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丨我行过草木炎凉,山高水远,岁月柔长

 范范lucky66 2018-10-01

阅读丨我行过草木炎凉,山高水远,岁月柔长

午后阳光 2018-08-23 22:12

01

如果把人生看做电影,那一定是场悲剧。从虚空里来,又到虚空中去。中间短短数十载,又忙着为名利奔走,临终了什么都带不走,徒然耗尽年华。

现代社会所定义的幸福太具象,可幸福本身是抽象的,它可能仅仅是在某一瞬间感受到的心安与满足,金钱名利只是途径而不是目的,太多人本末倒置了。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旅人。既然开始了这场修行,何不在赶路时多抬头看看风景,留到末途时再细细回味,也不枉此行。

如果人生注定虚无,那我们要如何去完成这场修行才算不负此生。

读《私家地理课》,隐约在其中找到了答案。很简单,多去体验。去看去听,去想去感受。

记得之前看到这样的一句话,“我到这世间是来体验的,来看看一颗树如何生长,河水如何流,白云如何飘动,甘露怎么凝结,花儿怎么开”。这样的人生多轻盈。灵魂本来是轻盈的,只是被皮囊肉身沉重的欲望给拖累住了。

02

在《私家地理课》一书中,作者行走在路上,在行走中阅读,又在阅读中验证。

“相信旅途中会有爱情发生,会有灵光闪现的一霎,让四时沧桑、脑中海岳在某时某地如通了电般,圆融正觉了起来。那是多么美妙的一刻。每个词都坐到了世界的实处,而凌乱着的物,也在天地间的秩序中一一归位,如同头顶的星空,无言中却有大美”。

当书上的文字与现实中的景以某种形式巧妙的重合时,不能不让人感叹造物主的奇妙。

正如作者行经平昌,赴汤显祖纪念馆的途中,见夜色的巷子里灯如昼,人如潮,软侬小雨嘈嘈切切。一切都如小说文字中所描绘的场景,忽然有种走进《金瓶梅》世界的恍惚。继而生出与古人同游共谈的神思。

又在探访天一阁时想起陈登元记下的他的所见。“杂生的怒草,苔藓与爬山虎,见人乱窜的飞燕,酱紫的木头楼梯与全祖望的字,屋宇纵深深处几乎看不见的黑”。恰恰是这黑,吸引着作者想要进入院子一探究竟。如今与前人所想所感不谋而合,怎能不有种遇知音的欣喜呢?

我也曾经在见到月夜投在地上的树影时,忽然《继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的文字以画面的形式浮现在眼前。不禁发出感叹:东坡所言不虚啊。在不平行的时空与前人产生了共鸣。

前人曾是今人,今人会成为前人。顿感宇宙之无穷,人生之短暂。

那么俗世中的纷纷扰扰是否可以不用太过在意,最要紧的事是在人生这场修行中多感受,多体验,用在途中的经历充盈自己的生命。

03

人生苦短,才更要及时行乐。

书中有一篇很有趣的文章写到了李渔,一个享乐主义者的早年生活。李渔确实是一个很会生活的人,懂得享受当下。人生态度超然洒脱,活的很通透。

我最开始看到的是李渔的《闲情寄偶》,看他写美人。

“媚态之在人身,尤火之有光,灯之有焰,珠贝金银之有宝光”。便知此人不一般,目光没有停留于表层的皮相,而更看重其从举手投足间散发的态。

此次在文中读到他的生平,更断定了这是一个极为有趣,精神世界极为丰盛的人。

亲手为宅院设计图纸,不再为名利奔忙,每日耕读之余,写几句诗文。喝酒,唱戏文,吹着西风吃蟹。往院子里再种些花花草草,瓜果树木,最好再往池塘里种点荷花,炎热时节下去泡个澡。

可真是谓及人世之期限,擅有生之至乐矣。

这样还不够尽兴,又兴滋滋的以宅院的名字给自己起了一个别号“笠翁”,甚至想好了用这样田园生活般轻松愉快的方式度过余生。这倒是有趣又让人长了见闻,或许我们在尚且年轻时就可为晚年生活做打算了,这样一来,便觉得未来可期,而不至于在途中稍不如意就了无生机。

古时文人雅士大多都有着归隐山林的愿望,他们在精日尚充足的时候搏斗在尘世的名利场里,满心期待着功成名就时能退隐山林,得以舒展疲惫不堪的身体和心灵。

但这其中也讲究一个舍得,有些人在途中迷失了方向,也有的人临到终点又不能果断舍弃尘世浮华。

04

所见不是所得。眼前经过的皆是虚空,若是不及时抓住它,便会像风一样吹过无痕。

世间景色虽众多,但若仅仅只是走马观花似的看一眼,那景色大多应是大同小异。几乎没有什么新奇之处。

书中写到游方岩,看到千年古镇里的祠堂,眼前便浮现前人曾在此处祭祖拜宗、训诫子弟;走到胡公庙,胡公姓甚名谁,身世如何,因何故百姓为其立庙祭祀,一切了然在心;行经绝壁,名“万人坑”,亦知晓因战乱此处多有坠崖身亡者,故名为“万人坑”。

只有看到景观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去回忆起这里曾发生过的事,生活过的人。无言的景观也能够平添几分感情色彩,此时它便成为了独一无二的。

等到从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还是山的时候,所见即为所得。

“每次出门,不论长途短途,都要带几本书在路上,尽管更多时候,人与事、词与物,碰不出一点火花,但还是会一次又一次毫不气馁的准备书和行囊,相信到处都有个秋风吹上心头的时候”。作者在《私家地理课》中这样写道。

去巴黎要读海明威的书,穿过市中心的桥梁,可以看到当年海明威在《流动的盛宴》里描绘过的地方,那个岛最终变得像一个尖尖的船头的地方。这是春风吹上心头的时候。

去波兰要读米沃尔的书,站在江厦桥上,能让人轻易想到《在华沙》里那个站在维斯瓦河边的“无能”的诗人。这亦是秋风吹上心头的时候。

人生是场修行,世界的形相取决于观者的眼睛和他的经历。认知世界的同时也是在读懂自己。

走过的每一处地方,看到的每一处风景,都是独一无二的,在这其间的所思所感是这场旅程收获的精华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