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婴幼儿血管瘤需要手术吗?

 我的超声小馆 2018-10-03

血管瘤患儿家长对此有许多的困惑,医学界曾经也存在着较大的争议。

01

根据国际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研究学会(ISSVA)分类(2014)方案,基于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分类方法, 将此前传统意义的“血管瘤”(即脉管疾病)重新分为血管瘤和脉管畸形,并阐释了两者最本质的差别,即血管肿瘤存在血管内皮细胞的异常增殖,而血管畸形则无此现象。

02

婴幼儿血管瘤,是来源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先天性良性肿瘤。婴幼儿血管瘤一般出生后1周左右出现, 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3。在患儿1岁以内血管瘤处于增殖期,1岁左右逐渐进入消退期。 据文献报道 ,1 岁 时 血 管 瘤 的 消退率约为 10%,5 岁时约为50%,7 岁时可达 70%。 而脉管畸形则是血管或淋巴管的先天性发育畸形, 出生时即有, 但有时并不明显,出生后逐渐明显。 脉管畸形的男女发病率相等,不会自行消退,随患者的生长发育等比例生长。


增殖期血管瘤最初的表现常为苍白色斑,随后即出现毛细血管扩张,其周边绕以晕状发白区。婴幼儿在出生后1年内表现出2个典型的快速增长期,第1个快速增长期在出生后4~6周,第2个在4~5个月。较表浅的增殖期血管瘤常表现为鲜红色的斑或结节状病损,较深在的病变表面为青紫色或无颜色变化。


消退期通常在出生后的1年末(12~18个月),瘤体生长速度减慢。病变从增殖期到消退期的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进入消退期的前兆是瘤体生长速度明显减慢,质地变软。皮肤或皮下的血管瘤进入消退期后,瘤体色泽由鲜红色向暗灰色转变,瘤体逐渐消退缩小。多数病例经过2~5年的消退期。

03

有研究发现,在6岁以前能消退的病变,约62%的患者在瘤体消退后可达到最佳的美学效果;但在6岁以前不能消退的病变,约80%的患者在血管瘤消退后出现面部瘢痕、皮肤过多、毛细血管扩张。


临床上血管瘤究竟如何治疗,主要应取决于病变的部位、深度(浅表、深部、混合)、范围及大小、分期(增殖期、消退期)、是否有功能障碍、主治医师的治疗经验、特定治疗方法的有效性、以及患儿家属的期望值等。目前,治疗血管瘤的方法主要有等待观察、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及手术治疗等。


以往婴幼儿血管瘤的主要损害往往不是来自病变本身,而是来自过度治疗。过去采用手术、冷冻、激光、放射、硬化剂等治疗的病例,经过远期随访,证实其治疗和美容效果均不理想。积极治疗的并发症可达50%,并有30%的复发率。因此,应该强调治疗的目的不仅是为消除病变,还必须保持健康的正常组织和外观。


在决定治疗方案前,还应该充分考虑治疗策略给患儿带来的社会心理影响。一些患儿因面部血管瘤造成的畸形而不能进入幼儿园、学校,很难与其他儿童正常相处。儿童在18~24个月即开始形成自我意识,从那时起,血管瘤的存在会影响到其成长的每一个重要阶段。同样,血管瘤的存在对患儿亲属的影响也是明显的,他们常感到内疚、自卑甚至失望,表现出过度的保护意识。


存在以下情况时,应考虑积极接受药物、加压包扎、激光、手术等治疗:

①血管瘤快速增长;

②大面积血管瘤伴出血、感染或溃疡;

③影响患者生命功能,如影响进食、呼吸、吞咽、听力、视力、排泄或运动功能等;

④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Kasabach-Merritt 综合征);

⑤合并高输出量充血性心衰;

⑥病变侵犯面部重要结构,如眼睑、鼻、唇、耳廓等。但任何治疗都不能像自行完全消退那样令人满意。


总之,现有的证据表明:

血管瘤仅40%会完全消退,其他60%需根据血管瘤的生长部位和阶段不同,采用循序渐进的治疗策略;

血管瘤何时完全消退、消退到何种程度,尚无法准确预测;

血管瘤会给患儿及其家属造成社会心理创伤,这种创伤常难以抚平;

现有的血管瘤治疗方法比较安全、有效、可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