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吃喝拉撒睡,人生五大事 —— 20个生活小误区,别再上当了![组图]
2018-10-03 | 阅:  转:  |  分享 
  
吃喝拉撒睡人生五大事



图片来源:123rf.com.cn正版图片库



“吃”是人生第一需求,一个正常人,一生中在吃的方面大约要消耗:水65吨、碳水化合物17.5吨、蛋白质2.5吨、脂肪1.3吨,一个人一生的饮食总量大约将超过自身体重的1400多倍。



1.红枣、红糖不“补血”

很多女性都有缺铁性贫血,喜欢吃点红枣、红糖补一补。然而,红枣、红糖虽然红红的,但含铁量并不高:红糖中96.6%的成分是糖,铁含量非常少;红枣中铁含量大概是2毫克/100克,也不是铁的好来源。瘦红肉、血制品、动物肝脏,才是真正“补铁补血”的好食物。

2.土豆是主食,不是菜

土豆的淀粉含量为17%左右,比米饭(26%)低一点点。酸辣土豆丝配米饭,其实是吃了两份饭……不过,土豆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饱腹感强、热量低,是很不错的主食选择。

3.食物发霉了,没长霉的地方也不能吃

食物一旦发霉,没有长霉的地方也会有看不见的霉菌存在。霉菌还可能产生毒素,在食物里扩散,无法用眼睛看出范围有多大,即使加热也不一定能去除。生命安全最重要,食物发霉就扔了吧。

4.饭菜应该趁热放冰箱

很多人觉得,热菜直接放冰箱,对冰箱不好,所以总是等凉了再放。但放凉过程会给细菌提供大好的机会,特别是夏天,不到半小时数量就能翻倍,可能还没等放进冰箱食物就已经坏了。为自己的健康着想,饭菜还是趁热密封好就放进冰箱吧。





关于“喝”





图片来源:123rf.com.cn正版图片库



“喝”水是生命基础,没有水就没有命,一天都少不了。但现在,我不能确保自己喝的水是否完全合格,茶叶是否染色,鸡蛋是否红心蛋,牛奶是否化学奶?油条是否用地沟油,鱼类是否泡过福马林?



5.反复烧开的水不致癌

自来水中含有硝酸盐,在反复烧开的过程中,确实会产生一些亚硝酸盐。但是,经过测定,即使反复烧开20次的开水,亚硝酸盐仍远低于国家生活饮用水的亚硝酸盐含量标准。烧过好几次的水,放心喝。

6.果汁不是健康饮品

果汁的含糖量通常在10%~16%左右,它提取了水果中的糖分,但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素则损失严重。与新鲜水果相比,果汁没有任何营养优势。2017年美国儿科学会在指南中明确指出:1岁以下宝宝不能喝果汁。

7.骨头汤不能补钙

骨头确实含钙高,但并不容易溶于水,即使长时间炖煮,也很难进入汤里。有研究测定,每100mL骨头汤中钙含量只有2mg~4mg,甚至还不如一些饮用水的钙含量多。骨头汤那浓浓的白色,不是钙质丰富,而是满满的脂肪。

8.早上起床,喝淡盐水不排毒

早起喝盐水,不仅不能排毒,反而会加重身体缺水的状态,对血压和肾脏不利。中国居民摄入盐分普遍超标,就不要再喝盐水超上更超了。特别是有高血压、心脏病及肾功能异常的人,真的别喝。





关于“拉”





图片来源:123rf.com.cn正版图片库



“拉”即解大便,是人体排出粪便的功能,粪便是人或动物的大肠排遗物。排便的重要性不低于吃喝,是人体的基本生理需要之一,是维持生命的必要条件之一。有出才能有进,进出口务必畅通平衡,不可像如今都市交通,长时间拥堵。要养成每天定时蹲厕所的习惯,有便意时不要忍,马上去大便,这样有利于形成正常排便的条件反射。



9.便便不是“多蹲一会儿”就能出来

排便时间越长,越容易出问题。上厕所(大便)的最佳时间是3分钟~5分钟左右,实在是拉不出来,出去溜达溜达再试试。书、报纸、手机、平板电脑……就别带进厕所了。要养成每天定时蹲厕所的习惯,有便意时不要忍,马上去大便,这样有利于形成正常排便的条件反射。

图片来源:123rf.com.cn正版图片库



“撒”即解小便,是人体排出尿液的功能,尿液是人体产生的废物之一,如果尿液滞留过多,超过膀胱的储量,便会向输尿管回流,长期如此可能会导致尿毒症。提起尿,人们总觉得这不过是一种人体代谢的“副产品”。其实,尿液也是身体状况的晴雨表,每天排尿多少、尿频的原因、尿液颜色的改变,都代表着身体的某种反应,里面大有学问。



13.尿多不是肾不好

肾不好的表现,不是尿多,反而常常是尿少。每天的排尿量,会随着饮水量、出汗量等发生变化。天气炎热出汗多,尿量就会少,但如果你爱喝水,尿量自然就会增加。单看尿量,不能反映肾有问题。

14.憋尿不助性,反而伤膀胱

憋尿对于性能力没有帮助,它最影响的是膀胱。总是憋尿,膀胱渐渐会失去弹性,收缩功能变弱,出现“想尿尿不出,不想尿却误以为要尿”的情况。憋尿久了,还会给细菌入侵膀胱提供机会,引起尿路感染。能不憋,就不憋吧。

15.尿液发黄,不是肾有问题

很多人尿色黄,是因为水没喝够(如下图)。尿可能还有其他颜色,如果偶尔出现,





图片来源:丁香医生设计团队





在动物王国中,睡眠是与食物、水和性交同等重要的大事。几乎每个人在忙碌了一天之后,都要香香地睡上一觉。当然也有活了一辈子不睡觉的人,但那是极个别的。人的一生三分之一时间要分配给“睡”,否则是抑郁症、失眠者,难以根治。人要睡觉是一种生理反应,是大脑神经活动的一部分,是大脑皮质内神经细胞继续兴奋之后产生了抑制的结果。当抑制作用在大脑皮质内占优势的时候,人就会睡觉。人们在生活中,有工作、有休息;在神经活动中,有兴奋、有抑制。抑制是为了保护神经细胞,以便让它重新兴奋,让人们继续工作。



17.午睡不是越久越好

有时候午睡越睡越累,通常是因为睡得太久了。午睡如果超过1小时,醒后的一段时间容易打不起精神。而且午睡时间太长,还可能影响晚上的睡眠。如果想睡,2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18.睡前饮酒,反而会睡不好

睡前喝酒虽然能让人昏昏欲睡,但会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变得易醒,出现多梦、头痛等现象,甚至还会影响第二天的表现。想要拥有好睡眠,尽量不要在睡前6小时饮酒。

19.打呼噜不是睡得香,可能是病

睡觉打呼噜(打鼾),是呼吸不畅的表现。强烈的、不规律的打鼾,可能提示有睡眠呼吸障碍,不仅会让人白天容易犯困、精力下降,严重时还有猝死风险,需要治疗。

20.枕头不是“枕头”的

人的脖颈有一个略微前倾的弧度,需要枕头的支撑。枕头最关键的作用不是枕“头”,而是用来枕脖子!最好能把后脑勺、颈后、肩部后侧同时支撑住,让颈部不落空。如果只用枕头来枕“头”,那么颈椎没有支撑,睡久了脖子会很不舒服。



没想到吧,吃、喝、拉、撒、睡这些常见的小事,竟然有这么多误区。你听说过几个?生活处处有讲究,健康就在细节中。这些真相,你和朋友值得拥有!













(姜太公源于网络材料下载后重新校编,题名为姜太公所定,仅供参考。)

























7









献花(0)
+1
(本文系杨华图书馆3...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