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为同龄人,腾讯在下一个20年能赶超谷歌吗?

 yangtz008 2018-09-30

然而,就在今天一大早(6:14),同样即将迎来20岁生日的腾讯(成立于1998年11月11日)突然发文表示宣布将启动战略升级,公司的组织架构将时隔6年后迎来新一轮的优化调整,将原有七大事业群进行重组。


具体的调整为:

保留原有的企业发展事业群(CD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技术工程事业群(TEG)、微信事业群(WXG),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而原有的社交网络事业群(SNG)、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及网络媒体事业群(OMG)被撤销

与此同时,腾讯将成立技术委员会,通过内部分布式开源协同,加强基础研发,促成更多协作与创新,提高公司的技术资源利用效率。

在公司决策层面上,腾讯将下一个20年的发展方向明确为产业互联网,也就是To B领域。同时,腾讯也将积极部署包括人工智能、云计算及大数据等前沿极速的研发和应用。

其实就是一句话:All in 技术创新。

官方消息一出,立刻引爆整个互联网圈,成为今天最大的热点新闻。

作为全球科技巨头,腾讯一举一动都受到瞩目,但为何同为20周年,腾讯的关注度大大超越谷歌呢?

其实,这都与之前互联网中一连串的评论、传言有着密切的关联。

从今年5月开始,一篇《腾讯没有梦想》文章引爆互联网,激起了一连串关于腾讯的大讨论。

至此,“腾讯没有技术”、“腾讯丧失了创业精神”、“腾讯变成一家投资公司”等等言论和文章可谓铺天盖地。

同时,在短视频和信息流两大互联网风口的争夺中,腾讯都败下阵来。

再加上,受到游戏监管政策趋紧的影响,腾讯的股价一度暴跌。

就在前两天,有传闻称腾讯将调整组织构架,果然今天凌晨腾讯终于忍不住,在20周年之前就宣布:腾讯变了


从“去中心化”到“中心化”


去中心化,是腾讯近年来一直标榜的发展方针和策略。

例如,腾讯不求全局掌控,而强调赋能,为合作伙伴的业务赋能,而不是抢夺。

很多人认为,这是“腾讯系”与“阿里系”的两种处事原则和格局。

同时,从腾讯各事业群的结构也同样能看出端倪。

腾讯各个事业群具备出色的技术开发能力,并通过内部“赛马机制”,以达到激励的目的,例如微信的崛起就是典型的例子。

然而,在实现内部激励之后,问题也随之而来。各事业群之间成了竞争关系,合作、协同和共享自然就荡然无存了,直接导致各部门之间的割裂、各自为政。

此次为了改变,腾讯只能重新选择“中心化”,即成立技术委员会,以便督促内部的开源和协同,提高创新的效率以及技术资源的利用率。

另一方面,近年来腾讯在每一次投资中,一直坚持以控股为导向,不会干涉该公司的决策和发展,并提供技术支持。

这也是“3Q大战”之后,腾讯为了规避类似“全民树敌”危机的重要举措。

但是,相比控制欲极强的阿里来说,腾讯显得过于依赖资本了,并没有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控在手中,更是让自身的创新和研发的动力慢慢消退了。

其实,谷歌也有自己的投资基金。

据悉其在9年内供投资了323家公司。然而,在投资的同时,谷歌并没有放松自身的技术创新,仍然坚持自主研发。

因此,对于腾讯来说,谷歌的模式非常值得借鉴。


互联网下半场属于To B


腾讯认为,产业互联网是互联网下半场的关键词,其实就表明To B业务将成为未来的趋势。

对于互联网下半场,王兴早在去年就将其解释为:上天、入地、全球化。其中“入地”就是与各行各业的结合,就是To B端。

从此次的组织结构变化来看,腾讯撤销社交网络事业群(SNG),而将其中的云计算及智能业务单独提出来,成立了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

同时,腾讯保留了企业发展事业群(CDG),这两大事业群势必成为To B业务的两大核心。

上文中提到了“赛马机制”,外界普遍认为该模式阻碍了To B业务的发展,因为企业级需要孤注一掷,集中全部优势资源为客户解决问题。

一旦各自为政,势必削弱实力,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不足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

所以,此次组织结构的变化正是出于力推To B业务而考虑,集中精力全力出击。

纵观国内外,互联网和科技巨头,国内的阿里、国外的谷歌、亚马逊,无例外都是从To C逐步转向To B。

从淘宝、天猫及支付宝等To C业务起家的阿里,如今早已在云计算、金融业务,甚至前不久设立了AI芯片公司“平头哥”,早已全面涉足To B业务。

亚马逊原本也是一家To C的电商平台,将自身发展而富余的计算资源加以利用,并共享出来,开创了云计算这一创新的商业模式,成为业界的领导者。

谷歌从搜索引擎做起,逐步迈向云计算、智能手机、自动驾驶等等各种全新的领域,成为科技界的巨头。

如此的例子可以说是不胜枚举,但腾讯一直以来都忽略了To B业务的重要性。例如云计算业务一直隶属于社交网络事业群(SNG),并不受到重视,从而错过了发展良机,以致受到阿里云压制。

如今,面对国内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大趋势下,腾讯终于醒悟,虽然起步较晚,凭借其在To C端积累的10亿用户群及庞大的流量,在To B端同样可以有所作为。


ABC时代,腾讯该如何追赶谷歌们?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DT时代之后,ABC时代又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ABC即人工智能(AI)、大数据(Big Data)、云计算(Cloud Computing)三个词语的英文首字母,也就是说这三大前沿技术已成为当今的最热门的三大领域。

除了上文已经提到的云计算之外,腾讯也拥有互联网最大的入口,大数据自然不在话下,但在人工智能方面,腾讯又显得慢了一拍。

例如,百度早已All in AI,旗下的自动驾驶汽车Apollo早已进入应用阶段。而阿里也在收购中芯微并成立新公司之后,也在马不停蹄研发自己的AI芯片。

只需一个AlphaGo,就已经让谷歌站在人工智能的最前沿,更不用说自动驾驶汽车Waymo等各类AI应用了。

腾讯这边,尽管旗下拥有腾讯AI Lab、腾讯优图、WeChat AI三大AI 实验室,但仍然存在各自为政的问题,同时仍然缺乏真正有影响力的商业落地。

因此,人工智能显然是腾讯下一步重要拓展的领域。

如今,人工智能已成为各国争夺的前沿技术,更成为大国竞争的有力利器,从而上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

腾讯的此次组织结构的升级,想必其目的也在于集中ABC三大领域的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以求更多的突破。

同时,由于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极为稀缺,并且招聘成本奇高,集中管理也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实现价值的最大化,更提升研发的效率。


All in 技术创新


早在2015年,谷歌开始着手公司组织架构的大调整。

谷歌成立了新公司Alphabet,并作为母公司。同时,谷歌通过新老业务的分离,进一步增强新业务在内部结构中的地位。

其实,当时谷歌的目显而易见,就是将创新业务的地位拔高!

3年后的今天,此次腾讯此举可谓惊人的相似!同样从组织结构出发,目的也是技术创新,更试图All in 技术创新!

20岁的腾讯从即时通讯工具QQ起家,逐步发展成为跨社交媒体、门户、游戏、金融、企业级服务等大型科技企业,虽然稍显疲态,但其仍然是一家伟大的企业,依旧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与腾讯同龄的谷歌,始于1995年的斯坦福大学宿舍,拉里·佩奇 (Larry Page) 和塞吉·布林 (Sergey Brin)两名在校学生,共同开发出了一款搜索引擎——Backrub,这就是Google的前身。

而此后,谷歌通过不断的发展和壮大,才成为如今世界上最伟大科技公司之一。

但这都并非偶然,来源于谷歌自上而下坚持的技术创新为导向,不断调整、纠错,才能在强手如林中屹立不倒。

回顾腾讯的发展史,也曾面临多次危机,但均凭借自身努力一一化解。

如今,腾讯已成为不逊于谷歌的科技界新贵,相信通过此次的改变,必将开启全新的征程。

总之,下一个20年无论能否赶超谷歌,腾讯首先要做的是超越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