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天地人间奇葩立心

 贡禾穗士 2018-10-01

读后感怀撰七绝诗一首:

〈峰头霭风戏鸟桥段〉

​云上生桥飞车了,

吱喳桥下疑惊鸟。

有谁比我振翼飞?

柱路霭风琴乐笑。

附阅文:

​垂直高度565米!世界第一高桥尼珠河大桥合龙
2016-09-14 15:06

上海悍马小编了解到,9月10日,位于云贵交界处的世界第一高桥——尼珠河大桥(又名北盘江大桥)已全面合龙。一桥跨云贵,天堑变通途。垂直高度565米,相当于200层楼高的杭瑞高速北盘江大桥显然稳居世界第一,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高桥。

尼珠河大桥

杭瑞高速公路起于浙江杭州,止于云南瑞丽,全长3404公里,而尼珠河大桥位于云南省宣威市普立乡腊龙村与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都格乡交界处,横跨尼珠河大峡谷上。大桥全长1341.4米,主跨720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径的钢桁梁斜拉桥。

工程总投资10.3324亿元,于2013年开工建设,建成后的尼珠河大桥将以桥面高度565米的垂直高度,相当于200层楼的高度,稳居世界第一,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高桥。同时,该桥还以主跨720米的钢桁梁斜拉桥,成为同类型桥梁中跨度世界第二。北盘江大桥预计今年年底通车,通车后云南宣威城区到贵州六盘水的车程将从此前的5个小时左右,缩短为1个多小时。

自开工建设以来,克服了沿线山峦叠嶂、沟谷纵横、地质复杂、气候恶劣等重重困难,确保科技含量高、难度大的北盘江大桥建设顺利进入收尾阶段。

尼珠河大桥“合龙”过程

尼珠河大桥为连续钢桁梁斜拉桥,公路设计等级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基准期100年,设计安全等级为一级,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工程自2013年3月开工建设以来,历时3年多。

现场的工程技术人员表示,临近合龙时,由于施工过程中受到气温变化、风力等因素的影响,大桥可能会存在纵向里程方向的偏差,横向轴线方向的偏差,竖向高程方向的偏差,以及转角的偏差。

此次大桥建设,在中国钢桁梁桥梁建设上首次采用步履式顶推工艺。大桥横跨云贵两省,位于北盘江水域上,仅一河之隔,但施工环境却各不相同,采用工艺也不同,云南采用纵移悬拼工艺,贵州采用吊机悬壁拼装工艺。

据悉,下一步大桥进行护栏加固、桥面沥青铺设等辅装工程,再进行荷载实验后,预计今年年底将全线建成通车。桥梁养护加固可用材料:HM碳纤维布、HM预应力碳板、HM碳纤维胶、HM-120结构粘钢胶、HM-500结构植筋胶、HM-120M结构灌注胶、HM-120ML裂缝修补胶等。

在此次北盘江大桥的建设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首次在山区大跨度钢桁梁斜拉桥施工中,运用了纵移悬拼技术对钢桁梁节段进行吊装。这种技术是把长达12米、重160吨左右的钢桁梁节段在地面整体拼接完成后,通过吊机等设备进行整体吊装。在工期方面,比起传统的工艺,一个节段可以节约一到两天的工期。除此之外,由于钢桁梁节段均是在地面拼接完成后,再进行整体吊装,对比传统在空中拼接的工艺而言,施工精度更高,同时安全系数也更高。

尼珠河大桥建造科技

这座多个数据刷新钢桁梁斜拉桥世界纪录的大桥,凝结着项目设计和建造者们的心血。

能够自己流动均匀填密的“智能”混凝土

用于大桥建造的所谓“智能”混凝土,学名叫“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利用机制砂配制自密实混凝土,必须根据机制砂的颗粒特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才能配制出满足工作性能要求的自密实混凝土。“智能”混凝土,具有高流动性和良好的抗离析泌水能力,能够仅依靠自身重力而无需施加振捣就能均匀密实填充成型,能够很好满足现代结构复杂和配筋密集的工程混凝土成型要求。

这种混凝土的“智能”之处,就是能够自己流动均匀地填密。 以前用混凝土铺路面,要用滚筒等工具振动混凝土,以便混凝土密实,但是如果是振漏了或者振过了,就会出现空洞、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如果桥墩支架有空洞那问题就严重了。采用所研发的“智能”混凝土能够既保证质量,又让施工更方便,大大降低了作业人员的配置及作业时间,节约大量的人工费用,提高机械设备工效,有效地缩短施工工期,降低施工成本。尤其是在钢构混凝土桥梁使用中,管状的钢构件里不可能振荡混凝土,因此如果在里面形成空洞,就将危及桥梁结构安全。使用“智能”混凝土,它会沿着管道自己均匀分布,保证桥梁质量。

云计算用于大桥质量安全监测

大桥设计者采用云计算技术,研发并建立了一个集建、管、养于一体的桥梁管养综合信息化平台,打造了该桥的数字化“贴身医生”,“寻脉问诊”不需再去现场,一旦发现大桥“生病”,可立即报警。

北盘江大桥设计和建设者们不仅担负建造的重任,还要负责大桥今后的正常安全运行。针对毕格高速北盘江大桥的施工和建设特点,以及后期运营养护中存在的工程量大、涉及专业面广、管理信息繁冗的问题,该工程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全过程动态信息化管理”的方案,将云计算与物联网、大数据结合为一体,使该桥的建、管、养信息化需求一网打尽。

大桥设计者采用云技术研发并建立的云信息平台,将施工过程中包括桥梁施工监控在内的各种建设数据与后期运营过程中的结构健康监测数据建立起有机联系,绘制出该桥的“基因图谱”,并形成整座桥梁的全寿命数据链。

据了解,守护这座大桥安全的有三朵“云”:桥梁基础信息云、桥梁监测养护数据云、桥梁分析决策云 。通过安装在桥上的感测传感器,把桥梁的索塔、桁梁、桥面、斜拉索等各处的车辆载重、温度、风况、振动等环境和部件的“健康”状态转化为数字信号,通过高速传输网络“秒传”至系统的基础信息云和桥梁监测养护数据云,然后分析决策云对前面这两朵云上的数据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数据发送到指定人的手机或平板电脑上。

在大桥的每个关键构件上,都使用了激光标刻或者二维码技术,也就是让每个关键构件都拥有了独一无二的“身份证”,在“云”中能够准确追溯到从生产到运输、架设、营运各个阶段的质量、计量等“时间轴”指标,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追溯系统对其进行监管,一旦发生重大灾害和安全事件,能够快速、高效地追踪溯源,及时处置。

在“云”里,还设立了典型病害库,为每个关键构件预设病害类型,通过自动发送数据或者人工扫描附着在构件上的二维码信息,选择相应的病害信息就可以实时传输至云端,让病害隐患无处可逃。

世界大桥的发展趋势

上海悍马小编纵观过往,中国桥梁从过去的向外承包,到现在已经赶上了世界桥梁的步伐,赢得了国际桥梁界的尊重。可以说,中国桥梁已走出一条自主建设的成功之路。从尼珠河大桥的实践中,我们是否可以一窥世界大桥的发展趋势?

1.采用高性能、高强度材料和高性能复合材料,以延长寿命期,提高耐久性体现节约资源和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2.慎用悬索桥,优先考虑具有刚度大、抗风性能好、拉索可更换、施工简便快速、避免深水锚碇等优点的斜拉桥。利用斜拉桥的跨越能力解决10公里以上跨海长桥的难题。

3.加快深水基础研发,避免被迫放大跨度,以提高对隧道的竞争力。采用多跨双层桁架桥面斜拉桥跨越海峡,并可满足公铁二用、应急逃生、中途回程和专用管养通道的需要。

4.开发大型施工装备先进检测管养设备以及桥梁附属部件,为提高工程质量提供装备保障。

5.建设现代专业化分包企业,减少工地施工人员,努力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创建中国桥梁的国际品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