了,需要休息,休息好了就会陪我玩。通过“我—信息”,妈妈向孩子描述了自己累了的客观事实,并且真实的传达了自己的感受,孩子理解了妈妈的真实意图和需求,也就很容易按照妈妈说的来做了。


在“我—信息”的表达方式里可以包含以下三部分的内容:


1、对孩子不可接受行为的客观描述;

2、父母自己的感受;

3、孩子这个行为对父母造成的具体影响。


也就是“行为 感受 影响”:先客观描述家长不可接受的行为,然后坦诚说出自己的感受,最后告诉孩子这种行为对自己产生的具体影响。


比如孩子放学没有按时回家,妈妈就可以先描述客观事实:你没有按时从学校回家,也没有打电话告诉我你要晚回来;然后说出自己的感受:我很担心你;最后说出孩子行为对妈妈的影响:这会使我不断的想象各种可能的意外,心慌意乱。


以上这样的沟通方式可以让孩子了解到妈妈对自己的牵挂,同时明白自己的行为如何影响了妈妈,也知道自己该如何去改变自己的行为。这样的表达方式就要比斥责孩子:“你晚回来,也不打电话说一声,真是一点也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效果要好很多。



在使用“我—信息”和孩子沟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孩子不可接受行为的描述一定要是客观具体的,就事论事,而不是给孩子贴标签或评判。“这周有三个早上你都迟到了”是客观具体描述,而“你总是迟到”就是一种评判。


2、要分辨自己的真实感受。我们经常只会用“我很生气”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但仔细辨别自己的感受,也许是担心、焦虑,或者是心烦、疲惫,如果只是用“很生气”来形容,则充满着对对方的威胁和责备。


3、要明确说出孩子行为对你造成的影响,让孩子们知道他们的行为为何会成为一个问题。所谓实际而具体的影响,是某种让你耗费钱财、时间、额外的工作或引起不便的东西,它可能使你无法做某件你想做或是需要做的事,或者可能让你在身体上受到伤害,使你疲倦等。


作者简介:石岩老师师从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曾辅导和帮助成百上千的家庭、父母和孩子,深受大家的喜爱和欢迎。是美国正面管教协会认证家长讲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认证青春期养育讲师、美国鼓励咨询认证鼓励咨询师、人生效率合伙人、时间管理达人、亲子时间管理教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