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朝第三十位君主——帝辛(末代君主纣王)

 陆一2 2018-10-01

商朝第三十位君主——帝辛(末代君主纣王)

帝辛
  • 商朝末代君主

帝辛(约公元前1105年―公元前1046年),子姓,名受(一作受德),沫邑(今河南淇县)人,中国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帝乙少子。谥号纣,世称殷纣王、商纣王。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帝辛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075年―公元前1046年。

帝辛天资聪颖,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之力,深得父皇帝乙欢心。帝辛继位后,重视扩张领土,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把中国疆域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国土则扩大到今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

商汤所建立的商王朝,除了商汤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以外,其余的多数时间国运不济,君与臣、统治阶级内部充满了杀戮。在经历了“九世之乱”之后,到了帝辛即位时期,已日薄西山,积重难返。

此时商朝西部,一个国势如日中天的诸侯国(周国),正对商朝虎视眈眈。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中,周武王率领诸侯联军击败商军,帝辛见大势已去,便躲进鹿台(今河南鹤壁),将多年来搜刮的美玉宝器堆在身边,命人放火焚烧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 本名

    子受

  • 别称

    受德、帝辛、纣王、商纣王、殷纣王

  • 字号

    谥号纣

  • 所处时代

    商朝

  • 民族族群

    华夏族

热点关注

解读真实历史的商纣王:雄才霸略,开疆拓土到达东海,被黑了三千年

谁是历史上被黑得最惨的帝王?不是秦始皇,也不是杨广,当然更轮不到曹操。和他们几位被黑程度相比,一直被认为是头号昏君和暴君典范的商纣王,才是真正沉冤了整整三千年。...

商朝第三十位君主——帝辛(末代君主纣王) 商朝文字

人物生平

帝乙逝世后,辛继位,这就是辛帝,谥号纣王。司马迁在《史记卷三·殷本纪第三》中写道:纣王“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是非不分);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狂妄自大);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北里之舞,靡靡之乐(荒淫无道);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残害无辜);而用费中为政,费中善谀,好利,殷人弗亲,纣又用恶来。恶来善毁谗,诸侯以此益疏(喜欢奸佞之臣)。面对纣王的暴虐,他的一些亲人想用“仁”与“德”的思想来劝谏他、启发他、感化他,结果“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论语·微子篇》)。纣王始为象箸时,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纣王不听箕子劝谏,箕子最终选择了无视暴君胡作非为、自己装疯作奴。

《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微子启是商朝帝乙的长子,也是纣王的庶兄。微子屡次进谏,劝阻纣王不要实施暴政,但是纣王就是不听。此时西伯侯姬昌不断修德建功,灭了陇国。纣王的大臣祖伊,忧祸患将至,把此事告诉了纣王,纣王却说:“我生于世上,不是有天命在吗?西伯昌虽强盛,又能把我怎么样?”微子料定纣王再也听不进去劝谏了,于是逃离了商都朝歌。纣王的叔叔比干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纣问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杀比干剖视其心,比干终年63岁。

为政举措

帝辛继位后,定都于沬,后改沬邑为朝歌(今河南淇县)。早在帝乙时,商的国力就处于衰弱阶段。帝辛在位时期,东夷叛乱,商朝派大军征伐。他继续发起对东夷用兵,打退东夷向外拓展,把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可结果却出现许多叛乱国。

帝辛对东南夷的用兵,并未保卫商朝的安全,反而加速了商朝的灭亡。

牧野之战

得知帝辛统治集团分崩离析,王族重臣比干被杀,箕子被囚,微子出奔,而商军主力远征东夷,朝歌空虚,周武王即率诸侯联军伐商。帝辛惊闻周军来袭,只好仓促武装大批奴隶、战俘,连同守卫国都的军队总计十七万,开赴朝歌以外四十里的牧野(今河南汲县)迎战。想不到这些大批夷人、奴隶组成的军队,忽然一夜之间哗变,溃不成军。周人居然不费吹灰之力,长驱直入,兵临朝歌城下。帝辛逃跑,退入城中,登上鹿台,把他的宝玉都穿戴在身上,在摘星楼自焚而死。帝辛死后,周武王象征性的用黄钺砍掉他的脑袋,妲己也被杀。

商朝第三十位君主——帝辛(末代君主纣王)

牧野之战形势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