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步人生: 请不要停止“生长” | 原创

 扫地僧一一 2018-10-03

 后台回复1003获取精美日历一张

每个人的一生就如同一棵树,其成长的轨迹犹如大树一圈又一圈的年轮。

不同的是,树木在四季的轮转中逐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然而许许多多的人,却在岁月的风雨之中迷失了路途,丢失了对生活本真的好奇。

更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与工作的琐碎之中,停止了生命的“生长”,消磨殆尽了曾有的“勃勃生机”。

生命的时间不是墙上的石英钟,石英钟转完一轮,又续上了另一轮,生命却在悄悄的自我生灭。在时光的消磨之下,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时刻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不停止自我的“生长”。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孔子言“好学”,不只是学习知识与技能,更是保持对生命的思索,对“仁”与“礼”孜孜不倦的追求。

孔子弟子之一——子夏,谨承孔子的学术主张,《论语》载其言:“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这正是孔子所谓“好学”要学习的主旨,在侍奉父母、效忠君主、朋友交往之际时刻奉行着儒家的“礼”,亦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核

庄子有一句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他感叹知识是端无崖涘的,但是同时不要忘了,庄子可不是“知识抛弃论”的主张者,他说生命是有边界的,而知识则浩瀚无边。

并不是要我们放弃“知识”,而是将人生看作一场“阅读”。

有形的书海固然艰难,但是我们的人生更是要寻求那无形的“知识”,坚持不断的使自己保持一份求知的信仰,甚至洞悉身边的自然,领悟世界的不同模样,这才是真正的庄子的世界。

《大学》云:“日日新,苟日新,又日新。”据说此铭文是商汤刻在他洗澡盆上的,用于每日自我警示,一如洗澡洗濯了身体的污垢,而内心常常自省,亦需要“日日新”的警策,以期达到朱熹所谓“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

我们大多数人只是生活中平凡的人,不求达到“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但是也需要保持着一份“赤子之心”,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生长”。

所谓“漂亮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有趣的灵魂不是一个只懂得风趣幽默而又略有学识,懂得调侃又明白一丝艺术的人,这充其量不过是一种戴着“面具”的生活形式,而不是生命真正的“生长”。

一个人保持着内心的“生长”,是从“生硬”到“温柔”,走过生活的荆棘,从而渐渐学会温柔对待他人,温柔对待这个世界,最后平和的与“自我”相处,这才是真正“有趣的灵魂”。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以及看山还是山,这是禅门悟彻的三层境界,亦同于我们生命“生长”的路径。许多耐不住寂寞,守不住本心的人,只能成长到第一层面,就潦草的度过了一生。

还有一些人是达到人生第二层面的人,他们号称看透了纷繁复杂的社会,从而封闭自己的心门,言说着“看山不是山”,将自己躲藏在世界的角落。

殊不知这样永远也无法参透生命的法门,他们人生的“生长”走到这一步也陷入了迷惘。

另外一些人,才是生活真正的英雄,这些人无需言“山”,亦无需言“境界”二字。

因为他们已经知道,“山”不过是生命中的一部分,已经没有“是不是”的争论必要了。他们学着将生活的桎梏融入生命的长河,他们保持着生命本真的“生长”,孜孜以行。

不停止“生长”,是我们对待自己人生的态度,也是我们与世界相处的方式。

这样,哪怕当岁月的年轮愈加缓重之时,只要我们保持着“赤子之心”,保持着对生命的好奇与探索,不停的自我“生长”,我们仍是焕发着勃勃生机的一棵“参天大树”。

近 期 热 文


《诫子歆书》:敬事有善功 骄奢则祸至 | 原创

国庆家书丨诸葛亮《诫子书》:别让你的孩子未老先衰 | 原创

《菜根谭》:留一步给人行 得饶人处且饶人 | 原创

 

 版权声明:本文为腾讯儒学独家原创稿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