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小蝌蚪」过关吗?5个方法自查一下

 菜馆跑堂 2018-10-02

上小九的车 每天涨点健康知识 


中国TOP 100医院健康科普




都说「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想要孕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男方的精子质量至关重要。


但近年来,男性的生殖能力受到极大的挑战,精子数量与40年相比已下降了一半还要多。据统计,我国每年就有700万的家庭,是因为男性精子质量差而发生不孕不育。


「一旦男性在x生活过程中没有问题,在面对『不能生育』的问题时,往往会把原因归咎于女方,但殊不知,虽然x生活中『生龙活虎』,实则早已外强中干。」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祝亚桥表示,评判精子是否优质?不仅仅局限于外在生殖健康的这条基本线,内在更为关键。


祝亚桥  主治医师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生殖医学中心 


1

 我想知道过关不,怎么查?


不去医院的前提下,其实在家用肉眼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1、看精液量:正常范围是2~7毫升


男性每次射出的精液量是否正常,是判断精液是否优良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


正常的精液成分有精浆和精子组成,精浆包括前列腺液、睾 丸分泌液、附睾液等液体,精子的含量只占到5%。


如果一次的量少于2毫升,则意味着精量过少,甚至是患上了少精症,排除短时间频繁射的因素外,多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排精的通道出现了梗阻,需手术解决或寻求人工授精。


但需要注意的是,射出量也不是越多越好,如果单次超过7毫升,一个原因可能是长久未发生性行为,储备量充足,还有一个原因则是,存在精囊炎、前列腺炎等炎症疾病,造成了分泌物较多,这个时候增多的量为精浆的量,造成精子的密度降低,精液容易从女性的体内流出,影响受孕几率。



2、看精液颜色:正常为乳白色


观察精液的颜色,也是一项不错的判断精液是否正常的方法。


正常的精液的颜色应该为乳白色或者是灰白色


如果精液透明,多为无精子症或少精子症,如果颜色呈现纯白色,则表示精子浓度较高或精液中含有白细胞,如果呈现黄绿色,则意味着存在炎症感染,如果出现褐色、浓茶色,一般是血精,则需要到医院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长时间未射,一般射出的精液会呈现淡黄色,老年男性精液呈现暗黄色。



3、算精液液化时间:15-30分钟内


在男性的精囊腺中有一种凝固酶,它的作用是让我们刚射出的精液呈黏稠的胶冻状,但在15分钟后,30分钟内,又会在前列腺液化酶的影响下,凝固状态的精液开始液化,液化后的精子可恢复正常的运动。


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如果精液在30分钟后甚至1小时后依然不液化,说明流动性不好,精液属于异常表现,有可能是疾病导致,也有可能是前列腺分泌的液化酶功能低下,需进行治疗。


同样如果射出的精子完全不凝固,也是一个问题,虽然精子的流动性会比凝固的精子高,但很容易在进入女方体内后又倒流出来,影响受孕。


4、摸精液黏稠度:正常拉丝因小于2厘米


射出的精液感觉下它的粘稠度也有利于判断精液是否正常。


一般等射出的精液液化后,可以用手轻轻的触摸一下,看它是否形成精液丝,正常来说,拉出的丝会小于2厘米。


如果精液拉丝的长度高于2厘米还不断的话,则可判断为黏稠度过高,精子活动度低。



5、闻精液气味:正常来说不会臭


精液的气味比较模糊,对于这种特殊的气味,有的人会感到难闻,有的人却认为令人兴奋。


但如果你发现射出后的精液是一种恶臭的感觉,则很有很能是泌尿生殖系统出现炎症或发生问题,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


除了这些肉眼可看到的端倪外,要想真正的了解精子质量问题,男性到医院进行精液常规检查和精液生化检查等简单检查就可以详细全面了解了。


2

 不过关?可以「养」


如果自测精子质量不过关,这种波动极有可能是与男性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有关,改变这些不良因素,好的精子也可以「养」出来。


专家表示,首先调整日常的生活方式,比如戒除熬夜、烟酒等不良嗜好,适当的减少工作强度,避免过度的紧张,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避免久坐、手机电脑辐射,都有助于提高精子的质量和存活率。


此外,还可以选择性的吃一些 「益精」食物,提高欲望,增强精子活力。 例如富含锌元素的食物,如豆类、大白菜、牛肉、蛋类、牡蛎。


动物内脏含有较多量的胆固醇,适当适用可增强性功,鳝鱼、海参、墨鱼、章鱼、木松鱼、芝麻、花生仁、核桃等食物富含精氨酸,能够增强精子的活动能力。


这堂课上完了,小九觉得,如果以后有人问起:「你在养什么?」这个问题时。有些男同志可以回答道:「……养小蝌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