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固镇人在外为啥时常“被天津″?

 还我河山1938 2018-10-04

明太祖朱元璋不喜欢四子燕王朱棣,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命其率老兵弱将北征燕赵,欲借外族诛之,或兵败罪之。

领命后,朱棣沿京京古道(北京和南京之间的道路,兴建于战国时期,定名于明朝,明洪武七年设固镇驿站)北上。

因朱棣的父亲朱元璋和岳父徐达都是凤阳人,自己也曾经在凤阳生活过,朱棣就准备从凤阳附近再征些兵。考虑皇帝不喜欢朱棣再加上北方环境恶劣,应征者甚少。当朱棣率队行至赤坎城(明代属凤阳府,今属新马桥镇,朱棣登基后改称仁和集)时,得隐士杨某计,对待将士仁爱宽和,礼贤下士,沿京京古道周边的固镇群众勇跃应征,一路下来,朱棣的军队不断壮大。

行至直沽(今天津)时,朱棣就留下一部分士兵驻守在直沽,而这部分士兵恰巧都是从固镇一带征集的那批兵。由于明朝实行兵役世袭制,造成这批固镇籍士兵长期在天津生活。由于天津1404年才建城,建城前直沽(天津)本土人数并不是很多,而兵役的世袭制使得绝大多数固镇籍士兵的家人都纷纷在天津落户,从而导致当时在天津的固镇人和天津人数量悬殊不大。天津当地的群众和商贩为方便与固镇籍士兵及家属交流、办事,就有意无意地模仿固镇的方言,固镇一带的风俗习惯也给当地带来很大的影响。再加上受天津本土人和固镇人通婚等因素的影响,久而久之,天津当地人的语言和风俗就与固镇非常接近。

再加上受天津本土人和固镇人通婚等因素的影响,久而久之,天津当地人的语言和风俗就与固镇非常接近。

到了晚清,李鸿章奉调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带来了大批淮军驻防天津。随着大批淮军的到来,当时,安徽来天津的人员也日渐增多。

进一步巩固了安徽方言尤其是皖北方言在天津的优势地位。

经过多年的考证,天津官方于2011年正式宣布:天津方言来自以"固镇、宿州、蒙城″三角地带为中心的淮北地区,与固镇话最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