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竹”留下的知识点,划重点啦!

 Innocencet7hvg 2018-10-01

1.要减少台风带来的损失,从经济生活角度看,国家和公民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1)国家: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高应对台风的观测预报水平;在积累资金中适当增加社会物质储备金;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灾后安置的系统机制,维护经济稳定。



(2)公民:适当参加商业保险,把灾害的损失减到最低;关注气候信息,防范灾害。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提高广大农村地区防灾、减灾、抗灾和灾后重建能力。



(1)发挥国家财政的作用,保证应付自然灾害所必需的物质储备,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搞好灾区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保证灾区重建的物资和资金。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大农村和农民应通过参加保险等途径提高灾后重建能力;保险公司和银行也应积极开拓农村市场,用市场机制帮助农民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运用经济生活分析国家在应对台风方面采用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1)国家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是防范台风风险,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2)要充分发挥积累基金在非生产性基本建设、社会物资储备中的作用。



(3)在抗灾救灾中,财政对调节资源配置、保障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面对台风灾害,我国应如何科学应对、积极防御,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防灾救灾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手段制定防灾救灾的计划和政策;运用法律手段建立健全防灾救灾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运用行政手段加强对抗灾救灾工作的领导。



(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受灾群众提供社会救助,不断提高保障水平。



(4)加强防灾救灾的基础设施建设,发挥财政在资源配置、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作用。



(5)增加防灾救灾险种,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化解自然灾害风险的作用。



(6)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防灾救灾技术,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政治生活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台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1)这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2)这是由国家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和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决定的,体现了对人民负责原则。



(3)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



(4)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5)这是党和政府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要求。



2.简要说明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各地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城乡受灾困难群众生活问题的政治意义。



(1)有利于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



(2)有利于我国国家机关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维护人民利益,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3)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扩大党的社会基础,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党的凝聚力,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每当其他国家或地区发生严重自然灾害时,我国都会伸出援助之手,表现出了应有的大国风范。这体现了《政治生活》的哪些道理?



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我国人民与政府对受灾国的援助充分体现了这一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我们对受灾国的援助没有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体现了我国对其他国家主权与内政的尊重;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我们对受灾的第三世界国家的无私援助,加强灾后重建的合作等正体现了这一点。



生活与哲学




1.台风灾害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防灾、减灾已成为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台风灾害的危害和防治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



(1)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人们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和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规律是客观的,也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们要尊重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3)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也是可以改变的。人们可以利用有利联系,改变不利联系,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4)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改造自然。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



(5)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具有导向作用。人们要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人类能够预见自然灾害的发生,但不能避免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浩劫”。



(1)“人类能够预见自然灾害的发生”是正确的。因为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类能够认识客观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



(2)对人类“不能避免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浩劫”要进行具体的分析。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水平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始终有待提高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不能完全避免自然灾害。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类只要在认识和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客观规律,防灾抗灾,就可以减轻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3)人类在面对重大自然灾害时,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因此,“不能避免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浩劫”的观点是片面的。



文化生活



1.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贯穿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全过程。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的永远的精神火炬。




历史



南朝刘宋时期沈怀远在《南越志》中记载:“熙安多飓风,飓者,四方之风也;一曰惧风,言怖惧也,常以六七月兴。”



在九世纪的《岭南异物志》中谈到飓风或台风到来之前,会出现一种特别的风,称为“炼风”。



在《岭表录》中记载“夏秋之间,有晕如虹,谓之飓母,必有飓风”,是最早关于台风天气预测的记载。



《岭南杂记》中对飓风、台风的描述就更加详细:“……之气如虹如雾,有风无雨,名为飓母,夏至后必有北风,必有台信,风起而雨随之,越三四日,台即倏来,少则昼夜,多则三日,或自南转北,或自北转南,阖夏时阳气司权,南方之气为北风摧郁,郁极而发,遂肆横激,其转而北也,因北风未透,南风即起,北风之郁,仍复衡决,必倏有西风,其台始定,然后行舟。土人谓正二三四月发者为飓,五六七八月发者为台。台甚于飓,而飓急于台。飓无常期,台经旬日。自九月至冬,多北风,偶或有台,亦骤如春飓。船在洋中遇飓可支,遇台难甚,盖飓散而台聚也。”



通过对历史史料的查阅,我们可以知道史书出现关于台风的记载比较多的时期是南朝的刘宋时期。从那以后,历史上对台风(飓风)的记载就开始变得频繁。



而在元朝的时候,忽必烈两次远征日本都遭遇了台风的袭击,其中以第二次远征尤甚。四万多名北方战士中的三分一被狂风消灭了。而十万名南方部队在试图逃脱时更有一大半葬身大海。被困在九州岛的战士或被屠杀,或被俘虏,或在企图借助留在岸边的小船逃跑时被淹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