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颜勤礼,如何写出颜体的味道?

 行喜 2018-10-02

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学习颜体书法而无法得到颜体的真谛,因而在书写上总写不像。我认为需要从以下2个层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明确方法

毫无疑问,学习书法唯一的方法就是临帖。那么如果临帖总写不好,就要考虑是不是你临帖的方法有问题了。

一般而言,初学者临帖而成效甚微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贪多求全

这是比较常见的一个,具体表现为通篇抄帖而不深入钻研。写一个字就临一个字。得过且过,写完就完了,没有后续的反思总结。

这样的临帖方法,就是写一万遍、临一辈子也写不好书法。

所以正确的方式就是抓住一个字使劲练、使劲写,不断反思总结,把一个字写好了,其实帮助很大。

就好像你登山一样,只要是你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这一座山,再登其他山就相对容易了,学习书法也是如此。

(2)粗心大意

这是最常见的。很多人说是临帖,匆匆扫一眼就完事了,不看字帖上的字长啥样就开始瞎写。还有些人听信别人的传言,说写书法不能写一笔看一笔。这些说法都是害人的讲法。

信什么也不能相信你脑子里残存的一点印象,那是靠不住的。大多数情况下脑中的印象都蒙上了你的主观色彩,因此,你一定要写一笔看一笔,仔细认真一丝不苟。因为我相信,没有人的记忆力会达到扫一眼就能完全准确无误的记住的。

很多时候字帖都是常看常新,每一次翻看都能发现很多自己以前没有注意的细节,这就说明大多数其概况下我们观察的不仔细。而临帖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调整我们认知的过程。

(3)不愿意动脑子

很多人写完之后就完了,没有反思总结,也不会看看自己临的像不像,就闷着头写。其实反馈、对比总结的过程就是你思考修正自己错误的过程。很多人以为学习书法不需要动脑子。然而这个世界上除了人类本能之外,还没有一种技能是你不学就会的,所以,动动脑子再写下一个字。一定要每写完一个字就开始的反思、对比。不要嫌麻烦。

二、知人论世

中国书法是讲求情感表达的艺术,情感表达是艺术的本质和主旨。所有的书体都这样,颜体也是这样。

所以,你在临写一个书法作品一样,就像交一个好朋友一样,你和好朋友怎么相处就怎么和他相处,你怎么了解你朋友就怎么了解一件书法作品

一般来说,你需要了解的有一下几个方面:

分别是作者生平、时代、创作背景和艺术主张

其实不光是书法,所有的文学艺术作品的解读都需要这样,从作者入手,了解他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他曾经经历了那些事情,想象你就是他,你的感受是什么?

然后就是对具体某一个艺术作品诞生经历的了解,比如他在何时何地因为什么事情创作了这件艺术作品?

然后了解作者的性格特征、思想内涵和他的美学审美追求以及艺术主张。说白了,就好像你了解你朋友喜好以及审美品味一样。

我们举一个例子,就是颜真卿的《祭侄稿》。这件艺术作品的诞生是颜真卿强烈情绪的产物。我们之前也有阐述,而且非常详细,就不细说了。

简单来说,颜真卿一生的身份就是一个对唐王朝忠心耿耿的士大夫,他信奉儒家观念,一生忠孝节烈,堪称完人。即便是晚年遭遇小人陷害遭遇不测,仍然视死如归。面对责任毫不退却。

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在当年安史之乱中组织了唐王朝第一个勤王的军队,抗击叛军。

而在这场战乱中,他的侄子不幸遇难。所以多年后颜真卿挥泪写下《祭侄稿》。

这样的思想、这样浓烈的情绪共同铸就了《祭侄稿》中千古传唱不绝的忠勇英魂。所以,当你了解了这些之后,再去临摹《祭侄稿》,效果肯定不同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