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视频剪辑软件APP排行榜

 Loading69 2018-10-02

2018视频剪辑软件APP排行榜

2018年仲夏刚过,短视频领域便掀起血雨腥风。先是“南抖音北快手,中间夹个火山口,广电难忍先出手,央视新闻走一走。”后是腾讯花巨额补贴扶持的微视APP,淘宝上线短视频APP鹿刻。事实上,紧抓短视频这块蛋糕的远不止阿里和腾讯,7到9月间就有14款新APP上线,据悉酷狗和爱奇艺也在研发新的短视频产品,其中爱奇艺将要推出的是一款“垂直于才艺领域的竖屏短视频APP”。

紧俏的短视频吸引众多短视频创作者涌入其中,行业初期较为粗放的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已无法满足人们对内容更高阶的需求,垂直化、精细化的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内容开始走向主流,PGC创作者对视频的拍摄质感、音效配置、编辑特效等功能的追求,令视频剪辑APP开始变为年轻人的日常刚需。

短视频“百播”大战在即,视频剪辑或成重点攻坚地

苹果年度趋势榜中像VUE、一闪视频等视频剪辑APP的出现,证明随着手机摄像头的进步和AR技术的应用,视频剪辑应用的数量也在飞速增长。由UGC升级而来的PGC则在资本的推动下调试着大众的审美口味,视频剪辑APP正从工具时代走向内容消费时代,迎来真正的爆发。

经过几年发展,视频剪辑APP市场已趋向成熟,市面上流行的视频剪辑APP大多都有明确的风格,如文艺范VUE,专业化Splice,智能性Quik,社区生态猫饼等。随着人工智能、AR等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的碎片时间愈来愈多,专注力和关注度俱减的情况下,视频剪辑APP也趋向于简单化,对于没有专业剪辑视频经验的小白而言,拥有丰富多彩的特效和具有社交属性的视频剪辑APP便成为了抢手货。

如主打生活社区的视频剪辑APP猫饼,其视频滤镜由电影调色大师亲自操刀,可为用户节省精调效果的时间,通过“连剪、快剪、跳剪”等炫酷的剪辑方式来制作视频,让枯燥的剪辑更有趣味性。而视频分享到猫饼的内容社区,还可以满足了用户求关注的心理。

相比于“视频随手拍工具”VUE,猫饼有更多个性化玩法;相比于小影,它更易上手,符合移动端的使用习惯;同时注重功能 运营的社区结构的猫饼,在社区运营方面与百度贴吧有异曲同工之妙。区别于“才艺秀场”抖音、美女社区美拍,以及呈现的生活奇趣的快手,猫饼更多是想打造交流以剪辑平淡生活为“作品”的社区。

这种社区过去也只有Instagram做到过,它需要大量资金和强KOL运营,而这点猫饼很难做到。因而近期有媒体曝出,腾讯已收购猫饼,现在猫饼开发者信息已变更为腾讯科技。由近期腾讯的动作可以看出,BATJ等大资本对发展短视频领域的野心,以及未来大批入驻视频剪辑APP领域的可能性。

视频剪辑APP的野心:社交、智能、海外等场景应用新渠道

极具黏性的用户数量攀升,让众资本纷纷视短视频为场景应用的新渠道。正如淘宝刚刚上线的生活消费类的短视频社区APP鹿刻。阿里或将它视为电商流量的新突破口,产品名谐音“Look”,颇有边看边买的意味。它顺应短视频带货的发展趋势,又区别于抖音,通过用户的真实分享来带动购物,减少了购物的目的性,增添了娱乐服务性,致力于创造新娱乐化购物场景的鹿刻,更像是拼多多与抖音的结合体。

一方面国内的短视频APP在资本滋养下,通过不断创新的AI技术来更贴心地粘黏用户扩大社群,凭此寻找更多的应用场景;一方面视频剪辑APP则不断向着个性化前进,不止步于工具应用静待大资本收割。如VUE、小影、美拍等已经是视频剪辑行业内的佼佼者,它们却并不满足现状。

在2018年两周年生日之际,VUE团队正式推出VUE2.0升级版“VUE视频博客”,宣布正式进军短视频社区,成为中国的IGTV。主打视频剪辑All In One的小影则是计划在全球VLog社区深耕中国和印度两条主线,打通国内与海外VLogger内容。

在国内的短视频产品都在走向“抖音化”的时候,国外的 Instagram 推出了自己的全新产品“IGTV”。这种基于Vlog(Video Blog)形式出现的“真人秀”视频,主打的是竖向长视频。抖音“记录美好生活”的愿景在15秒的限制下,考验的是有创意的闪光点,而IGTV 则需要持续的创作能力。作为成熟的视频作品,IGTV更依赖APP的视频剪辑功能,更偏向于专业创作,也更重视创作者的能力。这种“慢”节奏的长视频创作,让Vlog的创作者Vlogger已变成美国青少年最想成为的职业存在。

“IGTV”这般新型短视频的盛行,AI和AR技术革新,以及尚未被过多开采的海外新市场,都让头部视频剪辑APP看到了扩张的新契机。与短视频APP相比,尽管视频剪辑APP工具属性特点更多,但都是依靠内容与营销吸引粉丝,引入大批流量后再完成商业变现。短视频的主要变现方式有广告、电商和打赏,而视频剪辑APP则多需要依靠社群、强大的功能、优质的服务来维持用户数量,如何精准匹配视频内容创造者和广告主是两者都未能解决的痛点。在二者属性功能互相转换,开拓AI、AR技术和海外市场以外,还要面临Facebook、Youtube等大公司的竞争,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娱乐至死?是至死娱乐

就像过去的年轻人会沉迷在各种“爽”娱中,依靠幻想将自我投射于游戏中感受着无往不利,或是将自己沉浸入网文中畅想能上天入地。同理现在短视频APP和视频剪辑APP的易“刷”易“剪”,更是让用户可以轻松地感受到关注度和成就感。由现实引来的“口红效应”,让人们愿意将碎片时间放在这种欲罢不能的体验中,于是便有了“抖音五分钟,人间一小时”的打趣网络用语。

机不离手的天下,曾经毫无底线的AI短视频推送,都不禁让人担心,未来是否会娱乐至死?然而令人至“死”的或不是娱乐,而是那些臣服于欲望,不愿清醒的人类。事实上这些“工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以此操控大众行为且别有用心之人。最终人们应担心的不该是娱乐,而是在大环境下如何保有良知与信仰。能够认清自我且拥有正确的价值观的人,自然娱乐也不是问题。

(文/半日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