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典文献与图象中的长颈鹿/摘自lexiphanes的博客

 芸芸斋 2018-09-30
【收集资料搞了很久,最後写出来发现和自己原本的意图没啥关联,而且总体上新意不大,有关图像部分自己不会分析,索性也当博客贴这儿得了。正好这两天“布衣”论坛上,五明子老师贴劳费尔的书呢,这篇也算凑趣之作。】
1890年8月3日,清国驻德国公使洪钧的秘书,张德彝,在他的日记里(《五述奇》,光绪十六年六月十八日丙辰,《稿本航海述奇》,第6册,第484-486页,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记道:
万牲园中有自他洲运来之兽,原名直猎狐,又名奇拉甫,盖皆由原产之地之名以还其音也。星使著有《奇拉甫考》一篇,今录之,其文曰:奇拉甫,产阿非利加(加读格阿,切音乃叶)。颈足特长,量以工部营造尺,自踵至肩九尺八寸六分,自肩至首七尺五寸二分,共高十七尺三寸八分。有昂头天外之概。自肩至尻,六尺九寸五分,後足略短。故其身前仰後俯,首如马亦如骆驼,额端双肉角耸起,鹿身,牛尾,尾末垂黑毛,宛如麈尾可捉。蹄似马而分双歧,性慈善有智,不残害生物。处丛林中,惟食其叶,人豢养之,乃饲豆粟。西人云,即中国所谓麒麟,闻者嗤其妄。案《明史》,榜葛利国、麻林国、忽鲁谟斯国并贡麒麟,而《阿丹国传》言麒麟前足高九尺,後六尺,额长丈六尺,有二短角。牛尾鹿身,食豆粟饼饵。形状与此正同,惟丈六尺有二,当合颈足并言。明之阿丹,在天方境,即今之阿剌比,与阿非利加洲接壤。是中国史书已言之,非西人创说也。《西京杂记》云:五柞宫前梧桐楼下有石麒麟二,是秦始皇骊山墓上物,头高二丈三尺,亦与明史说合。窃意汉时九真贡麟,俱是此兽。阿剌比人呼为惹拉非,西人转音为奇拉甫,以英语读奇字当如直以切,法语当如日以切,德语当如格以切也。光绪庚寅夏洪钧识。
因“赛金花故事”而被小说家和诗人们过度瞩目的洪钧,原本是晚清一位重要的史地学者,後来韩儒林誉之为在元史领域“开辟一新大陆”。他出使德、俄期间,接触并遣人翻译了很多欧亚内陆史书的材料,方能著作《元史译文证补》一书。张德彝的这段日记颇有价值,使我们看到洪钧难得一见的短篇考据文章。文中的“奇拉甫”,便是长颈鹿的西文名称Giraffe。晚清国人出洋,有一项名目是考察文明风俗,然而往往流于浮表,且好尚新奇,珍异的鸟兽,尤其受到瞩目。同治年间,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便详细地描述过“支列胡”了,而在1886年,随刘瑞芬使英的地理学者邹代均,在他的《西征纪略》里已经写出了长颈鹿的英文名,他将之译作“吉拉夫”。同洪钧一样,邹代均也有考据癖,谓此物便是《汉书》中的“桃拔”,《后汉书》中的“符拔”,《明史》中象麒麟的“哈剌虎”。
且不论辽远难征的秦汉名物,洪、邹二人都提到了《明史·外国传》中的文献资料,并且将长颈鹿与传说中的麒麟联系起来。考有明一代南海诸国进贡“麒麟”,始于永乐十二年(1414),见《明史》卷三二六。是年,成祖诏翰林院修撰沈度作《瑞应麒麟颂》,并描绘“麒麟”的形态,作《瑞应麒麟图》。此後形成风气,各国屡屡进贡这种“瑞兽”,文人作赋,画工写影,一派太平景象。对此学界所言已够详尽,兹不多述。其实伯希和《郑和下西洋考》已言此“麒麟”即非洲东岸之索马里人对长颈鹿的称呼,冯承钧云:“麒麟,Somali语giri之对音,即giraffe也。”(《瀛涯胜览校注》“阿丹国”条,第55页,商务印书馆,1935年)。古籍中对长颈鹿的称呼,可以确定的,还有“徂蜡”(宋赵汝适《诸番志》弼琶罗国条,即索马里北岸的Berbera)、“祖剌法”(费信《星槎胜览》天方国条)等名,可能也与阿拉伯语الزرافة zaarafa有关。
细想起来,长颈鹿性格温顺,不似狮子老虎般凶猛,较容易讨喜,正是进贡国表示归顺臣服的好礼物。无独有偶,在设拉子有一部题为《帖木儿史》Safernama的书,记录埃及的苏丹也曾向帖木儿大帝进献过长颈鹿,时在1405年,与永乐十二年相隔不过9年。这种外交行为肯定是获得了很好的效果。1487年,埃及苏丹又向佛罗伦萨的主子、美第奇家族的洛伦佐Lorenzo进献了一头长颈鹿。此举重新开启了西方世界里对此奇异动物的瞻看。因希腊化时代和罗马帝国时代,这种动物曾经出现在古典作家们(贺拉斯、老普林尼、奥庇安)的眼中和笔下。正像Giri令国人欣喜地联想到古代中国传说中的“麒麟”一样,文艺复兴时代的人们同样对长颈鹿发起了思古之幽情。美第奇家族自1434年开始收集动物,建立苑囿。15世纪的动物公园如同植物园一样成为在意大利十分流行的事物。拉丁古典著作家称长颈鹿为camelopardalis,意即兼具骆驼之形相与豹子之皮表,并视之为天生驯顺如家养之兽类。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师Giorgio Vasari为美第奇家族领袖造像时,便设置了这种具有异域特征且又温顺“低眉”的动物形象来烘托像主的权势和地位。
如此说来,图像中传达的意义也是很有趣的,然而更有意思的是将东西方一些相关图片放在一起对照时,所发现其中的一致性,更令人感到惊奇:
(一)中间一图,乃是永乐十二年(1414)翰林院修撰沈度作的《瑞应麒麟图》,左边一张是清人陈璋描临的《榜葛剌进贡麒麟图》。右图则出自意大利地方史志作家Sigismondo Tizio的《锡耶纳史》(Historiae Senenses)的插画,表现的正是1487年埃及苏丹向洛伦佐进献长颈鹿的事迹。

(二)左图系Melchior Luorigus在君士坦丁堡所绘图,时1559年,後收入Topsell的《四足兽志》(Historie of Foure-footed Beastes,1607)。中图则见于南怀仁《坤舆图说》(初版刊于1674年,此处用四库全书本,另有指海本,收入丛书集成初编,应是後来描摹的,细节处不及四库本),图後附文说:“利未亚州西,亚毘心域国,产兽名恶那西约。”右图为劳费尔书中所用插图第14,乃《古今图书集成》上的摹本。有一细节颇奇妙,西人原图,鹿後腿间有一长物翘起,这玩意儿传到中国,就不见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