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洪劫——为大禹治水3938年而作

 善信慧兵 2018-10-02

大洪劫——为大禹治水3938年而作

息壤一词最早见于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最后的《海内经》卷。

原文是: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大约在5000年前至4000年前的时空节点内,地球上有没有发生过大洪水?说没有,为什么在世界很多国家,都有大洪水的传说?这毕竟是人类有始以来最大的民间传说。为什么不是大火、大地震、大风等其它自然灾害?在这种全球人类还没有“电讯”的沟通年代里,单一的大洪水传说同时期出现在各国的民间和人类共同的记忆里?如西方的《圣经》和亚洲的《山海经》等文字记载。如果没有强烈的对人类产生强大冲击力的灾难,人类也不会产生这种刻骨铭心的共同记忆。大洪水有多大?答案是,几乎灭绝人类!乘坐“诺亚方舟”的人,在洪水滔天的汪洋上但又无可求助的漂流中,个中滋味能用语言表达吗?留下的只能是刻骨铭心!亲人的诀别,家园的毁灭。以及我漂向何方?这种经历的共同灾难必然烙下共同记忆。活下来的人,会这样告诉子孙,你要记住,大洪水把人都淹死了,我们是唯一活下来的人,要永远记住,要让子子孙孙记住,一代一代传下去,传下去,千万不能忘记,不能忘记!亚洲的女娲娘娘(活下来的人)在躲过洪水的高山上,在忙碌的炼五彩石去补天,堵住天上的水,她还要坐下来捏出小泥人儿,捏个男的,再捏个女的,让人类繁衍下去。另外一个质疑,这场大洪水的突然爆发是什么力量引发的?是天上下的?是冰川的融化?这两种因素都是地球自然力量,是有限的,特别是没有强大的后发力支撑,所以不太可能。那到底是什么力量呢?科学界一直争论不休。有的科学家提出地震说,星球撞击说,海啸说等不一而足,其结果是仍无定论。

答案突然有了转机,时间1999年,地点青海省,内容喇家遗址考古。确认在中国上古时期发生过大洪水,列为2002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喇家遗址就是现实版的“东方庞贝”。大禹治水不是神话,是真实的历史。

在3938年前,也就是公元前1920年的一天,在青海省民和县喇家人类聚居区突发强烈地震,地震造成积石山大规模山体滑坡。在6-9个月的时间里,不断的滑坡山体将黄河上游的积石峡水道堵塞,形成了约达160亿立方米的堰塞湖水量。急速上涨的湖水冲垮堰塞湖,巨大的洪水在高达3000米的落差下,如脱缰的野马捲起了滔天巨流,以每秒50万立方米的流量一泄千里。洪水经过时,天上乌云翻滚,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大雨倾盆瓢泼,伴着声声霹雳,没有了白天和黑夜,只有闪电的青白光束照出浪峰滔尖上无数伸手挣扎而冤死的灵魂,电光照处,一张张惨白僵硬的脸瞪着如炬而惊恐的双目,随着巨流而上下起伏。那“呜呜、嗷嗷”的悲鸣呜咽声,伴和着炸雷声,低吼的涛声,交织成一曲传来世界末日的魔窟丧乐,在摧枯拉朽的风声中,飘荡在天际。

这股冲垮积石峡堰塞湖的巨流,以排倒海之势,四散开去,直奔东南大地。洪峰指处夺黄河,奔汉水,复淮渎,卷长江,一路势如破竹。三日过后,洪峰入海,滞流之水在上古大地形成一片汪洋。普天之下,没有了土地,田园尽成泽国,生命或为鱼鳖。那侥幸逃往高处的人,在孤岛上形单影只,以捞鱼虾,以草根树叶度日。洪水前夜,千里之外的洪流还未冲到太行山下,天突然黑了下来,四周死一样的沉寂。一个洪亮的声音从空中传来,正在处理公事的尧帝听见一声“孩子,还不快逃,大洪水来了!”尧帝顿时惊出一身冷汗,他知道,这是从天外传来的祖先的声音。尧帝急忙带领族人迅速往高地转移,可怜其它部落尽被洪水吞没。望着眼下这一片汹涌澎湃的洪涛,狂风大作,乌云翻滚,眼前漆黑如幕,只有那“咔嚓”的霹雳和那不停闪耀的电光,照出族人个个被吓得惨白的面容,尧帝仰天叹道,天灭我族矣!这时,司水官鲧趋至尧帝前道,陛下,如此大洪水乃万年一劫,生灵不得幸免,今吾族得免,乃属天意,感谢上苍有眼,先皇轩辕有德,唯佑我族幸存,望陛下宽心节哀,以图后谋!尧帝指着大洪水说,这么大的洪水,插上翅膀也难逃,我们吃什么,喝什么?鲧答道,作为司水官,我虽无能力挡住这万年一劫的大洪水,但尚存被救的希望,陛下不必多虑。尧帝道,有什么办法?鲧答,此乃不可说,不可说也。说罢只见鲧一跃升天,不见了踪影。他知道天帝的御库内存有“息壤”,可阻挡洪水泛滥。此时若打报告去取,天帝决不会答应。为什么?大凡天下之灾害,皆奉天帝之命而为,此节骨眼上找天帝,等于找板子打。鲧管不了那么多,只好窃取。鲧悄悄溜进御库,偷得一块方寸大小的“息壤”,飞身下凡而去。

鲧见到尧帝后,才原原本本将窃“息壤”的事报告了一遍。尧帝也未加思索便命鲧快去堵水说,“还等什么”。一声令下,只见鲧将手中“息壤”从大块中掰下一小块扔向滚滚而下的大洪水,那洪水被快速生长的“息壤”一下子堵了起来,上游之水逐渐增高,几乎与天齐。此时天庭里天帝正在笙歌嘹亮,舞女翩翩而起,蟠桃琼浆,酒酣耳热之兴。忽然间,宴席之下,案几孔洞中,冒出水流浪花,满朝文武皆大惊失色,大呼道,天庭怎么会有大水涌动。此时,只见四海五湖龙宫的九大龙王齐聚天庭告曰,天帝为我们做主,这水也太大了,把我们九大龙宫冲得东倒西歪。天帝即问天眼神君,下界是何妖孽作怪,速速报来。天眼神君定晴向下界看去,只见一壁直立万千仞,水涨而壁更长,快戳向天宫了。天帝此时已六神无主,结结巴巴地吼道,是何神物,如此利害,快快查明。天帝正欲派各路神仙去查,只听御库官慌慌忙忙跑来报道,陛下,不好了,御库里少了一块“息壤”。天帝大怒,你是怎么看管御库的,竟然让人偷去“息壤”。“息壤”乃神土,他随水而长,这如何是好?只见太白金星在那掐指一算说,此土是下界司水官鲧偷窃,让他还回就是了。天帝大怒道,快传尧子前来,问他是如何管束部下的?尧帝接旨后,遂上天庭。他见天庭一片汪洋,知道闯了大祸,赶忙跪下道,陛下息怒,在下也是没有办法,这次洪水也太大了,黎民百姓都淹死完了……天帝怒道,大胆,少在这里哭丧。随即口谕宣旨曰:本宫降旨:“尧子治族无方,纵下作乱,窃神土以挡万劫之水,违反天条,革除尧子王位,让于舜。处鲧极刑,收回息壤,以敬效尤,上谕。”这时在尧帝部落里,族人不知尧帝为何被宣旨上天,只有鲧心中有数,为了救百姓,窃“息壤”惹下大祸,也只好自认倒霉了。他已知自己大限将至,但心有不甘,又偷偷从息壤中掰下一小块藏于袖。他将儿子大禹唤至跟前说,吾儿,此有一土,掰一尘可成千里沃野,节约着用,更不可让外人知。大禹问,此为何土?鲧答,可以自己生长的土,你无须多问,日后便知。鲧叮嘱后,揣上收回的一块息壤,自去天庭复命去了。

鲧收“息壤”之时,被阻之水,从天而降,其水量之大,威力之烈,毫不逊色于第一次洪峰,反而造成了次生灾害。真是洪流盖洪流,汪洋加汪洋,泽国摞泽国,比害何极也!

鲧赐死后,洪水滞留天下,除高山峰峦,无一片土地。舜召集族人说,洪水未退,水还得治,否则人无田可耕,畜无地可养,奈何!众族人共举说,禹有德望,可让禹治水。舜似有难色,问已禅让退位的尧说,太皇、让禹治水,可否?尧问,禹是鲧的儿子吗?舜答是,继而又说,不能因其父获罪而殃及有才德的人呀!尧说,我还没有那么狭窄的心胸,听众人的意见,众族人高呼,有禹之德,用禹之才,天下救矣!

舜帝敕封大禹为司空(位次三公,掌水利、土地,与后来六卿相当)主治水重任。禹设治水指挥中心于阳城(今登封市告城镇),舜即位后,为躲水患迁新都于平阳(今山西襄汾县陶寺村)。禹号召部落族人男壮丁尽皆参加治水大军。禹根据其父治水失败的教训,让大家群策群力,很快制定出 “劈山引水,泄洪入海”以疏导为主的治水方案。此时,有白衣秀才(白龟)向禹献上“河洛图”,解决了河道分布流向和测绘技术难题;有红衣武士(巨灵神)献上“开山斧”,可做劈山利器;又有黑衣壮士(龙王)献上“定海针”,此针可使洪水截放自如。一切准备就绪,大禹将1000壮士分为北、中、南三路治水大军,每路为300人。大禹率中路军,以治理水患最严重的淮渎流域,由尧的儿子丹朱代行中路治水大军司工长。北路军由士官皋陶率领以治理黄河水患,南路军由秩官伯夷率领,以治理长江汉水水患。除以上各路大军奔赴各自的地域后,大禹怀揣“息壤”,秉持“三宝”,亲率100人组成的司工预备,作为巡视勘验的技术支撑,专门治理那些高难度的水患工程。作为预备力量,并随时听令三路大军地及时召唤。他由都城平阳誓师出发,率司工预备出太行,跨大漠,终到今青海上古西凉。他首先到此次大洪水发难之源头——青海黄河积石峡。大禹站在积石山之巅,望黄河之水,咆哮穿峡而过,峡壁夹江而立,峡涛拥雪,如万马奔腾,大有气吞山河,浪捲日月之势。更有那阴风呼号,神泣鬼嚎,天地为之变色。面对此情此景,大禹不禁脱口而出:地险天成兮第一关,岿然积石兮出群山。登临慨想兮神入泽,不尽东流兮日夜潺。看过大洪水源头后,他又率众越祁连,过贺兰,直下东南直奔上古豫,看到伏牛山被洪水围困,2260米的玉皇顶直露一峰尖。大家想,是何山将洪水阻滞不能东流呢?大禹一想,此定为轘辕山(今中岳嵩山)所阻。因东南只有此山最高,大禹命司工们手持劈山大斧,将轘辕山劈开,洪水旋即奔腾往东泄去。禹率大军逐水至今安徽淮山,司工们用斧将此山劈为八段(即今天淮南八公山)洪水继而东泄,遂使上游涂山(今蚌埠)部落得救。涂山氏部落为上古时在东南的最大族群,他们见是大禹率治水大军,救了涂山人,涂山人感动万分,献上美食,臣服大禹为王,又献涂山女嫁大禹。大禹说,余有重任担在肩上。推辞不受,涂山人山呼大王,皆跪不起。大禹只好说,娶涂山女娇为妻,余可答应。舜帝在前,立我为王不妥。涂山人不再勉强。大禹知道,任务还很重,父亲的嘱托尚未完成。大禹率军告别涂山女,继续征程。这时北路军捷报传来,黄河因泰山阻隔,改道淮河入海,倒也顺利。南路军循汉水,劈秦岭,直下长江。至此,第一阶段历时六年的疏通河道工程基本完成,南北两路大军暂时撤回平阳。江淮河汉只留下中路军,继续战斗在上古豫洪水肆虐最严重的淮渎流域。大禹率司工预备100余人继续勘验各路治水效果,对那些地形复杂,工程难度大的遗留问题进行“会诊”,制定方案,以达到对问题的根本解决,不留后患。并对南、中、北三路治水大军已经完成蓄水和泄洪的江河湖海工程进行验收,看看达标没有。

自从大禹率队伍从涂山(今安徽蚌埠西郊)出发,与新婚才四天的妻子涂山女娇作别后,乘独木舟,日夜兼程扬帆一路往北,到达黄河流域,看了一下海河、呼沱河泄洪工程。但滞留洪水有的早已归河道而流淌,河岸外仍是沟深洼阔,滞留不去。放眼望去,除高山、土丘露出顶端,大片土地早已变成深堰莫测的滞洪区。管窥之下,大禹明白,东南半壁江山尽成汪洋了。此时大禹突然想起,父亲鲧曾给自己一块能够生长的土,这才猛然醒悟,这不是传说中的“息壤”吗?天下百姓有救矣!大禹用手捻出一尘,抛向水面道,是水就变土,蓄泄各有利。从此上古“徐、青、兖、冀”四地变成今天的华北大平原,包括今天的河北南部,河南北部,江苏、安徽北部、山东西部的大面积土地。留下白洋淀,微山湖。这时只见春风掠过大地,一片葱缘,河岸边杨柳依依,大有山河重整的新气象。大禹和司工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治水的信心更足了。他们又乘上独木舟向西进发,折回到黄河上游的上古“雍、梁”地界,再看看下泄洪水的效果,上游情况如何?但见眼前,高耸的昆仑山下,太行山麓黑水、渭水、汉水奔腾着东去南下,然河外仍是洪水肆虐,滞留不去,大禹用手从“息壤”上捻下一尘,撒向洪水,即刻在渭水边顿现800里秦川,一片草原,留下一汪大湖,它就是今天的青海湖。包括今天陕西中南部,甘肃东南部、宁夏南部、青海大部。春风掠过,牛羊草低,胡杨展枝,谁说春风不度积石峡!大禹一行治水队伍乘舟南下,到了上古“荆、扬”。见汉水南来,长江东去,遂将“息壤”捻下一尘,抛向江河两岸的洪水,江汉大平原顿时显现,留下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以上包括今天的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的大片土地和淮海平原。大禹又率队转而由长江北上,决心解决这次大洪水灾害严重的中心地带,上古“豫”洪水滞留区。

在大别山北麓山脚下,向北遥望,浉河、竹竿河、潢河、史河、灌河、淠河、汝河、洪河、颖河正是千流归淮。再望滞留洪水仍是一片汪洋。他们循浉河进入淮河上游,大禹正欲抛出息壤,不想一阵猛风袭来,打翻了16只独木舟,沉舟于今息县月儿湾等沿淮水域。此时上古豫之淮河流域忽然洪水无有踪影,已变成了一望无际的淮北大平原。当禹再去寻找那块息壤时已颗粒无存。这时,有人飞马来报说,舜南巡客死他乡、葬于九嶷山。朝堂不可一日无君,现在平阳诸大人会同四岳各部落酋长聚集在涂山(今安徽蚌埠西郊涂山)召开会盟大会。由于大禹治水有功,又救了各地部落的百姓,大家一致推举你为盟主,等你主持大盟会。大禹无奈,只好向司工及南路治水壮士们说,息壤最后落在了这里,这里土地会比其它地方肥沃,适宜农耕,更重要的是,你们要守住这一片息土,今后你们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是息土救了天下万民,息土的根今天就在你们脚下,将来不管世道如何变化,不要忘了一个息字。言罢,大禹向众人挥泪作别,便乘舟东去涂山会盟,成立了上古时期第一个大一统的夏王朝,最终以风雨13年的艰苦劳动,以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毅力,完成了天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荆州、梁州、雍州、豫州、徐州、扬州、青州、兖州、冀州)”的历史使命。

大禹建立夏王朝后,没有忘记跟随他赴命治水而至今坚守息土的壮士们。他下旨把涂山部落的一部分男女调到上古息,与留下的司工们相结合或组成家庭,繁衍生息。

2000多年前的夏、商、周各朝君王都没有忘记滞留在息土的治水壮士们,如是商朝武丁王南伐荆楚,这里被分封为息方国,息人镇守商朝的南大们。周公旦分封诸候,将息方国改为息国,并封其子羽达为候爵。当万民取姓时,息人便以息壤为姓,后来者又以国为姓。一个息字,千古不变,如没息壤,何来息国,又何来息姓始祖?追根求源,息族后裔实为有禹部落率治水大军之后人,即夏朝直裔是也!

(符庆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