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祛痰剂2

 差点气死 2018-10-01

温胆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组成】半夏 竹茹 枳实麸炒,各二两(各6g 陈皮三两(9g 甘草一两,炙(3g)茯苓一两半(5g

【用法】上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现代用法:生姜五片。枣一枚,水煎服)。

【功用】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虚烦不眠,或呕吐呃逆,以及惊悸不宁,癫痫等证。

【附方】十味温胆汤(《证治准绳》)半夏汤洗 枳实麸炒 陈皮去白,各二钱(各6g)白茯苓去皮,钱半(4.5g 酸枣仁炒 远志去心,甘草汁煮 五味子 熟地黄酒洗,焙 人参去芦,各一钱(各3g 粉草炙,半钱(1.5g 生姜五片 红枣一枚。水煎服。功用:化痰宁心。主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悸烦闷,坐卧不安。

【方解】温胆汤过去作为附方,现在把它单列出来,因为这个方子,确实有意思。另外,这个方子在二陈汤之前,二陈汤是从温胆汤来的,而不是温胆汤由二陈汤加味而成的。温胆汤见于《备急千金要方》,与现在讲义上所讲的温胆汤不同,讲义上介绍的温胆汤多一个茯苓,生姜的用量小,还多枣子,就是姜枣为引,五片姜,加一个枣,而《备急千金要方》上的方子没有茯苓,生姜是作为主药,而且用量特大,其他的药都是用二两、三两、一两,唯独生姜用的是四两,所以温胆汤在后世提出了好多的解释,各持已见。不管加不加茯苓,温胆汤完全说它是寒的也不差。怎么理解?简单来说,中医不认为胆是消化系统的组成部分,也不知道胆开口于十二指肠、胆汁帮助消化,但是中医认为腐熟水谷与少阳之气有关,由于胆气温化的问题,胆内藏相火,是少阳生发之气,有帮助脾胃腐熟水谷的功能。

对胆的第二个认识。胆是奇恒之腑,清净之腑,中藏清汁,或者叫津汁,区别于其他腑,其他腑都是传化物而不藏,唯独胆与脏一样藏精,因此胆的特点是既不宜热,也不宜寒,只有保持常温。少阳之气才能正常地升发,才能帮助脾、胃消化,关键就在这里。所谓温胆汤就是通过治疗使胆的本身能恢复到正常,这样少阳之气得舒,自然运化,痰也就去了。从《备急千金要方》上来讲,是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实际上是胆虚,胆虚少阳之气就虚、就寒,胆气就不得升,相火郁在里面,消化也就不好了,胃功能也就差了。胆部与肝郁相近,郁而不舒产生虚热,又是寒,又产生虚热。就因为郁而不升。相火郁而变成热,它必然也及于肝,影响于胃,影响于肝则魂不安舍,影响于胃则胃不和则卧不安,所以虚烦不得眠。在这样的情况下,更主要的是因为少阳之气不升,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不行,产生了痰饮,才用温胆汤治,两个温胆汤,主要的药是橘红、半夏、枳实、生姜、甘草,一个有茯苓,一个没有茯苓。另外两方都有竹茹,是治虚烦不得眠很好的药。它的特点就是清而不寒,除虚烦,止呕逆,祛痰和胃,在《备急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中,都有用竹茹一味治疗虚烦不得眠的方子,说明古人已经发现这个用处。它是清虚热的药,但它不是寒性,同时能和胃祛痰,止呕逆,这个药加在里面,主要是通过它下气、破坚积、宽中,合起来就能更好地除痰,除痰以后,胆气就升了。这个方子的特点就在于枳实和竹茹这两个药。生姜量的大小,由胃偏寒或胃不偏寒来决定,但它能止呕。这是必用的。

例如我在开门办学期间曾治过一位妇女,是痰为病,吃了不少苓桂术甘汤之类的药,三个月都不见效,所谓怪病,病人心里又害怕又烦,没人陪着害怕。有两个人说话嫌烦,人疲倦之极,时间长了就是睡不着,自己有人没人也烦,时常想哭,很像个精神病,胸膈痞闷很厉害。能吃点东西,但吃多了就吐,吃了不合适的就吐,后来就用温胆汤。因为病的时间长了,加养心补肝安神的药,适用了点降逆止呕的药。由于病的时间长了就用了党参。这个方子难在怎么来平衡它的寒热,本质是虚寒,但是又表现为虚热,所以在用方子时候,也要双方顾到,而基本使它平衡,这样你对药性又必须要掌握住。病人服药后吐粘痰,我们叫痰涎,它不是痰饮,痰饮相比来说此较稠,比痰涎稠,与蛋清一样,这个比痰饮还要透明,但是也是很粘,吐得很不痛快,吐在脸盆里,大部分浮在水上面,吐了以后病人就能睡了,也能吃饭了。病人难受的时候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所以叫怪病。检查神经没病,器质没病,但是病人就是难受,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是有的,

在临床上二陈汤是一个主要的方子。温胆汤是一个常用的方子。治疗这一类病,有的时候用平肝药来治,有痰,有肝阳上亢,有热,肝强脾弱,所谓肝强就是肝阴不足,脾弱就是运化不足,这种情况我经常用十味温胆汤,可以作为参考。这里有个特点,用五味子,不能绝对认为收涩,就像刚才讲乌梅,燥湿祛痰怎么用收涩的药,用味涩而收敛的药,主要是在祛病的前提之下配伍一些很有好处,它是处于佐使的地位,用量是很小的,而且是以祛病的药为基础。

茯苓丸

(《百一选方》引《指进方》)

【组成】半夏二两(60g 茯苓一两(30g 枳壳麸炒,半两(15g 风化朴硝一分(7.5g

【用法】上为末,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生姜汤下(现代用法:为末,姜汁糊丸,每服6g,姜汤或温开水进下)。

【功用】燥湿行气,软坚消痰。

【主治】痰停中脘。两臂疼痛,两手酸软,舌苔白腻,脉弦细滑等。

【方解】指迷茯苓丸出自《指迷方》,是指导人不要迷路的意思。同名异方的比较多,它有一个特点,症状是两个胳膊疼痛,两手酸软。指迷茯苓丸本来是治臂痛,由于有痰在中脘,气不得升,《内经》上讲过四肢禀气于胃脾主四肢。由于脾胃气虚,水液停滞不化成为痰,所以痛,同时两手没那么有劲,与《金匮要略》上讲的溢饮差不多,严重的还可以用发汗,和小便来治疗。但主要是因为中焦有伏饮,有痰饮停留,影响四肢气血的流通,主要是上肢,这里的两臂疼痛不是风湿,而是同时可以见到胸膈满闷,也可以见到一些痰的症状,如呕吐,恶心。但必须脉弦细滑,舌苔白腻,还说明有痰饮。因此,这种情况就用半夏与茯苓,半夏、茯苓、枳壳,不仅是化痰,而且下气散结,更加上风化硝了使痰从大便而出。所谓风化硝,就是朴硝制成芒硝后用纸包好,挂在通风处而成,这样制了以后,硝的性子就缓和了,就像有时候我们用玄明粉不用芒硝一样,作用更缓和。茯苓丸,主要是胸中有痰饮,长期的,伏饮也好,留饮也好,必然在发生这个病以前,可以有前面的症状。不是突然发病。由于有痰,脾胃与四肢的关系以及留于经络之间痰的问题,具体表现是痛有定处。也可上下移动,但按之如有结块,所以用治痰的办法来治疗。由于痰在肠胃,除了治痰雌外,还可以用风化硝,比玄明粉更缓和而通大便的药,使痰去而不伤脾胃。

清热化痰

滚痰丸

(《丹溪心法附余》引王隐君方)

【组成】大黄酒蒸 片黄芩酒洗净,各八两 (各240g 礞石一两(30g),捶碎。用焰硝一两(30g),放入小砂罐内盖之,铁线缚定,盐泥固济,晒干,火煅红,侯冷取出 沉香半两(15g

【用法】上为细末,水丸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量虚实加减服,清茶、温水送下,临卧食后服(现代用法:水泛小丸,每服5~9g,日l~2次,温开水送下)。

【功用】泻火逐痰。

【主治】实热老痰。发为癫狂惊悸,或怔忡昏迷,或眩喘痰稠,或胸脘痞闷,或眩晕耳鸣,或绕项结核,或口眼蠕动,或不寐,或梦寐奇怪之状,或骨节卒痛难以名状,或噎息烦闷,大便秘结,舌苔黄厚,脉滑数有力。

【方解】滚痰丸是清热化痰的丸剂,这个方子药味很简单,有礞石、黄芩,大黄、沉香,治实热老痰胶结不去。因素来有痰有热,热与痰互结起来,胶结在体内,因此就要用下痰破结清热的药来治疗。礞石治热痰,坠热痰,要煅制到金黄色以后用才行,而且礞石需要煅后研成细粉后服才有效,煎服没有作用。药有宜汤者,有宜散者,例如麝香,就不能熬汤喝,并不是因为它贵重,这是它的一个特点。黄芩与大黄,既帮助清热又可以泻下,而且气血两清,黄芩清气分之热,大黄祛血分之热,更主要的是用大黄的泻下与礞石合起来,更好地使结痰下行而出。不仅如此,还加了沉香。引气下行,使它不至于上窜。在临床中可以治疗好多病,凡是痰的怪病都治,凡是实热性的都治,服量大有不同。作为其他治疗,除了精神病、癫痫以外,都宜小量,例如痰喘祛痰,每次只能吃小丸药三二十粒。但是,癫狂惊悸,精神病,都是下法,不是长期用,舌苔可以见到黄厚腻,可以见到白腻而干,脉是滑数有力的,用下法效果极快极好,但是用量要注意,必须大量。个人经验,一般一次一两,最多用过一两五钱,八钱到两二钱,用于治这种病,是常用量。用后第二天,有大便,大便可以三次、五次,第一次是大便,第二次就是好多黏液,中医叫做痰,神志可以恢复,有的一次就行了,最多用二次。这个药都是晚上睡觉的时候吃,一般都在早晨起床的时候排便,快的时候一上午能有三次大便,神志顿然就清楚了,这很有意义。如果先用三钱,三钱不行再来五钱,五钱不行再来一两,这样没用。特别介绍一下,中医里面这是个优势,因为那些西学中的人最难理解的就是湿与痰。痰的问题,学西医的人认为气管分泌物才叫痰,殊不知中医还有心,痰闭心窍,心里也有痰,实际是体液的病理变化所成,不好理解,所以中医认为全身都有痰,只要是液有余便是痰。

有两个病例,是我在1971年带西学中班上临床时诊治的,一个是从外地来的黑户口,一个是退休老工入,人家怀疑他偷东西。都是情志受了刺激,产生了五志之火,五志之火炼液成痰,痰蒙心窍,神志不清楚,用礞石滚痰丸一两,一次撮,服用后,行大便二三次后神志就清楚了。其中一个,人家冤枉他偷东西,打了一顿。心里不服,一着急,神志就乱了,吃药以后醒过来,反误认为自己出去几天别人就把家里弄成这样,把房间里全给弄乱了,还有的被砸坏了,有的被撕碎了。

清气化痰丸

(录自《医方考》)

【组成】

瓜蒌仁去油 陈皮去白 黄芩酒炒 杏仁去皮尖 枳实麸炒 茯苓各一两(各30g 胆南星制半夏各一两半(各45g

【用法】姜汁为丸,每服6g,温开水进下。

【功用】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主治】痰热内结。咳嗽痰黄,略痰不爽,胸膈痞满,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方解】清气化痰丸虽然也有二陈,但去掉了甘草,还有较多的清热祛痰的药,所以使燥湿化痰的药能在一起变成治热痰的药。热痰是黄稠的,成块而粘,略痰不大爽利,但要区别于感冒后期,快好的时候,肺气已畅,也吐黄痰,那个黄痰与这个黄痰在黄粘上有区别,这里所讲的热痰是稠厚而粘,而感冒后期的痰虽然是黄的,甚至是发绿的,但它是肺气宣畅向好的表示,所以感冒咳嗽,不能用收敛、镇咳的药,要祛痰止咳,也不能用大寒的药,与清化热痰不一样。另外,从舌苔、脉象上有区别,热痰的脉是精数,苔黄腻,所以清气化痰丸除二陈之外,用了瓜蒌仁、胆星、黄芩。瓜蒌仁还能润肠,黄芩清肺热,清气分热,胆南星就是把南星研成粉,同牛胆汁拌匀,还装入胆中,挂在透风处,过一个冬季就成了,南星本来是燥化温痰,也用于寒痰和风痰,原是辛燥温的药,用牛胆拌了以后,由于牛胆的苦寒。就把南星的温燥变成苦寒,治热痰,越陈越好。因为南星性燥,经过陈久之后燥烈之性就缓解了,但也有人用牛胆汁同南星粉拌。但有时候牛胆本身不新鲜,所以胆星吃起来是臭的,在临床上经常遇到,有痰的人咳嗽,恶心,呕吐,因为胆星味腥,一吃就吐,吐了以后没有吐出痰来,反而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胆星由温燥之性变成苦寒之品以治热。二陈汤去掉甘草,与胆星、黄芩、瓜蒌等配伍,就由燥湿化痰变成了清化热痰。

从这些配伍里面看看药物的配伍与用量的配此。痰是水湿所化,本性是寒的,在此基础上再加上枳实,杏仁,降气润肺,黄稠的粘痰通过润才能出来。产生咳嗽是痰阻于内,肺气不畅,痰随气逆,要止咳,必然要顺气,通过降气才能止咳。

有痰,除痰是第一的,降气是第二的,除痰降气才能治有痰的咳嗽。茯苓、橘红、半夏,本身是二陈汤。杏仁、瓜蒌仁,这两味药在做成丸药的时候,时间长了可能有味,有油性。姜汁是防止痰多恶心,既保护胃,又有矫味的作用。这样的丸药经常用来干什么呢?滚痰丸可以治痰喘,治热痰。但方子太猛烈。清气化痰丸治疗热痰的咳喘,常服效果比较好。是缓治,因为它的产生都是由于平常的饮食所致,喜欢吃辛辣的东西,喜欢喝酒,加上肥腻食品,甚至油煎的东西,这样脏腑生热;还有一些是相火旺而致。尽管相火旺,但是脾的运化也不行。这些因素都可以产生热痰。这个热癀也是长时间产生的,不可能一下子去了,得缓治,用丸药常服。小孩也容易得这种病,因为小孩是纯阳之体,更容易吃得多,用丸药常服,效果很好。另外,前人在解释这个方子的时候说了两句话;液有余便是痰,气有余便是火。由于痰阻气郁,气郁本身就可以生火,清气化痰丸所治的痰,除上面讲的饮食这一原因外,还有的就是因为气郁而成。

小陷胸汤

(《伤寒论》)

【组成】黄连一两(6g 半夏洗,半升(12g 瓜蒌实大者一枚(30g

【用法】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瓜蒌,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报)。

【功用】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主治】结胸证。由痰热互缩于心下,致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或咳痰黄稠,舌苔黄腻,脉滑数。

【附方】柴胡陷胸汤(《通俗伤寒论》)柴胡一钱(3g 姜半夏三钱(9g 小川连八分(2.5g 苦桔梗一钱(3g 黄芩钱半(4.5g)瓜蒌仁杵五钱(15g 小枳实钱半(4.5g)生姜汁四滴,分冲。水煎服。功用:清热化痰,宽胸开膈,和解少阳。主治:少阳证具,胸膈痞满,按之痛,口苦苔黄,脉弦而数。

【方解】这里先讲一讲结胸。《伤寒论》说:病有结胸,有脏结,其状如何?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病发于阳。因而下之,热入因作结胸……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这就是说表证误下,可致结胸。由于病人的体质和下法的不同,造成的结胸也有轻重。

既有大、小陷胸汤。还有大陷胸丸。这里讲的小陷胸汤,方中药味也很简单,治小结胸证,黄连、半夏、瓜蒌,主要是因为痰热结于心下。大陷胸汤,治水热互结,用大黄、芒硝、甘遂。这里是痰,用的是半夏、瓜蒌。因为是热,所以用黄连。

瓜蒌不同于瓜蒌仁。因为瓜蒌实连皮带仁。全瓜蒌有散结的作用,凡是瓜蒌皮、全瓜蒌,包括天花粉,就是瓜蒌根,都有散结的作用。甘寒,生津,润燥,祛痰,散结,作为平常来用还是可以的。我建议大家作为热病来用时,以黄芩为主,因为黄连有个特点,黄连苦寒主要入心经,泻心气,清心热,为苦寒降泄之品,对于心的阳气有影响。这种情况在外感病、痰病、湿病中要特别注意,如果邪还没有入心,过早地用它,容易泄心气以致引邪入心,痰湿蒙蔽心窍,例如湿温病。或者是夹痰湿的热病,更要注意。

例如,有个渔民,在水上作业,夏天感暑热和水湿之邪颇重,在痰湿互结还没有化的时候过用了黄连,神志不清,因为心阳、心气大弱,而邪陷得大深,造成痰湿因为过早地用苦寒化不开了,因为化痰用药,主要还是通过自己本身的阳气起作用,所以与临证治疗这一点有关系。药与人相合起作用,也就是借助和加强人体本身的机能才能起作用。再提一提小陷胸汤,这个方子又简单又有效。后来的清气化痰丸实际与这些方子很有关系,就是从这些方剂里面发展而来的。

柴胡陷胸汤的黄连用量也是很小。只有八分,半夏是三钱,瓜蒌仁是五钱,柴胡是一钱。还有枳、桔和生姜汁,清热、宣中、和胃,可以看出来药的用量比例,可见在治这个病的时候用黄连是比较谨慎的,有更多的时候还用生姜汁炒黄连,姜汁炒黄连,是通过炮制来制它。关干结胸、脏结、痞的问题,以后讲《伤寒论》时再注意与今天讲的联系,加深对本方的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