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面向苦难,不屈而生——读高尔基著的《童年》作者 朱兴泽

 朱兴泽 2018-10-04

本文参加了【我喜爱的一本好书】有奖征文活动

我很小的时候就听姐姐说过“高尔基”的大名,后来上学读书经常考试他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一直想亲自读读他的名著,我想作品能走向世界,总是不简单的,一定有它的不同寻常之处。
  当我读了他的《童年》后,我心中原来存积的那些苦难,瞬间如冰遇强烈的阳光一样的融化了。人似乎都有一个惯性,当自己受了一些苦时,永生难忘,但一看到比自己还惨的经历,就觉得自己那些根本算不得啥,于是心中会陡然生出一些幸运感来。
  高尔基3岁丧父,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家。一直到他11岁时,母亲去世,他被迫出去流浪混饭吃。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他所受的苦来自身边的还算有点亲的亲人,他的外祖父凶狠残暴;他的舅舅自私自利;他的表哥软弱、麻木。但高尔基还是能发现一些好人来,他从不会永远记着别人给自己的伤,而是用心努力去向善良和光明靠近。他的母亲是善良美丽的,他的父亲是老实本分的,他的外祖母是勤劳善良的,他的小伙伴也有聪明善良的;哪怕遇到房客,也有知识渊博的。众多的人物他写得有条有理,比豪不混乱,而且各有各的特色。从艺术特色上来看,真值得我们学习。
      第一,多视角的描写方法。用儿童的视觉和成人的视角交替使用。例于关于他小时看到死去的父亲的模样,读了后让人印象非常深刻。他不知他父亲是死了,还说他的模样是来吓唬他的。
     第二 语言艺术上,生动活泼,场面描写惟妙惟肖,活灵活现。例如,在外祖父家打架时的场面描写:突然间,两个舅舅都站了起来,俯身向前,指着桌子对面的外祖父狂吼,像狗一般地龇着牙。外祖父用饭勺敲着桌子,脸涨得通红,公鸡打鸣一样地叫道:“都给我滚出去,要饭去!“
    是不是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三,独特的选材   这本书,并不是简单地将小时生活再现。人物是有代表性的,一人代表一类社会的缩影。
     所以,对于名著,小时候读时是因为情节吸引人,现在再读,又是另一番风味。看到的东西会更多,收获也会更多。对于一个文学爱好者来说,还是多读名著有用,那些网红、新新人类的搞怪消息,看了也就是看了,心中留下啥呢?
     而一部名著,留给我们的精神和艺术的东西就多了。灵魂被一种特别的清洗液洗过一样,真有神清气爽的感觉,也有如释重负的感觉,还有回味无穷的感觉。
     面向苦难,不屈而生。谢谢你,高乐基先生。我在心中默默地说了一声。但愿天国的他能听到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