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琅琊榜》人物志之蒙挚

 12无3 2018-10-01
山俯仰和月徘徊 2017-11-07 15:00:08

《琅琊榜》人物志之蒙挚

作者:青青

在《琅琊榜》这个故事里,蒙挚的身份是京畿九门,掌管五万禁军的一品将军,同时在琅琊高手榜上排名第二,为大梁境内第一高手。不过蒙大统领的身份虽然至关重要,戏份也并不算少,但实事求是地说,这个人物的整体形象却稍显单薄。总体来讲,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给梅长苏在雪冤过程中竭尽所能地帮忙,二是给读者们提供一个情感的宣泄出口,三是回忆前尘渊源和解释主角逻辑。之前曾经有所犹豫到底要不要写,后来仔细想想,毕竟是一个重要的人物,虽然没有长篇大论的必要,却还是有可圈可点的地方,所以简单写一写吧!

蒙挚初次登场是在宁国侯府,作者是这样描写的:那蒙统领大约三十七八岁的样子,体态雄健,身材高壮,容貌极有阳刚之气,一双眸子炯炯有神,却又精气内敛。

《琅琊榜》人物志之蒙挚

在形象上魁伟英武,正气凛然的蒙挚跟谢玉和夏江不同,他表里如一,为人臣子忠厚纯良,为人兄长重情重义,的确人如其名,不愧这个“挚”字——诚挚!真挚!

在林殊少年时,蒙挚曾经教过他骑射,算是启蒙老师,并且还在赤焰军中林燮麾下效力过一段时间,只是不久之后就被调离另外委派他职了。当时蒙挚曾经颇感失落,但是按梅长苏所言,有失必有得,如果当时没有被调离,恐怕赤焰冤案他也在劫难逃,性命难保。在梁帝看来,因为蒙挚与赤焰军渊源不深,所以在赤焰冤案之中,蒙挚得以不被牵连,幸免于难,多年以后更是凭借自身的才干与能力成为了禁军大统领。

十二年后,林殊化身梅长苏返回金陵来洗雪沉冤,曾经对蒙挚说过:“整个京城知道林殊归来的人,只有你和太奶奶,我不希望再出现第三个人。蒙大哥,拜托你了。”后文还曾提过这些年来,两人私下联络已有多次。也就是说昔年故旧之中,梅长苏只告诉了蒙挚一人真相。

《琅琊榜》人物志之蒙挚

之前在写到蔺晨的时候就曾提到过:赤焰冤案平反之前,祁王是逆子,林家是叛臣。对于梅长苏而言,他一直在小心翼翼地隐藏着自己和赤焰旧部的真实身份,因为一旦消息走露,只怕立刻就会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对于蒙挚而言,跟朝廷通缉的要犯罪人过从如此之密,那是十分危险的,稍不留心就会引火烧身,牵连九族。被云氏门中的败类叛徒告密导致被捕的卫峥就是明证。所以可想而知,若无万全把握,没有绝对信任,梅长苏怎敢将真相对蒙挚和盘托出?而蒙挚能够获得他的信任并且没有辜负他的信任,本身也就说明了蒙挚的人品和心性——忠肝义胆,值得信赖。

再说到为人臣子,蒙挚是忠良之臣吗?我认为是的。虽然在平反赤焰冤案这件事上,蒙挚竭尽所能地为梅长苏提供了帮助,有悖于君上的意愿,但是这并非就是不忠,准确来讲应该叫作不是愚忠,因为蒙挚明辨是非,知道对错。梅长苏与蒙挚之间有过这样一段对话,说明了蒙挚自己对于忠义的认知。

梅长苏露出一个淡得几乎看不出来的浅笑,将手掌按在蒙挚的臂肘处,微微用力握了一下,低声道:“蒙大哥,你的心意我怎么会不明白。且不论我们这些人当初的袍泽之情,单凭你任侠的性格,都不会袖手旁观。可我要做的事实在没有胜算,不想卷你进来,一个不小心,你蒙家数代忠良之名,只怕会毁于一旦……”

“忠义在心,不在名。只要你不直接危害皇上,就永远都不会是我的敌人。”

《琅琊榜》人物志之蒙挚

再来看看蒙挚给梅长苏在雪冤过程中尽心竭力所帮的忙吧。蒙挚身为禁军统领,位高权重,朝夕护卫在梁帝身边,一向深得梁帝信任,因此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次相助,是为了相救已故皇长子祁王萧景禹的遗腹子庭生。梅长苏在霓凰郡主比武招亲期间,用包括庭生在内的三个孩子以令人目眩神迷的“剑阵”去“击败”了百里奇,令庭生得以获准离开掖庭。在此过程之中,如果不是蒙挚向梁帝肯定了梅长苏的办法,并且费心遮掩了在场内家高手的耳目,只怕“剑阵”的奥秘会被当场拆穿,继而满盘皆输。

二次相助,是霓凰郡主在越贵妃昭仁宫中遇险之后,蒙挚按梅长苏的要求去堵截捉拿擅入内宫意图不轨的太尉公子司马雷。原本越贵妃巧言令色,诡辩抵赖,坚决不肯承认设计谋害郡主,双方正在僵持不下之际,幸亏蒙挚不负所托地抓到了司马雷,才没有令郡主白受委屈。

三次相助,是为了让皇帝将庆国公滨州侵地案交给靖王主审。靖王远离朝堂多年,要如何恰当合理地返回中枢是夺嫡成功的首要问题,所以梅长苏借助蒙挚向梁帝委婉进言,委派靖王来主审此案。而后靖王干净利落地办完了这桩大案,得了民心,树了威望,彰显了才干,不显山不露水地就获得了很多耿介朝臣的支持,堪称完美地进入了朝堂。

最重要的一次相助纵观全文应该是在景睿的生日宴上揭穿谢玉真面目的那一晚。当时谢玉动了杀机,想要将一应相关人等尽皆杀死灭口。梅长苏多伤多病,手无缚鸡之力,如果不是蒙挚在旁拼尽全力多加护卫,只怕最后结果会如谢玉所愿,即便梅长苏能够平安脱险,其余的人却未必能够幸免。如果没有人证,便达不到扳倒谢玉的目的。有谢玉在,太子和誉王始终势均力敌,一直并排挡在靖王之前。而谢玉作为东宫太子最有力的支撑,在他倒台入狱之后,被压制多年的靖王终因朝中形势大改,很快便得以晋封了亲王。

除此之外,蒙挚还帮助梅长苏精心挑选了符合他要求的宅院,遮掩了言侯想要在年终祭礼上谋刺皇帝的行为,悄然将夏冬带出天牢与死里逃生的聂锋会面,林林总总实在是不少。可以说,如果没有蒙挚的帮忙,很多事情都会困难许多,甚至无法完成,实在是梅长苏必不可少的一大助力。

《琅琊榜》人物志之蒙挚

关于蒙挚的人品还有一点非常令人意外又非常令人感动。蒙挚因为除夕之夜内监被杀一案被梁帝杖责二十,受伤之后回家休息,这时书中提到了蒙挚的夫人:蒙挚的原配妻子是自幼由父母择定的,出身虽然贫寒,却极是贤良。当年蒙挚从军离乡,全靠她在家奉养公婆双亲,因为曾小产过一次,之后就再也没有怀上孩子,不过蒙挚却并未因此纳妾,只是收养了隔房的一个侄子承祧,夫妇二人互敬互爱,感情一直很好。

身为朝廷一品将军的蒙挚,在没有亲生骨肉的情况下,居然都没有纳妾,而且与夫人互敬互爱,感情始终如一,实在是太少见了!太难得了!蒙大统领重情重义由此亦可见一斑。

前面说到蒙挚的存在还有一个主要作用——回忆前尘渊源和解释主角逻辑。《琅琊榜》这个故事的主题其实是比较沉重的,但是开篇的时候却甚是悠游,直到进入金陵梅长苏与蒙挚会面之后,作者开始将十二年前暗藏的旧事借助蒙挚之口渐次写来,才让人恍然大悟。同时,梅长苏的大量计划都要由蒙挚来帮忙实施。蒙挚毕竟是位武将,多数时候都不能立刻闻弦歌而知雅意,明白梅长苏的真实用意,所以原因和目的便需清清楚楚地解释给他听,其实也就是解释给读者看。

《琅琊榜》人物志之蒙挚

在这一点上我本人对作者没有任何意见,但是看到过一些读者就这个问题来批评作者,大意是说认为作者过于啰嗦,因为并不是什么都需要作者小心翼翼、不厌其烦地解释,读者才能明白。对于这个问题,或许见仁见智?可能是笔者本人心思简单迟钝同时又非常懒惰的原因,所以在我看来,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不给读者设置阅读障碍,让读者能够一次就流畅地理解所有内容,行云流水般地读完全文所获得的阅读享受远比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反复停下来思索要多许多。

最后想说说电视剧中被广大网友戏称为“萌大铜铃”的蒙挚蒙大统领。电视剧中的蒙挚与书中的蒙挚相比,在个性上多了一点不同——萌。我个人作为普通观众,跟广大网友一样,对此表示喜闻乐见,甚是认可。

小说影像化毕竟是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而不是简单地把文本变成有声读物,所以演员在合理的范围内,结合自身特质进行一定程度地发挥,反而会令角色更加立体丰盈鲜活饱满。

《琅琊榜》人物志之蒙挚

电视剧中的蒙挚除了依旧保有书中勇猛无畏、所向无敌的特性之外,在讨论问题和接受任务的时候,时常因为不能及时明白梅长苏、靖王和蔺晨的心思而现出一片迷茫不解的神情,令观众们忍俊不禁。那句“我又说错话啦”的口头禅更是不知给大家平添了多少欢乐。而在外一向严肃稳重的蒙大统领却会在看见梅长苏悠闲吃桔子并且没有打算与他分享的时候跟他说出“少吃点,给我一个”这样的话,令这一孔武有力的勇士形象破除了脸谱化的桎梏,而多了几分人情味,让观众倍感温暖。同时,对于整部电视剧偏悲壮和苍凉的主题也进行了些许调和,没有让节奏一直保持紧张和沉重,毕竟一张一弛,才是文武之道。

故事接近尾声处,誉王起兵造反,围攻九安山。战场上的蒙大统领威风凛凛,杀气腾腾,实不愧为大梁第一高手,第一勇将。几番交战最后退守猎宫的时候,面上满布烟尘和血痕的蒙大统领拔剑在手,登高一呼:“禁军将士们!拿起武器!此门是我大梁最后一道防线!现贼人正欲破门犯我大梁!谁愿与我合力杀敌?!”部将兵士纷纷响应:“我等愿意!愿意!”烽火狼烟,金戈铁马,尽显英雄气概,沙场豪情。

《琅琊榜》人物志之蒙挚

整个故事之中,虽然蒙挚在性格上没有大的起伏变化,但是有他这么不动如山地厚重地安稳地存在着,从头至尾始终如一地帮助着和心疼着小殊,对于小殊而言应该就是莫大的安慰和支持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