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年来被严重误解的十八句话(六)无奸不商

 来来永胜 2018-10-01

在中国文化氛围中,名人名言占的地位是很重的,很多名家说的话,往往被人当成指导自己人生观世界观的不二准则。但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名言中,也有一些话被人刻意或无知地曲解,背离了话语者本身的意义与初衷,迷惑了天下万千受众…… 

无奸不商

原句:无尖不成商

“无奸不商”本为“无尖不商”。“无尖”的“尖”来源于古代用来度量的斗。

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尽量让利,以博得回头客,所以叫无尖不商。也可解释为:商场如战场,必须有拔尖的智慧,才能成功。如果是奸,那世上做生意的,没一个好人了。

不过现在道德一日千里地下滑,“无尖不成商”慢慢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无奸不商”或“奸商”了。

古代的米商做生意,除了要将斗装满之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尖儿。一来是好看,二来是表示对购买者的感谢。

“无奸不商”:

不奸诈就不能作商人,反过来的“无商不奸”意思就是商人都是奸诈的。大多数时候无奸不商和无商不奸连续使用,略带俏皮更显寓意,带贬义。

看了这两个词的解释,相信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两个词说的不是一回事。“无奸不商”是继“无尖不商”之后的一个新词。

从米商做生意的角度来讲,那“无奸不商”明显是错误的,是扭曲了“无尖不商”的本意。

大家都知道,从古至今有很多的奸商,他们缺斤少两,以次充好等等。从这个角度来讲,“无奸不商”的说法是正确的。

有良知的商人自然是像“无尖不商”的商人一样,多给顾客一点。就像小时候帮家里去打酱油醋,小商店的店主一定会多给那么一点。现在就不会了,现在很多商贩的秤都不准,每次买东西,称好之后,小商贩们还是会多给你一点,即便这样,恐怕也是缺斤少两。

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一部分商贩们从最初有良知的“无尖不商”的商贩变成了缺斤少两的商贩。古代老百姓没什么文化,因此,就将“无尖不商”说成了“无奸不商”。这样可能扭曲了词语的本意,但也表达出了老百姓对奸商的憎恨,也是对商贩们的一种讽刺。

至于说,“无尖不商”和“无奸不商”到底用哪个正确,在我看来,没有什么对错。不同的情况下就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不同的意思就好了。何必非要纠正一个词,让另一个词消失呢?

弘扬华夏文化  振奋民族精神  

重树国人价值观  做个有信仰的中国人

筹建华夏文化大观  传承华夏炎黄文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