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中国电网,69岁生日快乐!

 YXFPBQYZS 2018-10-01

今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9岁生日,祝您生日快乐!

今天,也是新中国电网69岁生日,祝您生日快乐!


此刻,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一座座电站、一基基铁塔、一条条银线汇成的复杂而精密的电网,正源源不断地将清洁电能输送到千家万户。



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家电网,

这是全球安全运行水平最高的电网,

它拥有世界最高电压等级和装机容量,

它消纳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清洁能源。


中国电网今天的一切成就源于新中国的成立,源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目前,它正以矫健的步履奋进在新时代,书写中国引领。


新生和成长

从城市孤网到省内电网互联

1949年,已经67岁的中国电力工业,依旧孱弱不堪。在战火的摧残下,当时的电力设备残旧,电网弱小孤立、运行艰难。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中国电网迎来了新生。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按动电钮,天安门前第一面五星红旗由电力驱动冉冉升起

新中国成立时,除了工业发达的上海拥有较大的城市电网,只有华北的平津唐电网以及当时唯一的跨省大区电网——东北电网。包括江浙地区,全国的电网格局基本上还主要是分散孤立的城市电网

全国35千伏及以上线路加起来只有6475千米,还不及现在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的百分之一;

35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约350万千伏安,不及现在220千伏及以变电设备容量的千分之一。

华北、华东、华中的最高电压仅分别为77千伏、33千伏和6.6千伏。

很多人都还没有用上电。电压稳定、电量充足更是无从谈起。

那一年,我国人均年用电量仅为7.94千瓦时,还赶不上现在许多人一天的用电量。

但这种电网弱小、分散、孤立的状态注定不会长久。

1953年,我国启动第一个五年计划。随着电力布局的改善和对能源的开发利用。作为主要基础设施的电网,开始有了较快的发展。

虽然基础薄弱,又有外部经济封锁。中国电网人硬是啃起了这块硬骨头。

1954年

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220千伏线路——松东李线投运,满足丰满电厂水电外送需要,确保了辽南地区恢复和发展工业的用电,也预示着共和国电力事业的崛起。

▲当时的国家邮电部发行编号特12邮票一枚,纪念220千伏松东李线建成

1958年,我国电网联网发展取得重要进展:全国初步形成了东北、京津唐、晋中、南(南京)锡(无锡)常(常州)、合肥、上海、鲁中、郑洛、赣南等地电网,陕甘川滇也围绕省会城市形成了电网。联网提高了供电可靠性,扩大了供电范围,也为完成“一五”计划做出了贡献。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电网互联的趋势仍然在继续加强。除西北电网外,各地逐步通过220千伏线路互联,以220千伏线路为主网架,以省域为主要供电范围的省级电网逐渐形成。

1972年

中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330千伏刘天关输变电工程建成投产,将刘家峡的电力送到关中和天水地区。西北地区初步形成了陕甘青电网骨架。


电力要联网!

从省级电网到跨省电网

1978年,全国掀起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浪潮,经济社会发展焕发了全新的生命力。电力作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各行各业需求旺盛。

为了将“电力蛋糕”做大,大型水电站葛洲坝电站和一批大型坑口火电站陆续兴建。

怎样将远离负荷中心的电力资源合理、经济地利用起来?

1979年5月,中国电力工业会议给出了答案——电力工业发展要走联网的道路。

当时,大家认为电网互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灵活:能够实现各电网之间的相互支援、互通有无,减少备用容量,实现更大范围内的水火电联合经济调度。

可靠:能增强抵御事故的能力,提高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水平。

高效:可以采用大容量、高效能的火电、水电和核电机组,加快电源建设速度并降低煤耗。

可持续:能够合理利用资源,有利于电力工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1981年

我国第一条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河南平顶山至湖北武昌输变电工程竣工。湖北河南两省联网加强,扩大了电网容量。中国成为世界上第8个拥有500千伏线路的国家。

▲500千伏河南平顶山至湖北武昌输变电工程

此后多年,中国电网以省级和跨省电网建设为重点。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逐步形成7个以500千伏线路为联络线的跨省电网——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川渝和南方电网。只有少数几个省域电网与周边电网互不相连。

跨省电网的形成,进一步促进了电力资源优化配置,为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全国大电网形成

中国电网技术领跑世界

电力联网的路线一直没有动摇,跨省电网绝不是新中国电网发展的终点。

电压等级的提高,加上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增长更加迅速,各区域电网的规模越来越大,需要更大范围的联网,以实现跨大区的资源配置。这一过程并非由人为推动,也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1990年

第一条±500千伏输电线路葛沪直流将湖北葛洲坝电站的水电送往上海,拉开了跨区联网的序幕。

1997年

三峡向华东、广东送电的输变电工程陆续开工,全国电网互联更是迎来了契机。

▲国家电网员工使用无人机巡视三峡送出工程

2001年

华北与东北电网通过500千伏线路实现了跨大区交流联网;福建电网与华东电网互联。

2002年

川电东送工程实现川渝电网与华中电网互联。

2003年

华中与华北电网联网工程建成投运。

2004年

华中电网通过三峡至广东直流输电工程实现与南方电网的互联。

2005年

山东电网联入华北电网;西北与华中电网通过灵宝背靠背直流工程实现直流异步互联。

建设全国一张网,难度在增加,进程却没有放缓……联网的方式不仅仅有直流,也有交流。

2009年

3根长达32千米的500千伏海底电缆成功穿越琼州海峡,海南岛用上了大陆电。

2010年

新疆与西北750千伏联网工程投运,“疆电东送”开始起步。

2011年

青海—西藏±400千伏直流工程投运,西藏与西北电网实现异步联网。

▲ 国家电网员工在验收青海—西藏±400千伏直流工程

2014年

川藏联网工程投运,结束了西藏昌都地区长期孤网运行的历史。

2011年青藏联网工程的建成投运,标志着除台湾省外,中国各省域电网全部实现联网,全国形成了电网互联的格局。

互联、互通、互供的大电网覆盖了城市、乡村,绵延至高原、沙漠和孤岛。

“这真是一个伟大的世纪工程。”正如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所说:“如果你现在到西藏,在夜晚,拉萨的八廓街灯火通明,和内陆的大城市没有什么两样。再到国外看到一些发达国家的老旧电网,真为我们国家的建设成就而自豪。”

伴随着全国联网的步伐,中国拥有了世界上最高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特高压的诞生,将中国电力推向世界之巅,更是让大电网的资源调配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2009年

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建成,中国在全球率先进入特高压时代,实现了华北、华中特高压交流同步联网。

▲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

2010年

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建成投产,西南水电向华东地区光速奔去。从此,中国电网全面进入特高压交直流混合电网时代。


目前,国家电网特高压建成八交十直,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特高压骨干网架正在逐步形成。

事实证明,只有全国一张网、一盘棋,才能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西电东送、北电南供才能实现。

从1978年到2017年,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增长了29倍,变电容量增长了147倍。

2017年,全国跨省交换电量超过1万亿千瓦时,与2003年相比增长了8倍,占到全社会用电量的六分之一。

预计到2020年、2025年和2035年,国家电网跨区跨省输电能力将分别达到2.5亿、3.6亿和6亿千瓦,满足清洁能源装机6.5亿、9亿和15亿千瓦发展需要。


全球100多年和新中国69年的电力工业史一再昭示,电网这一迄今为止最为复杂的人造系统遵循着这样的规律:

电压由低到高、不断提升;

电网由小到大、不断互联;

交直流协调发展,缺一不可。




祝福伟大的祖国!

祝福走进新时代的中国电网!

向所有为中国电网建设运营作出贡献的人

致敬!

向所有国庆假期坚守岗位的电网员工

致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