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家居然只需要三个颜色就能改变世界?|意外

 伦博朗耘 2018-10-02


哈喽,大家好!我是意外天团第一追风少女,映月。


上次,我跟大家聊了聊行为艺术,


你对艺术的力量一无所知 | 意外


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个更加宽泛的话题——当代艺术。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当代艺术形式越来越多变,什么交互艺术啊,装置艺术啊,录像艺术啊,让人眼花缭乱,并且,各种艺术形式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


▲ 去年刷爆朋友圈的teamlab·花舞森林


▲ 白南准的作品


但是在以前,艺术不是这样子的呀。各种艺术形式之间泾渭分明,也没有那么多狂拽酷炫的花样,无论是绘画还是雕塑,都是规规矩矩的,一副岁月静好的模样。


▲ 岁月静好~


说起来你们可能不信,这种神奇的转变,和三个颜色分不开:红、


其实呢,这个联系也是我偶然间发现的。


以前,艺术作品(Fine Art)总是造型非常严谨滴,调色是非常复杂滴,而当代艺术呢,虽然奇形怪状,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特别喜欢原色,尤其是红、黄、蓝。


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


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


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


看,这三个颜色简直就是艺术界的宠儿啊!


那为啥时代越发展,用色却越来越简单了呢?难不成,还越来越倒退了?


其实,明白了为什么红黄蓝能受到偏爱,就能理解当代艺术的演变。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我们能从下面的故事中找到。




19、20世纪,是艺术史发展最为激进的一段,诞生了一大堆响当当的名人。剧烈的变化中,艺术家们也面临着共同的困境。


这个困境一方面来源于新技术的冲击,摄影术被发明了,绘画似乎从此失去了用武之地。单纯地追求画得像变成了一件很没劲的事情,再像,你还能像得过照片咩?


▲ 世界上第一张自拍,罗伯特·科尼利厄斯,摄于1839年,可以想象以往那些靠给人画肖像为生的画师们该有多么慌乱。


艺术家们一筹莫展,艺术下一步该走到哪里?艺术还能变成什么样?如何跟陈旧的学院派分道扬镳?


在这种关键的时期,艺术家们需要一个突破,一个新的出口。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过去的艺术一直在追求“像”,而之后诞生的印象派、后印象派,开始追求如何“不像”。


其实,在这个阶段,艺术家对于原色的偏爱就已经初见端倪。


这个节点上,诞生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野兽派祖师爷,亨利·马蒂斯横空出世。


▲ 天空一声巨响,马爷闪亮登场。


其实,马爷成为艺术家完全是个意外。他出生在法国北部,是一位富裕商人的儿子,长大后成为了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办事员。有一次,马蒂斯患了盲肠炎住了院,为了打发时间,母亲给了他一箱画具让他临摹图画,没想到,马蒂斯的绘画热情一发不可收拾,从此立志成为一个艺术家。


怀抱着理想,马蒂斯来到巴黎,在朱利安学院学习绘画,后来从印象派汲取营养,又吸收了塞尚的技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可谓是兼容并蓄,集百家之所长啊。


此时,带有明显“野兽派”特征的作品开始出现在他的笔下。


▲ 《戴帽的妇人》


1906年的秋季沙龙上,马蒂斯展出了三件作品,其中就有这件《戴帽的妇人》。


可以看到,马蒂斯用单纯的红、黄、蓝的碰撞改变了所谓的“好画”的标准。大片大片红、黄、蓝色块和抽象的线条相结合,线条简洁却有力,画面抽象却饱含诗意,整幅作品显得无拘无束却又纯洁宁静。                                                       

在马蒂斯这里,看似对立的两个极端,却实现了共同的极致。


野兽派盛行的那些年,反对者的咒骂声此起彼伏,马蒂斯也遭受到了强烈的攻击,此时,有几位藏家独具慧眼, 购买他的作品,马蒂斯一时身价百倍。




此时,功成名就的马蒂斯在一位朋友的撮合下认识了毕加索。


▲ 1918年,酷酷的毕加索


毕加索初遇马蒂斯时,比马蒂斯小12岁,还是一个穷画家。当时,马蒂斯已经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宠儿。初次见面,马蒂斯滔滔不绝,毕加索却插不上什么话,这让要强的毕加索耿耿于怀,连马蒂斯稍高一些的肩膀都让他介意。


于是,毕加索把自己关在画室里煎熬不已,画布被他掀翻在墙上,思绪到穷尽处,画笔被他抛掷在地上。九个月后,一幅画诞生了,《亚威农少女》,毕老爷子摸到了立体分析主义的大门。


▲ 《亚威农少女》


下面这幅作品是毕加索立体主义时期的代表作,《我的美人》。



到这里,毕加索终于走到了抽象的边缘,或者我们可以说,艺术,终于走到了抽象的边缘。


但是,我们毕老爷子怎么会止步在这里呢?慢慢的,毕加索的作品中,直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柔韧的长弧线,并且,他更多地将红、黄、蓝运用到作品中。


在这里,复杂的结构让位于简略的线条,散发出一种天真烂漫,优雅而安详的欣喜之情。



▲ 1932年《梦》


在毕加索研究着自己走过的道路,不断地推进自己的追求时,他并不知道,在1911年,他将会遇到他最重要的一位迷弟,那就是蒙德里安。




那一年秋天,蒙德里安第一次和毕加索一起参展,他第一次见到毕加索的原作,那抽象而又奇异无穷的线条和色彩,给了他极大的冲击,那一刻,就奠定了蒙德里安未来的方向。


蒙德里安抛弃了一切间色,开始围绕着三原色进行疯狂地创作,研究比例、位置关系,还放弃了曲线弧线,只用直线,创作出了这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大概就是,马爷和老毕觉得,反正不追求逼真,敞开玩;之后蒙德里安大吼一声:反正是三原色,我直接玩色块算了!


▲ 马蒂斯、毕加索、蒙德里安三联


但是,怎么玩?是个问题。蒙德里安从马蒂斯和毕加索处汲取灵思,又通过毕生努力探寻画面的比例、分割以及色彩搭配,终于从光怪陆离的色彩以及奇异缤纷的形状中提炼出了红、黄、蓝和点、线、面这两大终极构成。


蒙德里安,将形式突破到了极致。




1930年,蒙德里安认识了一位叫亚历山大·考尔德的美国艺术家,邀请他参观自己位于荷兰的画室。


▲ 亚历山大·考尔德


在画室内,考尔德被红、蓝、黄三原色的抽象原色组合装置深深吸引。


▲ 蒙德里安的工作室


蒙德里安对抽象艺术的观念启发了考尔德对艺术运动状态的探索。他向蒙德里安建议,让画作中的矩形色彩图案活跃起来,但遭到蒙德里安的拒绝。


考尔德回忆起这次对他的艺术生命具有转折性的经历时写道:


“阳光透过两边的窗户洒进来,我想如果这一切能够移动,那该有多棒。但是蒙德里安并不同意我的想法。我回家试图画出我的感受……铁线或者其它能够被折弯的媒介,应该更适于表现这样的感觉。”


从此,考尔德走出了他迈入抽象的第一步,将三原色考虑到雕塑中,用一种跳跃性的创新形式,将抽象画的经验转移到雕塑作品中。


他说:


“没有任何东西是固定的。每个元素都能够移动,微颤,摇摆,在它和与其它元素的关系里来去自如……这不是萃取,而是抽象。”



其实,马蒂斯和毕加索,都一直在尝试将自己的艺术思想用雕塑的形式展现出来,但终其一生,他们都没有做出理想中的模样。


▲ 马爷正在创作雕塑


▲ 毕加索在自己的雕塑工作室中


唯独考尔德做到了。


从此,不仅仅绘画是自由的,雕塑这一形式也被解放了出来,成为了拥有独立生命力的形式,也拥有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艺术家的手,多么神奇啊。尽管考尔德运用的材料都是沉甸甸的钢铁,但他却能巧妙地化解这种坚实,让微风拂动由钢铁构成的雕塑,从而让雕塑真正“活”了起来。


在他的创造之下,动与静,厚重与轻盈,不再是对立的矛盾,而是和谐的共赢。


▲ 水银喷泉




如今的动态雕塑已经开始成为当代艺术在公众领域以及文化中的一份中坚力量,并直接促使了许多种艺术形式的蓬勃发展。


比如,上一届里约奥运会上惊艳全世界的风动雕塑。




比如,文章一开头我们所说的交互艺术。


艺术的形式看起来是越来越简洁了,配色也是越来越简单。但,这正是当代艺术的魅力所在,即,用简洁的线条表达最多的信息,用最单纯的色彩传达最强烈的情感,用粗糙的质感表现灵魂的灵动,用有限的形式表达无限的自由。


什么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抽象派,都是我们给他们贴的标签。艺术形式仍会不断演变,被推翻和打破之后继续出现新的面貌。


牛叉的人,面对看似对立的矛盾时,总是能打破局限,把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变成可能。


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以无限的想象力和才华,追求多维度的极致,这,才是大师们不断探索艺术新语言的核心精神。




这种精神,和雷克萨斯的品牌哲学“YET兼融之道”如出一辙。



通过将相互对立的元素和谐地交融在一起,“YET”思想启迪了更为进取且富有远见的设计与科技,它以打破局限的全新角度去思考矛盾,相比单一维度的极致,雷克萨斯更希望打造多向、共同的极致。


这种极致不是权衡,不是中庸,而是追求共赢的不妥协。


我们见过了马蒂斯的兼收并蓄,毕加索的不妥协,蒙德里安的打破局限,考尔德的多向共赢,然后,欣喜地在2017年的雷克萨斯全球设计大赛上见到了这件名叫《像素》的装置作品。


▲ 2017雷克萨斯全球设计大奖冠军作品《像素》,Hiroto Yoshizoe


我看到,在Horoto Yoshizoe的创作中,光与影,内与外,不再是对立的,而是在错综复杂中充满共鸣。




▲ 点击视频,感受光与影的奇妙变幻。


将“YET兼融之道”贯彻到极致的,还得数雷克萨斯智·混动车型。



它用超乎想象的科技,将工业上的创新演绎为近乎艺术的兼融,为人们带来“1+1+1”的独特价值体验。这也意味着,拥有一辆雷克萨斯智·混动车型,就等于同时拥有了一辆豪华车、一辆运动性能车和一辆不插电的混合动力车,集三种车型的价值于一身。


在不断变化中拥抱世界,打破局限,把事情做到极致,是雷克萨斯“YET兼融之道”的核心精神,也是马蒂斯、毕加索、蒙德里安、考尔德,乃至所有的艺术家不懈的追求,让每个人都能切身体会到艺术之美,这是艺术家们一直努力的意义,而为世界带来精彩绝伦的全新体验,也是雷克萨斯一直努力的方向。




其实,红黄蓝三个颜色真的是非常有趣。


比如,所有的色彩都能用这三个颜色调和出来。


比如,红黄蓝按等比例调和会变成黑色。


比如,红绿蓝光加在一起会变成白光。



你看,红黄蓝虽然只有三种颜色,却拥有最多的可能。


因为,世界上,有那么多光怪陆离的色彩,奇异缤纷的形状,却都是出自本源——红黄蓝、点线面。


所以,艺术,就是在有限中,创造出无限的可能,打破局限与矛盾,改创出新的极限。


这,也是雷克萨斯“YET兼融之道”的真正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