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首诗的一开篇就是千古名句,知道整首诗的人却是寥寥无几

 咖啡色的人 2018-10-02

公元759年的春天,杜甫去东京洛阳探望之后,返回华州。因为在这前不久,唐朝廷军队与安庆绪史思明的叛乱军队在相州大战,遭到惨重损失,洛阳、 渔关一线再度陷入兵荒马乱之中。在接近华州治所,有一位杜甫的老朋友,因为朋友离开动乱的中心地带已经比较远。杜甫在经过一路奔波, 目睹了途中的种种 乱离景象之后,又来到这位朋友家里,度过了一个相对平静的夜晚,并写下了一首千古名篇。

全诗如下: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这首诗名字叫赠卫八处士。这首诗和杜甫的传世名篇“三吏三别”写作时间相去不远,在内容和风格上却是独具一格。卫八是杜甫好朋友,因为在家族之中排行第八,所以称为卫八,处士是指未做官的读书人。

“人生不相见,动与参与商”,后人经常引用这句话来形容人久别重逢的不容易。天上的参商二星一东一西,此升彼落,永远不能相见;人生的会面之难,就像参商二星一样。诗的开头,就把强烈的人生感慨带入诗篇,明明是相见,却从不见写起。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诗经》里有'今夕何夕见此良人'的话。这里用了'今夕何夕'便把'见此良人'的意思囊括进去了。而在'今夕何夕'中间加一个'复'字,感叹的意味更加沉重。诗人激动地说:'今夜究竟是怎样一个值得纪念的夜晚,能和您共对烛光、聚首长谈啊!'烛光所能照临的范围是很有限的,所以'共此灯烛光'给人心理上的感觉也就更接近、更亲切。从艰难和久别中突然进入此种境界,真有如梦如迷之感。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久别重逢,共对烛光,自然首先会注意到对方容貌的变化。别离时都是年轻少壮,但今夜烛光却照出彼此斑白的鬓发。这两句本来可以用直陈的方式进行叙述,但诗人用了'少壮能几时'这样设问的语气,就增加了文字的波澜,表现了深沉的喟叹和惊悸不安的心情。这正是旧友乍见时,由外表变化很自然地引起的人生感慨。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访' 是询问打听。旧友相见,除慨叹自身变化外,紧接着又不免要询问到到有关亲朋故旧的下落,但不问则已,一问却有半数已不在人间了,这使彼此都不禁失声惊呼,心中说不出的难受。按说,杜甫这一年才四十八岁,在一般情况下何至亲故已经死亡一半呢?这是有安史之乱作为背景的。如果说诗篇开头的已经隐隐透露了时代气氛,那么这种亲故半数死亡则明显地反映着一场干戈乱离。'惊呼热中肠',已经由'少壮能几时' 的一般人生感慨,转为对时代乱离的又一次惊心而痛切地回顾了。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哪里想到二十年之后,还能再次走上您的客堂。这里'焉知'二字含意值得琢磨,好像是庆幸未曾想到能够如此,又像是厩叹人世艰难,怎能想象二十年才得见此一面。这是忧喜交并,两方面的意思兼而有之。既包含能够活到今日的幸存的欣慰,又带着痛伤。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如果说上两句感情已转向轻松,那么这两句就有进一步的发展了。孩子们把诗人作为父亲的挚友来尊敬,也可能是出于礼貌,但怡然而敬,就不止出于礼貌了,因而让人感到亲切和由衷的喜悦。这里写孩子们天真的态度和问话,正是反映了朋友对白己的情谊。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孩子们同诗人还没有说完话,就被他们的父亲叫去张罗摆酒待客的事儿了。从'问答乃未已',可以看出孩子们和远道而来的客人谈话兴致之高;而不等话说完,就差遣孩子们去摆设酒菜,则又表现主人急于要设宴为朋友接风洗尘。这两句语气紧凑,表现出热烈而匆忙的气氛。

'夜雨剪舂韭,新炊间黄粱',有人说,简单的饭菜表现了处士加风。这自然是不错的,但战乱给中原经济带来的严重破坏,恐怕也是重要原因。不过,这种只是随其所有而待客, 倒是最能体现老朋友之间的淳朴友谊。黄粱的米饭香软可口,初春的韭菜,更是鲜嫩而芬芳。春夜沉沉,细雨笼罩的茅屋里,当这种饭菜的香气似乎随着灯烛的光影,满室弥漫的时候,这屋子该是显得多么温暖和足以令人陶醉啊!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在春雨之夜端起酒杯话旧,一般似乎应该是慢慢斟酌,但主人强调会面困难,几乎不让客人停歇,一连就劝了十大杯酒,这正是主人内心不平静的表现。主人尚且如此。而曾饱经乱离,如今又处在动荡不安之旅途中的杜甫,心情的激动就更不用说了。所以一举十觞也不觉醉。诗人似乎要通过慷慨地接受劝酒来表示对于故人深情厚谊的无限感激。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山岳,指西岳华山。诗人想到明天还要登程赶路,刚刚见面,又将离别,一别之后,世事茫茫,彼此境况如何,就不得而知了。极言明日一别,后事难料,正见出今夕相会之乐。世事茫茫之感,平时固然也有,但战乱年代更甚,末句的感既,正带着战乱在人们心灵上的投影。

这首诗将干戈离乱产生的悲愤与生活之中的温暖夹杂在一起,通过沉郁顿挫的文字,让生活美和人情美在一个干戈离乱的时代发出光彩,引领人们向往光明与温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