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筋针法

 赵欢0ro6qdcxsb 2018-09-30

结合了“灵枢针法”和软组织外科学创立的针法,运用于针刺、推拿皆可,适合于肌源性和脊源性疾病的治疗。

经筋针法的基础是“基础手型”(如上图)。沉肩、坠肘、松腕,肱三头肌发力,肱二头肌放松,整体足腰用劲,腕部鞭状运动。

如此,才可使得针尖运动轨迹呈现一条直线,且针尖可以从任何角度迅速悬停于软组织的任意一点,便于控针,保证安全。

这一手法的训练包括四个项目:

1、缓刺肥皂——轨迹垂直;2、厚纸捻针——垂直力量;3、网格飞针——精确定位;4、果皮飞针——控制深度。

经筋针法的机理,是以十二经筋理论和现代筋膜链理论为基础的。

核心口诀只有四个字——“阳急阴缓”。

这里的阴阳,是指病理状态下,互为拮抗的一组筋膜链。过于紧张的一组,为阳;过于松弛的一组,为阴。

治疗应用分两方面:1、治疗外科肌源性痛症、及因肌筋膜链失衡导致脊源性疾病。

比如上臂的肱二头肌筋膜和拇长屈肌筋膜属于手太阴经筋的筋膜链,和肱三头肌筋膜和腕伸肌筋膜属于手太阳经筋的筋膜链.

如果在手腕内桡侧出现的伸腕疼痛,手太阳经筋为“阳急”,手太阴经筋为“阴缓”。

治疗时在两条经脉链上找到结节、压痛等异常点针刺即可。

2、根据经络“是动则病”(即经络适应症)治疗内科疾患。

比如大腿的半膜肌归属于足少阴肾经。

如果出现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病,心慌、乏力等症状时,可以在半膜肌上寻找异常点进行推拿治疗。

具体的进针选点,除了《灵枢》上屡次提到的结节、压痛、寒热、脉动等异常点之外,本门最为重视肌肉的起止点、肌腹中点以及之间的等距两点,称为“五点治疗法”。

具体操作步骤:1、收集临床资料,通过症状描述和姿态评估,确定受损筋膜链范围和所属经筋;

2、通过肌肉的主动和被动收缩,进一步确定受损肌肉筋膜及其拮抗肌肉筋膜;3、通过触诊循按,从五点中选择治疗点;

4、针刺,然后观察受损筋膜链的松紧状态,以及症状是否缓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