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学家:“等你长大,可能没有工作”

 昵称60289047 2018-09-30

大家好!我是昱子。

这周写下了《入园焦虑,为啥我家没有……

其中,我写道,当意识到焦虑只属于妈妈自己的时候,我就渐渐放松了自己的入学焦虑。大人操心的事情很多,核心都是孩子未来的前程。可如果放低焦虑,专注享受眼前孩子成长带来的愉悦,就不再那么焦虑。

对此,有一位粉丝就留言说:大人操心,那是因为我们是大人!孩子的责任,是健康愉悦的长大,而我们的职责,是让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所以,焦虑难免。

可其实,当大家都为未来焦灼,未来的模样,又会是怎样呢?

我们的时代,真的变化太快了!

就在前几天,我与两位四十多岁的同事聊天,他们还很担心,未来无法适应工作的新需求……成人自危,何妨孩子呢?

就以我工作的传媒业为例吧。

二十年前,编辑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事,那就是裁剪报纸,把需要播出的部分,裁剪后,贴到一个剪贴簿上,然后用一个小篮子,通过特制的滑索,把剪贴簿送入直播室(出于安全考虑,不让人直接进入直播室)。

这一套程序,需要至少2个人去完成。

不仅有一个专门负责剪贴的编辑,还有负责维护滑索的技术人员。

可十年后,这两个工种,消失了!

因为,电脑取代了裁剪报纸的人,“复制+粘贴”就可以了,犯得着吭哧吭哧剪报纸吗?

滑索当然也消失了,网络传递信息的效率,远比滑索+小篮子高得多!

再十年之后,大家对新媒体的冲击忧心忡忡……

从前,单位招来北大、清华的毕业生也不稀奇,而现在,我们招来的名校毕业生,第一份工作,竟然是去顶替专科生的岗位,在电脑面前做着简单的“复制+粘贴”。

这一切,就在我眼皮子底下发生,谁知道,这个“复制+粘贴“的动作,能持续多久呢?

。。。

我们每个人所在的行业,不一定都感受到这种冲击,但如果你最近去到某个新修的航站楼,也许会发现,帮你值机的不再是人类,而是一台机器人……

面对年幼的孩子,我们常常畅想,他们30岁时候的世界会是什么样?

当那些曾经令人艳羡的职业,正在一个个被取代,受这些变化影响最大的,不是我们,而是我们的下一代。

有句话说的好:“过去,人们害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而今天,就算跑赢了起跑线,却有可能中途发现——跑道不存在了。

那么,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才能迎向各种前所未见的转变,应付种种极端的不确定性?今天出生的婴儿,到2050年就是三十出头,他需要什么样的技能才能找到工作?才能过得幸福?

近段时间,我就阅读了以色列历史学家、《人类简史》《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的新作《今日简史》关于孩子们未来的生活,尤瓦尔·赫拉利写到了这几条,我想,为人父母,一定要知道!


文|昱子


01

“等你长大,可能没有工作”


未来,机器将与人展开大规模的竞争,并可能造成大规模的失业。

尤瓦尔·赫拉利认为,人类有两种能力:体力+脑力。

过去,机器主要在体力上和人竞争,比如工业革命的标志——蒸汽机,就代替了人下气力,拉动磨坊、推动车厢。

但如今,人工智能具有越来越高的认知技能,包括学习、分析、沟通,甚至理解人类的情绪,技术进步的速度日新月异。

比如,2016年3月,Alpha Go战胜了人类围棋冠军李世石。

2017年6月,Alpha Go已经被它的迭代Alpha Go Zero完败,对弈成绩为0:100。

尤瓦尔·赫拉利认为,科技革命可能很快就会让数十亿人失业,并创造出一个人数众多的“无用阶级”。

“大规模失业”,是“再真实不过的前景”。

因此,我们的父辈,以及我们这代人,很多时候,都偏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所谓“铁饭碗”。但由于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工作大规模消失的同时,人们获得一份稳定工作的机会也在变小!

很多新工作的形态,可能是“无保障的临时工、自由职业和一次性的合作”。

人们需要不断学习、重塑自己,而且到时候,50岁的年龄,可能还算年轻(因为医疗和生物技术的进步,人类的寿命会进一步延长)……想要在这样的世界过得顺风顺水,需要心态非常灵活、情感极致平衡。”

因此,“教孩子拥抱未知,学习新事物,在不熟悉的环境里仍然保持心智平衡”,比什么都重要!


02

现在学习的科目,大多数会沦为无用


尤瓦尔·赫拉利就指出,科技革命的再升级,教育体系、教育内容必定会重塑!

“到了2050年,人工智能比人类更会写程序,谷歌翻译能让只会说‘你好’的外国人,近乎完美地用普通话、粤语或客家话来交谈。”

现在孩子们学的各种科目技能,到2050年绝大多数可能没有什么用了!”

过去,老师教给孩子各种各样的信息、知识,但在未来的世界里,老师最不需要教给学生的就是更多的信息,因为,学生动动手指就能获得的信息,不是太少,而是太多!

因此,学生最需要的是理解信息,判断哪些信息重要、哪些信息不重要。

“最重要的是,能够结合这些点点滴滴的信息,形成一套完整的世界观。”


03

不要太听话,探寻自己的人生意义


科技革命颠覆传统职业版图,不仅带来大规模失业,更可能带来大规模的精神危机!

2050年,失业人群并不会颗粒无收。

相反,从现在开始,就有丹麦、巴西、美国加州等地开始探索建立“全民收入体系”,这些地区的居民即使不工作,也可以获得基本的收入。

但这并不能缓解人类的精神危机。

尼采说,人类都活于一张编织的意义之网。

保安大叔常问的那几个问题:“你是谁?你去哪儿?你干嘛?”

依然会萦绕在无数人的心头!

“到2050年,不要说一份工作可以做十年,就算是一个行业,可能也面临转换的风险。”

“到2050年,无用阶级出现的原因,可能不是找不到工作、没受过相关的教育,还可能因为精神动力不足。”

因此,给孩子十足的精神动力,探索人生意义的勇气,十分重要!

所以,尤瓦尔·赫拉利就写道:“如果有个15岁的孩子,困在某所观念过时的学校,我能给他的最好建议就是:不要太依赖大人。多数的大人都是一片好意,但他们就是不懂现在这个世界了。”

在过去,“听大人的话”会是个相对安全的选项,但21世纪不一样。

变化的脚步愈来愈快,你永远无法知道,大人告诉你的到底是永恒的智慧、还是过时的偏见。

所以,到底可以依赖什么呢?也许是科技?但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科技就很容易为你塑造目标、控制你的生活。

那么,你是该依赖自己吗?大多数人其实并不了解自己,我们在脑海里听到的那些声音并不一定值得信赖,因为这些声音常常被意识形态的洗脑手段、商业广告所影响。

因此,《今日简史》提出了“绝对是最重要”的一条建议

——认识你自己。

给孩子一些自我成长、自我探寻的空间,比单纯地塞给他知识、技能更重要!只有尽早地发现自己,才能在变幻莫测的未来中,始终保持心灵的锚定,避免陷入“感觉自己无关紧要”的泥潭。


以上,就是《今日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对未来教育的预测。

最后,容许我小结一下,面对瞬息万变的未来,我们有操不完的心,为孩子准备了学区房、兴趣班、课外辅导,但也许,比上述更重要的,其实是:

一、开放的头脑:教孩子开放式的思维,随时准备迎接未知、新知识,才能在未来不断变化的求学路、就业路上,保持开放心态,适应新的挑战。

二、坚韧的内心:未来的折腾,需要人有一颗坚韧的心。但知识,并不能直接带来坚韧,哪怕你熟知广义相对论,也不代表拥有一个坚韧的内心。相反,宽厚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培养韧性,让孩子不惧尝试、不惧失败,比单纯追求好成绩,重要得多!

三、亲密的关系:波云诡谲的未来,谁也不知道到底会发生什么?但可以确定的是,一个人幸福与否,最相关的不是成功与财富,而是亲密关系的多寡。拥有亲密的朋友、家人,能有效提升人生的幸福感!所以,想要在多变的未来,保持快乐、保持幸福,我们需要帮孩子营造亲密的人际氛围,无论是好朋友、好同学,还是兄弟姐妹,能长久维持的亲密关系,将给予人最幸福的“小确幸”!

四、健康的身体:健康,是一切的基础。

好了,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昱子与您下次见。

作者:昱子,新闻人,一儿一女的母亲,记录二孩妈妈的成长史。微信公众号:二孩妈妈进化论,一个温暖、有趣、有用的成长伙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