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旅七十國 王文靜 惠中寺「未來與希望」講座

 老實修行360 2018-10-02

行旅七十國 王文靜

2018/06/04 王文靜 - 惠中寺「未來與希望」講座

本文主要來自於演講者  部分來自於網路

「我生命的精彩來自於擔任記者,生命的溫潤是來自於孩子,生命的甜蜜來自於先生。」

我很幸運選擇一份讓我人生過得很精彩的工作!---王文靜

王文靜歷經雜誌、廣播、電視三大媒體,擔任過廣播主持人、記者、電視台新聞部主管、總編輯至今商周執行長,但記者工作還是王文靜的最愛。記者工作開拓她的視野,她曾橫跨歐、亞、美、非等五大洲,採訪過上千位政商名人。這讓她能在年輕時候就看到世界的多樣性,跟比自己年紀大很多的人交換看法,讓她後來在做管理職,總編輯和CEO的角色時,比別人更快進入狀況。

1. 生活於類單親家庭

「父親多年來都是我心裡的靠山」

不是單親卻是類單親,因為母親在「媽媽」這個角色位置上幾乎是缺席狀態,長年在賭桌上流連,四色牌、六合彩對母親從有怨到理解到放下但是爸爸父兼母職給她的是滿滿的愛也因為父親愛帶著孩子旅行,從小學會在旅行中聽、看、思考。

2. 有短期記憶障礙問題

因為記憶有問題,較長的字串記不住,導致大學聯考落榜。大學聯考的挫折,或許是生命當中最大的祝福。認清自己唯有更努力,才能翻轉人生。最後體認到自己雖記憶有問題,但邏輯思惟強,養成閱讀習慣是單一主題、專注於一個方向涉獵研究。

深愛旅行,行旅七十國,但因為講座時間有限,以下四主題分享。

(一)  探索無人群島

一八三五年,二十六歲的達爾文在南美加拉巴哥群島停留五週,在幾無人跡的島嶼間,他觀察到雀鳥的嘴喙由攝食不同而產生物種演化。此發現促成他提出「演化論」,成為史上最偉大的生物學家。為了一睹海鬣蜥、象龜王文靜循著達爾文的路線,從台灣搭五趟飛機,再轉船,終於來到這個野生動物的天堂。

海鬣蜥(學名:Amblyrhynchus cristatus),又名加拉帕戈斯海鬣蜥或鈍鼻蜥,是僅出沒在科隆群島的鬣蜥科物種,獨有在海中生活及覓食的能力。牠們分布在群島的所有島嶼上。牠們主要棲息在岩石海邊,但也會出沒在沼澤及紅樹林。---維基百科

海鬣蜥經常沿著海島的海岸線尋找被海水沖上沙灘的海草、甲殼類動物。海邊的礁石上附著的各種軟體動物,也是海鬣蜥的美味。海鬣蜥還經常下海去捕食。海鬣蜥吃食海藻的時候會攝入超量的鹽分,不過,海鬣蜥可以通過一種特殊的方式將多餘的鹽分排出體外。海鬣蜥的鼻子裡有一個特殊的部分叫作鹽腺,它可以在咀嚼過程中,將嘴裡食物中過量的鹽分分離出來,然後排出體外。所以,有的時候,人們看到海鬣蜥在打噴嚏,噴出白色的晶體,實際上是在泌鹽。---百度百科

裝死也是一種本事

海鬣蜥很強,可以潛入九公尺深的海裡,在海流中用利爪抓住海底爬行,以便吃到海藻。當食物不足時,身體可以依需求縮小20%。遇到強敵時甚至可以裝死45分鐘,等待敵人離去,可以跟韓信忍受胯下之辱一較高下了!真的是可屈可伸啊!

旅行是為了什麼?「很明顯的,旅行不只是看風景,而是不歇止地改變我們對於生活的想法,深刻又長久。」-美國作家 米莉安.畢爾德

旅行可以探索人以及風景後的故事。旅行&閱讀可以增長見聞---王文靜

(二)  南極 一場奔離文明的壯遊

我去過南極,也去過北極,你如果問我:「這一輩子,只有一次去極地的機會,應該選南極,還是選北極?」我毫不猶豫:「南極」。---王文靜

去!去探索!

一場失敗的長征,為何將近百年後仍被全世界傳誦?

皇家探險隊太空劇場現身

這是發生在1914-1916年南極探險的真實故事,英國探險家鄂內斯特˙薛克頓(Ernest Shackleton)搭乘堅忍號(The Endurance),第三次遠征南極,這支包括醫生、船員、科學家、氣象學家、木匠外加狗隊和一隻叫廚娘的貓組成了28人皇家探險隊伍,從阿根廷南端的南喬治亞(South Georgia)補鯨站出發,卻在南極威德爾海面附近被浮冰圍困 (距南極大陸尚有144公里),被冰封的堅忍號隨著威德爾海(Weddell Sea)的浮冰漂流被帶往北方,離原目的地愈來愈遠,薛克頓英勇帶領隊友們展開一場與大自然搏鬥的雪地求生。此時,薛克頓只有一個願望:「把全體隊友一個也不少的活著帶回去」。

在大螢幕上,親眼見證薛克頓和他的隊員們曾面對的險惡環境,透過現代科技的幫忙,讓我們重新回到冰天雪地裡,與偉大的薛克頓試圖在冰上紮營,獵食海豹與企鵝,在雪地求生,見證二十世紀最激勵人心的生還奇蹟。薛克頓在南喬治亞島翻過冰天雪地的高山到補鯨站求救,這又是另一次體能極限的挑戰,三人不眠不休的走了36個小時,終於見到久違的人類同胞,而這條救援路線,也成為世界上最經典的徒步線路。

只是,我們很難想像100年前的薛克頓和同伴們是如何化不可能為可能,在極地生活22個月。當然,薛克頓永不放棄的樂觀信念與勇氣,還有卓越的領導能力,絕對是全部隊員獲救的關鍵。後人對於薛克頓的最深記憶,竟是來自一次失敗的南極遠征,在這一次長達七百天的極地求生經歷中,看見他的樂觀與堅毅。就算三度遠征南極未果,但作為一個領導者,薛克頓無疑是成功的,有時失敗比勝利更光榮。

雖然我們沒有到南極唯一的失敗是不再探險

與其當一頭垂頭喪氣的獅子,不如當一頭生氣盎然的驢子。

(三)  遺世獨立的北極小村

這裡,北極圈內的一個愛斯基摩村子,冬天零下四十度。

這裡,被形容為「全世界最美的二十六個小鎮」。

這裡,也是「全球十個最人煙罕至的地方」之一,方圓八百公里沒有人跡……

這裡,村名叫作Ittoqqortoormiit,位於格陵蘭。十六個字母的名字實在難記,簡譯「伊托克」吧。--- alive| 撰文者:王文靜 |出刊日期:2016-12-08

極地柳樹

專家告訴記者,中低緯度的柳樹屬於喬木,開花季節在春季,而北極這種柳樹在夏季六月中旬以後才開花,由於極晝時這裡也很寒冷,它必須在4070天左右的時間裏完成它的發芽、開花和結果,同時由於極夜時因為沒有陽光,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所以它的生長極其緩慢,一年中只能生長幾個毫米。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武素功:“這是一種小灌木,而且是趴在地下的,一片可能就是一株,這樣才能適應寒冷、風大地區的自然條件。”

因為這一帶都是永久性的凍土層,地表每年夏天才能融化薄薄的一層,而且風很大,所以絕大多數植物都是草本植物,鬚根發達,植株矮小,呈墊狀或蓮座狀,以抵抗冬季的強風和嚴寒。

由此可知:極地柳樹能屈能伸,長期演變而矮化,不能改變氣候便改變高度吧!才是生存之道啊!

王文靜說面對惡劣環境,換環境未嘗不好,有人可能越挫越勇,但不見得大家能找到出口,唯有改變自己,這只有靠智慧解決了!

(四)  活在地球

沒去過里昂,別說你去過法國

隆河

隆河谷地產區歷史悠久,是法國最早的葡萄酒產地。考古研究發現,西元一世紀,羅馬人就發現了隆河谷地兩岸是種植葡萄的寶地。十四世紀因羅馬教廷紛爭,教皇移居隆河谷地地區,共有7位教皇在此經歷了百年,先後修建了"教皇宮"和夏宮"教皇新堡"。為了滿足教廷所需,鄰近的葡萄園不斷改良葡萄品種和釀造技術,使隆河谷地產區的葡萄酒品質突飛猛進,產生了如"教皇新堡" Chateauneuf- du-Pape這樣的名酒。

隆河,這是梵谷之河,也是法國美食之河。

梵谷最精彩的作品在隆河,法國鄉村菜的經典、最偉大的米其林大師也在這條河。

有法國最棒葡萄酒產區之一,還有古羅馬帝國遺留下的世界遺產,他是著名的文化大河--隆河。

相對於里昂,巴黎還是年輕。以前,我以為巴黎代表法國,現在才了解:「沒到過里昂,別說你去過法國。」如果問我,喜歡巴黎或里昂?我的回答:「全世界只有一個巴黎,可以朝聖。然而,譬如魚翅,我的生命味蕾不想天天魚翅大餐。」里昂沒有羅浮宮、香奈兒名流,但見過世面。走在中世紀石板路,這是歲月,也是城市的驕傲。遙想當年,載著皇室巨賈的馬車、運送路易十六皇后的116種色彩絲線織布的馬車……走過的正是我腳下的路。--- 王文靜

到法國旅遊,幾乎人人往巴黎跑,王文靜執行長說巴黎的歷史近一千年,里昂則是近二千年,在里昂可看到競技場和古羅馬帝國的建築。

隆河是梵谷之河,也是美酒之河。梵谷身為荷蘭人,創作幾乎完成於法國南部,成就於法國。為何?

里昂絲綢染印技術高,沒有巴黎的氣派嚴肅,自有其渾然天成的韻味。

一座千年之城的興衰

「亞爾」為何沒落?

作者王文靜喜歡隨河旅行,她說走入梵谷畫布「隆河上的星空」的真實現場,是奇妙的,這是法國南部的亞爾。原來,兩千年前的亞爾是一座世界級的大城。亞爾崛起甚早,是形勢比人強。亞爾的沒落,也是如此。

梵谷的紅色葡萄園,至今仍到處可見。

為何一個王朝能興盛六百年?比國家的影響力還大?

哈布斯堡王朝

哈布斯堡王朝,曾是歐洲歷史上統治領域最廣的王室,曾統治過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帝國、西班牙帝國、奧匈帝國等。家族成員更曾是皇帝、國王、大公、公爵等。這個王朝在其存續的600多年的時間內對千萬百人具有極其重要和長遠的意義,甚至到現在歐洲和世界仍受其影響。

世界非常非常的大

世界非常非常的有趣

世界是一本書,不旅行的人只讀了其中的一頁。

旅行可以讓我們見多識廣,不一定能見多識深,現代不缺常識,知識則要下功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