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带卧波

 苏迷 2018-10-01

  姑苏一叶

  横卧在古运河和澹台湖之间的玳玳河上的宝带桥有故事。

  苏州桥多,“红栏三百九十桥”,其中宝带桥最著名,它与赵州桥等并列为中国四大古桥。1962年,中国人民邮政出了第50套特种邮票:古代建筑——桥,宝带桥列入其中,其他三座桥分别是:安济桥(又名赵州桥)、珠浦桥、程阳桥。

  宝带桥又名“长桥”,桥身长,全桥长达316.8米,最大桥孔处净跨就有6.95米;桥孔多,由五十三孔连缀而成。从前有苏杭对开的游船,船从苏州出发,大约行驶半个钟头光景就可以看见宝带桥的倩影,经过时,乘客们纷纷以细数宝带桥孔为趣,可竟无人数清,有人说是五十二,有人说是五十四,老苏州甚至有称它“五十二三环桥”。周瘦鹃先生将宝带桥的桥孔比作“情郎心”,他写了一首诗,“卧波五十三环洞,烟雨迷离数不清,恰似郎心难捉摸,情深清浅未分明。”其实,苏州最长古桥并非宝带桥,从前吴江还有垂虹桥,垂虹桥有72孔(元代时99孔),可惜,上世纪六十年代倒塌后,未能修复。

  宝带桥结构精巧,全桥用坚硬素朴的金山石筑成,其设计不同于江南常规,不取“垂虹架空”的石拱型,而设计为“宝带卧波”的长堤型。在工程技术上,它使用的是柔性墩,所谓柔性墩,是指建桥时为保证桥梁的牢固,施工前要在水中打下木桩,然后在木桩上放置桥的基础石,再安放桥的墩身,可防止多桥孔连锁倒塌。它的砌拱法,既不同于赵州桥的单拱并合,也不同于卢沟桥的条石弧砌,而是采用了结合两者之优的“多绞拱”,这在古代建桥史上是极罕见的。

  宝带桥历史悠久。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将江浙的粮食和物产大量运往京都。到唐代,漕运已空前繁忙,但苏州到嘉兴的一段运河,为南北方向,满载皇粮的漕船在秋冬季节要顶西北风行进,不背纤是很困难的。可是,纤道在澹台湖与运河交接处,却有个宽约三四百米的缺口,需填土作堤,一旦填土作堤也就切断了诸湖经吴淞江入海的通路,以桥代堤,势在必然。在南昌留下滕王阁的王仲舒,作为苏州刺史,为保证漕运的顺利畅通,决计下令广驳纤道,建桥湖上,并且捐出自己的玉质宝带以充桥资,宝带桥因此得名。宝带桥自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动工,历四年而建成,船工纤夫皆受其利。桥建成后,屡经兴废,唐、宋、元、明、清五代曾六次重建、重修,明正统七年重建,建成了今天的样式。

  宝带桥诗情画意。若是中秋之夜,明月当空,荡舟于澹台湖面、宝带桥旁,桥孔倒映,恰似月圆。53个桥孔出现53个月影,孔孔相连,月月交映,是“宝带串月”的一大盛景。其实这盛景多为想象,行春桥才9孔,看到“石湖串月”景象不过40年一见,更何况53孔的宝带桥呢。但这并不妨碍文人墨客赏景赋诗。就连南巡的乾隆,也在此风雅一回,写下《过宝带桥有咏》“,金阊清晓放舟行,宝带春风波漾轻。空五十三易疏泄,涨痕犹见与桥平。”

  横卧在古运河和澹台湖之间的玳玳河上的宝带桥有故事。澹台湖与孔子弟子澹台灭明有关。澹台灭明何许人也?其人字子羽,鲁国武城人,拜孔子为师时,孔子见他长相丑陋,认为没多大才能。后来,澹台灭明往南游学到吴地,在现在澹台湖的地方结庐修学,跟从他学习的有三百多人,他有一套教学管理制度,影响甚大,是当时儒家在南方的一个有影响的学派,其才干和品德传遍了各诸侯国,孔子听闻后感慨:“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由于地理的变迁,澹台灭明当初结庐的地方陷落成了一个湖泊,后人名为“澹台湖”,宝带桥的另一头,还有“澹台子祠”。

  2001年,宝带桥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它又作为中国大运河重要遗产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