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生情感的特点

 木香草堂 2018-10-03
 

儿童的情感是在活动和人际交往中形成与发展的,小学生的情感发展出现以下一些特点。

(一)丰富而不稳定

进入小学后,学习成了儿童生活的基本内容,学校成了儿童的主要活动场所。儿童的生活接触面扩大了,新的活动、新鲜事物使儿童的情感内容丰富起来。例如,学习中的成功,使儿童产生愉快的体验;学习中的挫折,则使他们产生痛苦的体验。另外,儿童在集体中所处的地位,与老师、同学的关系,以及集体对他的要求和评价等,都能引起他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以道德情感的内容为例,低年级小学生较多的是自尊心、个体荣誉感;而高年级小学生则开始有了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友谊感、爱国主义情感、义务感、人道主义情感,等等。

小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仅在内容上不断丰富,在性质上也有变化。例如,关于儿童恐惧的研究发现,学前儿童的恐惧主要是涉及个人安全和对动物的恐惧。小学生虽然也同样害怕黑暗、怪物、生病,怕被车撞倒,怕被狗咬伤,等等,但更多的是与学校生活有关,如害怕老师批评,害怕遭到同学的讥笑,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体验逐渐与一定的人生观、行为规范、道德标准等联系起来。以同情心为例,低年级小学生往往因对某人、某物的可怜样子而产生同情心;而高年级小学生就可能去寻找可怜的原因,由此决定是否值得同情。

然而,尽管小学生情感体验的内容日渐丰富,与道德、理智、审美活动相联系的高级情感也逐步得到发展,但是,小学生情感还不够稳定,他们的情绪常随情境的变化而迅速变化,特别是当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很容易出现情绪上的紊乱。到了中、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一定发展,学生情绪稳定性才有所增强。

(二)单纯而易于外露

小学生天真活泼,情感丰富,易于外露内心的感受。他们表达出来的情绪通常是他们纯真的情感的自然流露,情绪的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较为一致,较少有文饰和内隐成分。然而,小学生的情感表达往往带有较强的情境性,情感表达的方式比较单纯,情感易于外露,不善于掩饰。遇到高兴、令自己满意的事情就手舞足蹈,神采飞扬;而遇到不高兴、令自己失望的事情则垂头丧气,黯然神伤。他们对自己的情感表现和可能的后果还没有清楚的认识。到了小学高年级,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与人相处基本技巧的掌握,小学生的情感表达的方式才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逐渐学会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尤其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会适当掩饰自己的不良情绪,避免对他人和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消极影响。

(三)强烈而不易自我调节

低年级学生的情绪体验强烈而迅速,遇到较小的刺激就会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反应。例如,想买某样东西,家长没有答应,他就大哭大闹,非立即购买不可。作业写得不工整,受到教师的批评,哪怕是一句话,他恨不能立刻将作业本摔到地上。这些都表现出小学生对自己情感的调节能力较低。由于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头脑还不够冷静,不能客观地分析问题,不能主动地调整自己的看法和态度,纠正认识上的偏差,不知道如何排解消极不良情绪的困扰,这往往致使他们不能很好地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自我调节。只有到了高年级,对情感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才会逐步提高。

(四)感受自我情感而不易理解他人情感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外界刺激反应迅速敏感,一般都能体验自己的情感,对自己的喜怒哀乐体会比较明确。但是,他们对情感的认识与体验还有一定的自我中心,不善于理解并体会别人的情感,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他人的感受,不能客观地评价和体验他人的情感,很多时候以自我体验的情感为中心,以自己的喜怒来评判周围人的情感体验。这就容易造成小学生在与同学、同伴的交往中,有意或无意地对同学和同伴造成情感伤害。同时,由于小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容易产生情感误会,造成情感冲突。然而,随着情感的不断的发展,到了中、高年级,小学生开始把移情情绪与情境相联系,并逐步能设身处地地考虑他人的情绪和情感,主动调节自己的行为,采取利他行为。

http://www./education/jsxl/jjxl/201207/305960.html

 

 小学生情感的特点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