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个字,区分出完全不同的人格,君子忠信讲道义,小人私利相勾结

 昵称11935121 2018-10-03

孔子说:“君子忠信团结而不搞结党营私,小人拉帮结派而不能团结包容。”

两个字,区分出完全不同的人格,君子忠信讲道义,小人私利相勾结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篇之十四

两个字,区分出完全不同的人格,君子忠信讲道义,小人私利相勾结

【品悟】

这句话不复杂,但难理解。说它不复杂,因为是个对偶短句,弄清楚前句,后句也就明白无误了。说它难理解,就是“周”和“比”这两个字的意思比较难懂。要搞清它们的意思,必须用层层剥笋的方法,找到其原始本义,然后再看如何引申而来。

两个字,区分出完全不同的人格,君子忠信讲道义,小人私利相勾结

首先要辨别一下什么是“小人”。在古代“小人”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地位卑微之人,二是指人品无德之人。一般来说,如果小人是指下层的卑微者,则无需以君子来作对举,如孔子的学生樊须想学农活,孔子骂他“小人哉”,又如那句人人皆知的名言“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都是指地位卑微之人。而一旦涉及到做人的道德问题,就要用君子和小人对举,这在古人是常用的手法,在《论语》中也比比皆是,总共出现18处。这里小人与君子作对举,显然是指无德者。那么就要从德上来探究“周”与“比”的含义。

两个字,区分出完全不同的人格,君子忠信讲道义,小人私利相勾结

“周”的甲骨文写法,是在“田”里加四点。也就是说,最早的“周”字像界限分明的农田,田里种满了庄稼。本义是环绕、周遍,有稠密和普遍的意思。后来引申到人际关系上,就是相合、包容、广大;再引申到道德意义上,就是忠信。忠诚信实,宽厚而爱人。

两个字,区分出完全不同的人格,君子忠信讲道义,小人私利相勾结

为什么从道德意义上“周”就解释为忠信呢?这要看它的出处。《国语·鲁语》所载:“忠信为周”。《国语》这部书约编纂于春秋末到战国初年,西汉大史学家司马迁认为其作者是与孔子同时代的鲁国史官左丘明。读《论语》,大凡遇到难以理解的字,首先就要回到孔子那个时代,从最权威的经典中去寻找答案,而不能用现代人的思维来想当然,随意拍脑袋。

两个字,区分出完全不同的人格,君子忠信讲道义,小人私利相勾结

“比”在甲骨文里是两个人并排的形状,跟“从”字差不多。但“比”字的人一律是朝向右,而“从”字的写法,多数情况下人是朝向左。大概因为人与人挨得太紧,甲骨文“比”字中人的手部是弯着的,金文“比”字的腿部弯得更厉害。“比”的本义就是并列,紧挨着。引申到人际关系上,就是勾结、拉扯、偏私;引申到道德意义上,就是比党,或称阿党。对上阿谀奉承,逢迎上意,同伙之间则拉帮结派,相互勾结,比附于下,结党营私,徇私枉法。

两个字,区分出完全不同的人格,君子忠信讲道义,小人私利相勾结

经过以上一番寻根溯源,“周”和“比”这两个字的意思就明白了。说“周”是忠信,就是搞五湖四海,其特征是团结,开诚布公,和衷共济,为大多数人着想,普遍善待别人;说“比”是阿党,就是搞小集团、小宗派,其特征是分裂,阴谋诡计,拉扯勾结,不能为他人着想,待人偏袒阿私。

由此可见,每个人生存于社会,总会涉及人际之间、人与组织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而人格的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相处方式。走在人生正途上,以道义相合,出以公心就是“周”;躲在阴暗角落里,以利益相合,怀着私心就是“比”。前者是君子之道,后者为小人恶行。

两个字,区分出完全不同的人格,君子忠信讲道义,小人私利相勾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