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粗论辽代线刻镜的几点问题

 你我入画 2018-10-02

古代有一种在光板素面上阴刻图案的铜镜种类,这种铜镜一般都是利用极锐利的硬尖状物在镜体划刻出图案,这种工艺的铜镜一般被称作线刻镜或阴线纹镜。官方考古发现多个年代的线刻纹铜镜,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辽宁省阜新市红帽子辽塔地宫出土的线刻双龙纹铜镜。(如下图:)

  


这面铜镜上所划刻的纹饰细腻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文物价值,是辽代铜镜精品。线刻镜是辽代铜镜一种特别门类,因为其工艺特征决定了特殊的美学韵味,使得铜镜收藏爱好者们对于辽代线刻镜有着与众不同的感受。

      关于辽代线刻镜名称的界定,铜镜藏家们在一些著录中也提出了‘游丝镜’的说法,“游丝”本是源于汉代玉器“游丝毛雕”一词,是用纤细的阴刻线条表现图案的一种技法,而辽代线刻镜所用工艺为细线划刻,用‘游丝’一词形容,也是十分恰当的。

     从美术角度来看,线刻镜的线条表现手法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十八描比较接近,即用单一线条勾勒出整体图案,尤其是十八描中的游丝描 行云流水描 曹衣描 铁线描等技法都在辽代线描镜中有所体现,单一线条的柔韧之美,多线条集成的组合之美,呈现出一种自由放松并且极为清新艺术韵味,是古人对于铜镜艺术的一种特别的诠释。

      有藏友指出,辽代线刻镜源自江南地区,理由是杭州雷峰塔所出的吴越王钱俶的祈愿图案线刻纹铜镜,我认为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用细线划刻图案在早期的石雕佛像中有着大量的体现,例如 魏 齐 或十六国 隋唐等石雕佛像,或背光 石龛外 底座等处,经常出现阴线划刻的佛教故事和文字,到了唐代,用细线条雕刻纹饰图案,集中而广泛的出现了佛教及佛教以外的器物上,甚至成为一种时尚。而在铜镜上划刻图案仅仅是置换了材质而已。这说明五代和辽艺术风格明显的受到了唐的影响。

      







唐代出现的线刻艺术品拓片。

 

       另外从艺术风格上看,辽代线刻镜所体现的线条较唐代风格更为豪放,自由,图案内容更多世俗,刻画的题材也更为广泛,纵观国内外博物馆及私人藏家所藏辽代线刻镜,其中宗教题材是最多的,这应该是承袭唐的佛教艺术,花卉纹 双龙 双凤 世俗故事等诸多题材也在辽代线刻镜上有着体现,这是契丹民族对于信仰 对于自然的热爱使然,另外还有线条工艺极为细腻的秘戏图纹饰,这应是契丹贵族秘密流行的较为珍罕的艺术品。

       本文选用几面私人藏家的辽代线刻镜,虽品种上不够全面,但仍有些代表性,仅尝试粗浅的探讨,请各位方家多多斧正:

       

      





 



 这面是划刻人物故事的铜镜,因在古代使用中磨损严重,原本繁缛的线纹变得模糊,但可以观察到中心人物应是关公,旁边是三位武将,虽然面貌身形盔甲纹饰已不甚清晰,但是整幅图案的位置组合可以看出是中古时期比较典型的关公画像,这幅线刻镜的图画与同时期西夏关公版画像基本相同,说明对于关公的崇拜是辽宋西夏诸国人民的共同信仰,也是忠义文化的较早的体现。同时这面关公画像线刻镜的使用上也可能有祈福 避邪祟,护佑等多种功能。

      












 

以上是两面双凤纹题材的线刻镜,一面直径18厘米,一面直径23厘米,前者是辽阳一个家族的祖传之物,厚重但磨损较重;后者是锦州藏友在日本回购之物,稍薄但极为清晰,经过仔细对比,我们会发现,两面镜子的外表都曾有鎏银的皮,并且刻画的凤纹风格基本相同,都是夸张的大嘴凤,双凤羽翼做展开飞翔状 ,云气也丰满飘动,整体图案动感十足。如果两面铜镜保存状态一样的话,观者一定会认为两者为一人所做,所以我们有理由猜测,线刻镜中的有一些是有固定的蓝本,或者有专门的制镜师专职某一类的图案铜镜的绘画刻制工作。有学者指出,这类双凤镜应该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辽代贵族妇女所定制的。

      

     






      

    








   以上两面一般被认作花卉纹类图案,常常有藏友们称作风扇纹,也有很多藏友认为是菊花或者佛教的某种花朵,第二面比第一面多出装饰于外缘的一圈花朵,我们对比许多辽代铜镜,这种风扇状纹饰在辽代铜镜中出现多例,虽具体种类难以确认,但是这种题材一定是和佛教有关(本人认为是菩提树的形象,菩提本无树,这种形象就是菩提的象征,代表轮回等佛教寓意),这种镜也应属于佛教的业镜一类。

   









   这是一面大镜后改制的小挂镜,原本一面有线刻的花卉纹饰,但已经模糊,另一面阴刻妙音鸟纹饰,因刻工比花卉面清晰,可以判断为非同一时期划刻,这种划刻图案的镜子相对比较少见,这应该是区别实际照影用途的挂饰,或者有可能是佛教符牌性质的功用,妙音鸟本来就是佛教尊圣的神袛,在辽镜中,妙音鸟题材也比较少见。这种大镜残改为小镜可以看出原本镜体的珍贵,后有刻画妙音鸟形象,凸显其意义更为殊胜。

     










  这面也是妙音鸟题材的铜镜,  妙音鸟也称作迦陵频伽,是五方佛前的乐舞供养,这面是双迦陵频伽的形象,头戴高冠,手执乐器,艺术造型极为罕见。这面镜子是在日本回购,因其特别的形象,一直被认为是日本宋元时的佛教镜,后来经证实确实为辽镜。这面线刻镜不仅形象奇异,而且多处运用珍珠圈錾刻工艺,增加艺术美感,殊为少见。

  

     












    这是一面人物舞乐纹饰的线刻镜,镜子划刻的纹饰较为分散,但可以清晰看出,上半部分图案有星斗,月宫,凤凰,腾云的龟,葫芦,中间两对立人物,手持弯条状物体,似朝板,身后有楼阁,下面是以塔状物为中心的四个舞乐的人物,整体线刻纹饰复杂且绘于只有十厘米镜体内,人物都是在一厘米以下,近乎微雕,较为少见。纵观整个图案似乎为某种宗教仪式庆祝场景,葫芦为盛丹药器皿,下面塔型似丹炉一类器物,因而猜测为与炼丹飞升故事有关。

     以上几面是私人收藏的比较有特色的镜子,在欣赏之余,笔者简单的总结了几条辽代线刻镜的特征,以诸位师友参考:

     1,辽代线刻镜的镜体无论是铸造还是剪制磨制,基本都是平面铜板,后加的钮,所以传承了千年后,大多数境钮都已遗失,仅剩下镜钮位置的残存痕迹。

     2 ,辽代线刻镜大部分都是鎏银或烫银,或者是白铜质,这种银白色的效果可能是制作之初用以区别其他普通铜镜。

     3,辽代线刻镜,所用线条多为简洁 概括 夸张的手法表现题材,有线条表现手法看起来极为娴熟,有的则似儿童简拙的风格,但艺术韵味极好。

     4,辽代线刻镜中的龙凤图案的,基本都是级别较高的,多为契丹贵族使用。

     5,辽代线刻镜的图案都是以境钮为圆心的,很多在境钮周围绘制多层同心圆,应是运用类似圆规一类工具划刻。

     6,关于辽代线刻镜,有些线条婉转圆润,应是用类似针状划刻工具;有些线条直率 ,转折处多硬折,应是用刀状划刻工具,这表明辽代线刻镜的制作方式趋于多样化,所以造成风格迥异的镜体图案。

     7,辽代线刻镜的线条有明显的工痕,类似绘画的起笔落笔,其间的力道或遒劲,或柔韧,不同风格,但是古拙的味道确是极为明显。

     8 、线刻镜在古玩市场上已经有许多仿品,例如内蒙某处专职制作电脑雕琢的各种图案,线条过于规整死板。还有在老镜后刻划的,需仔细鉴看线条沟内包浆与外表是否一样等诸多细节。

      大辽岁月悠然而过,我们如今面对着曾经辉煌的马背王朝遗留的器物,心中不免激动,辽代线刻镜是一个较为冷癖的铜镜门类,其中许多问题还未研究通透,未来探寻的路还很漫长,而且现代许多人为了谋取利益而采取老镜后刻,电脑刻制等诸多麻痹藏友的手法,这些都是线刻镜研究路途中需要面对的荆棘,唯有以清晰的眼光辨假识真,以刚强的意志坚持真古,才能正本清源,还原物境,取得收藏路上真正的胜利。











   朋友们多提宝贵意见,欢迎私信和留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