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期刊之声|果业为何频频出现滞销 未来出路在哪里

 笑大 2018-10-03

2018年春节后, 传统批发市场传出沙糖桔滞销的消息, 一时间在网络上热议。随后, 苹果、丑橘纷纷降价, 猕猴桃也受到了影响, 从而导致了一大批做库存的流通商、合作社与冷库主遭受重大损失。回顾2017年-2018年度整个果季, 中国果业遇到了莫大的考验, 各路水果频繁出现滞销现象, 果业市场一片萧条。未来该如何发展?值得果业类合作社深思。


一、水果滞销现象频发, 从个性发展到普遍性

近年来, 水果滞销现象频发, 从局部地区到全国范围, 从单一产品到整个果业, 从短暂滞销到全年疲软, 这个势头不容乐观, 必须引起政府与合作社的重视。


1. 从局部地区滞销, 转向全国全品类滞销。

过去, 出现的只是局部某个产品滞销, 属于小范围而不是大面积滞销, 更不是大品类滞销。例如, 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苹果滞销, 没有客商收购, 两三毛钱一斤卖给果汁厂, 而其他地区如陕西洛川苹果、甘肃静宁苹果依旧受到市场欢迎, 礼泉县苹果只是由于个性问题出现了滞销。现在, 出现的滞销几乎是全国范围内、全品类的。2017年整个猕猴桃行业, 在全国范围内出现滞销问题。陕西猕猴桃从9月初的4元/斤, 到10月份跳水至1元多一斤, 大量猕猴桃无人问津。

2. 从个别单一产品滞销, 发展到整体水果行情萧条。

过去, 出现的是个别小品类产品的滞销, 不会产生大范围的影响, 而现在的水果市场面临的却是整体疲软。从苹果到猕猴桃, 从沙糖桔到整个柑橘市场均受到影响。2018年春节后, 整个苹果市场价格走低, 苹果作为水果中较大的一个品类, 其降价也影响到了整个水果市场其他水果的价格与销售。

3. 从短时间的滞销, 发展到整年销售疲软。

从事水果产业多年的果商都很善于把握市场行情的波动, 很多果商都是“押宝”在国庆、中秋“双节”和春节。但意想不到的是, 2018年行情远远没有像果商们预料的那样, 春节后依旧疲软的市场没有出现涨价的趋势。


二、水果滞销的原因是什么

水果出现滞销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 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来看:有些是因为产业发展滞后, 品种落后或果树老化;有些是因为交通不够便利;有些则是自然灾害造成商品率低。笔者从大环境造成滞销的普遍原因进行分析。

1. 盲目扩大种植面积, 形成生产过剩、供大于求。

重庆果琳 (高端连锁水果店) 创始人秦洪伟曾提出一个概念, 在中国, 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的水果, 都会出现滞销。听上去有些危言耸听, 不过目前国内的确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

2017年底, 陕西省苹果种植面积1087.85万亩, 产量1153.94万吨, 占世界苹果总产量的1/7。中国猕猴桃种植面积超过200万亩, 占世界猕猴桃种植总面积的2/3。这两种水果的产量, 供大于求的趋势非常明显, 但很多地区仍然在扩大种植面积。以猕猴桃为例, 陕西省眉县和周至县猕猴桃种植面积70万亩, 陕西省提出猕猴桃东扩南移战略, 在渭南市和汉中市、安康市发展猕猴桃, 进一步扩大猕猴桃种植面积。据了解, 四川、江西、湖南、河南等数10个省份都在大力发展猕猴桃。未来3年, 预计进入挂果期的猕猴桃将会新增50多万亩, 可能出现较大的滞销危机, 建议政府与果农理智发展产业。

2. 低价优质进口水果涌入中国, 抢占国产水果市场。

中国是全世界消费水果较多的国家之一。2018年元旦前后, 在广州江南果菜市场, 100多条车厘子货柜在车厘子大街同时开柜, 每条货柜按照市值100万元估算, 一天就是1亿多元。2017年, 笔者集中走访了百果园、鲜丰水果、叶氏兄弟、绿叶水果、果琳等全国数10家连锁水果门店, 发现排在前三位的“镇店之宝”都是进口水果, 从店内广告、堆头以及促销活动都是以进口车厘子、菠萝蜜等为主, 而国产水果都被摆放在偏僻位置。国外果商也看重中国市场, 进口水果价格越来越便宜,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购买进口水果。

3. 需求侧消费结构升级, 果业供给结构转型升级滞后。

目前, 果业种植结构、果品储藏领域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现有部分果品种植面积大、产量高, 但品质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过去5年, 消费者对食品水果的消费需求整体提升, 更关注品质、口感与安全, 价格第一的老旧消费习惯正在逐步被取代。而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需要在生产端进行产品种植结构的调整。

4. 农产品电子商务迅速发展, 去中心化、微商、同城配送等瓜分了传统市场销售渠道。

5年前, 提到网购水果, 所有人都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如今几乎人人都尝试通过互联网购买生鲜产品。电商、微商、同城配送发展势头迅猛, 几乎成为一场全新的商业革命。越来越多的流通商绕开批发市场, 直接对接产地, 释放了一个信号——新的消费习惯已经养成, 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市场模型开始瓦解, 去中心化的市场模型正在形成。


三、果业发展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对从事水果行业的种植者而言, 要站在全国市场的最前沿, 以开放的视角观察分析全球的果业市场, 那些找到“金钥匙”的合作社, 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在这里, 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1. 客观理性不盲从。

从事农业, 要及时了解市场情况, 及时到水果批发市场、水果卖场、成熟的产区走访调研。农业投资大, 见效慢, 要用理性、长远的眼光对待, 尤其对一些生产过剩的品类, 介入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商业计划。

2. 标准化生产提升果品品质。

制约中国农业发展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农产品标准化, 在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 千家万户的种植方式使得同一产区、同一产品的品质不一, 新西兰佳沛奇异果 (猕猴桃) 就是标准化生产的典型案例。因此, 要适应消费结构升级、进口水果不断增加的趋势, 中国果业从事者应当打好产品质量基础, 通过标准化提升果品品质。

3. 品牌化发展是突破口。

2017年, 国务院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 提出“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这也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风向标。中国农业品牌多而不强, 要以产品品质和企业服务为基础, 锻造自身的硬工夫, 才能在市场上闯出品牌。而品牌就是产品的附加值, 也是农产品摆脱市场行情波动魔咒的重要法宝。

4. 互联网商业革命是发展良机。

互联网改变了消费习惯, 传统市场受到极大影响, 这是农业创业的最好时机。传统农业企业与合作社应当一马当先, 升级渠道与经营模式。陕西齐峰果业 (旗下齐峰奇异果是国内较大的奇异果品牌之一) 就是一个成功的互联网营销案例, 该公司经营了近20年的传统渠道, 2013年涉足电子商务, 到2017年成为全国电商示范企业, 电商销售额突破1亿元。正如马云所说“未来不存在不参与互联网的商业”。如果以前没有参与互联网, 从现在开始也不晚。

中国纬度跨越大, 每个物种都可以找到最佳优生区。充分利用这一优势, 中国农业能够迅速拉近与欧美国家的距离, 让“中国种植”享誉全球。

 


作者系陕西省眉县齐峰富硒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品牌运营总监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期刊2018年第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