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福熠-借无还本续贷重议信贷离场机制

 东奔西跑5099 2018-10-04

从原本被寄予厚望的P2P频繁暴雷引起高层发声,到德州的无还本续贷引发热议,再到银保监会明确落实无还本续贷。显然小微企业信贷课题再次被舆论拾起,旧事重提似有几番新意?笔者一直以来认为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伪命题。简而言之,给定小微企业的融资条件以及经营易劣化之事实,真正值得探讨的是优质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客观事实和现象,并不是政府、金融机构所需解决的问题本身。

落实无还本续贷显然是针对优质小微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典型信号。这要求小微金融机构能够低成本的区分小微企业信贷资质的优劣。问题还是原来的老问题,只是解决方案似乎可能有更为宽松的监控环境。体制困难既定前提下,放松管制似乎是高层唯一可以实际推动的,而这种推动到底会泛起多大波澜,引起多少创新式变革,还有待实践和时间来检验。本文无意就某些政策做价值判断,只想借此政策东风,再次强调小微信贷中那些颠覆不破、明知而漠视的底层逻辑。

1
一、小微信贷风控中的离场逻辑

小微信贷风控中离场决策至关重要。在小微企业经营劣化过程中,逐步压缩信贷额度,既是信贷机构的生存之道,也是矫正小微经营者经营错误的激励约束机制,舍此则有悖于市场化配置金融资源的初衷。

小微企业融资资源匮乏、成长中高杠杆经营、经营劣化速度快等先天特征,决定了授信政策必须随着企业经营状况来调整。即依据企业经营状况划分企业风险等级,匹配不同的授信政策。背离这一基本原则,要么过于宽松授信,鼓励企业家盲目投资扩张;要么过于收紧,一贷难求。正解应该构建在对企业经营的动态监控上,经营趋势良好时,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银企双赢;经营趋势劣化时,渐进式离场,率先保全。让经营者以自身资金承担经营失败,为商之道本应如此!陈旧但依然有效的答案是强化贷后管理,信贷机构以何种态度对待贷后管理,如何确保贷后管理落地生根而非流于形式,由系统性的贷后管理保障有效的信贷离场机制。


2
二、还旧借新的风险筛查机制


小微企业经营易劣化使得银行更愿意开展短期贷款,贷款到期后还本再借亦是天经地义。可贷款资金投入经营体系后难以抽离是不争的事实。正因为难以做到,银行通过还旧借新制度安排实现了风险筛查机制。那些能够自筹资金还款的是资质优良的客户;那些不能自筹而依靠过桥转贷资金的客户资质就差一些;更差的是那些已经无法拆借过桥资金完成还款的客户,对此银行不得不施以援手,实施借新还旧或贷款展期。

1


现实中上述通过还旧借新测试客户信用等级的初衷被严重扭曲,无形之中还催生了一个灰色的民间拆借市场,俗称银行过桥。利益导向下,行长、信贷经理、民间拆借人的共谋极大的扭曲了还旧借新筛查风险的机制。信贷政策宽松时,授信政策稳定,付出一些费用维持银行信用也符合借款人的利益。可信贷政策紧缩时,抽贷、断贷则直接引发了信贷危机,犹如大厦将倾,各银行夺门而出会引发踩踏事件,经营良好的企业也可能因为各银行的相互猜忌而引发信用危机。事实上,还旧借新的风险筛查机制早已因银行和监管的默契而失效。而且可用于小微信贷资产评价的指标远不止还旧借新一项,还可以有更多的评价方式,只是银行懒得作为罢了。至经济下行、信贷收紧以来,过桥转贷已经搞的小微企业苦不堪言,好在高层也看到了其中症结,索性调整一下过于刚性的监管政策,降低优质企业的融资成本。

1


无还本续贷引发热议的原因在于很多人担心好的初衷会被旧的体制再次玩坏。监管当局最大的顾虑是银行借无还本续贷掩盖风险资产。舆论重压之下索性将球传给银行,变监管为自律,从此高高挂起;银行接球后也迷茫,过去一刀切并没有增加银行的负担,现在必须出台操作细则,既能不增加流程的繁琐和成本,又能实现优质企业的直接续贷。对优质企业而言,直接受惠自然欢喜,只是不知道这些普惠优质企业的政策会不会人为的附带各种捆绑条件,毕竟银企的谈判地位不对等。

1


3
三、风险等级评价的系统性升级

如果说还旧借新是风险筛查不可或缺的环节,似乎放松刚性监管只是舆论重压下的权宜之计。如果说还旧借新风险筛查机制依然扭曲失效,那么无还本续贷还真是小微信贷的制度创新,应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前提是银行要有一套替代方案,实施成本不能高于原有制度安排。否则,即便是监管放行,银行也会坚守底限。现实中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管控案例举不胜举。

1


问题显而易见,还是原来的问题。贷后回访与贷后管理流于形式,使得动态的风险评价机制流于形式。如今政策风暖,如何应对?需要应对的又何止是存量续贷的问题。政策频催打通救赎的最后一公里,避实击虚已经明令禁止。银行面临的是如何重启小微信贷这盘旧棋,尤其是那些中小型、区域性的地方商业银行。毕竟小微企业,系民生、就业、税收、GDP于一身,兹事体大,不得不为!

新常态中的小微企业,繁荣已经大不如前。历经几年的紧衣缩食,企业主们亦深知钱不好挣。盲目扩张、激进投资的前鉴未远,企业主们深知决策需谨慎、经营应专注。只是我们的信贷机构是否也应做深刻反省,小微企业信贷,如果不在贷后动态监控经营劣化,如何能做到及时离场回避风险呢?过往的实践失败已经证明的流于形式的贷后管理是信贷崩塌的关键因素。小微企业信贷的贷后管理需要系统性升级,从回访报告、预警监控到离场决策,必须从组织上、流程上给予系统性落实。通过对经营状况的监控,将企业的风险等级分出个优良劣差。在评级的基础上实施不同的管理政策,结合企业经营实际实施压缩、维持、扩盘与增保等调整政策。

1


4
四、无还本续贷的经营边界


既然无还本续贷已经成为可选之策,不妨简单探讨优质小微企业的经营特征表现。篇幅限制,姑且不系统阐述标准化的模板,仅就可区分优劣的小微企业经营主要维度进行讨论,以此可推导出彰显经营质量的主要指标。


(1)市场前景与经营趋势

经营规模稳定或快速增长,是最容易识别的经营特征。企业的产品适销对路、符合产业政策鼓励方向,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信贷人员无需深入调查就可判断企业家在正确的方向上做正确的事。对于开票收入可以通过税报查实,对非票收入可以通过银行流水加以验证。排除大规模投资下低效增长,确认企业的内生增长动能;排查大额合同风险,依据合同执行确认增长质量。如果企业以往经营利润清晰可见,只要经营处于增长趋势,尤其是稳定增长,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相对稳定,增长必然带来相应的利润,从而原有信贷的安全性和收益性更加具有保障。

(2)新增投资与负债变化

如果企业经营规模快速增长,难免企业要增加投资。如果企业增加投资主要使用新增负债,则很可能意味着因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提高,原有存量信贷的安全保障弱化或劣化。如果企业经营规模快速增长,新增投资数额不大,且主要来源与经营利润累积,那么企业暂时不主动压缩信贷额度也合情合理。企业偿债能力不劣化、不恶化是区分稳健经营和激进经营的主要维度。信贷机构总是偏好稳定的经营曲线,这一点是风控的基本常识。不应盲目的确认投资越大的企业越好。投资是小微企业最为重要的经营决策,大额投资的同时也启动了经营风险的窗口,企业必须依靠经营来逐渐关闭投资启动的风险窗口。因此,新增投资不大,负债变化不大的企业更具优质特质。

(3)盈利能力与利润投向

优质的企业会挣钱这件事一定要反复确认。所以验证企业确实挣了钱,并且清楚利润流向成为了确认优质企业的经营特征。经营利润或滚动到营运资本中,或投资到固定资产中,或用于消减负债,或用于个人大额消费或投资,总是要在续贷前加以明确的。企业经营有利润,且经营利润没外溢,还封闭在经营体系中,这是信贷安全的最大保证。

总之企业存量负债的安全性取决于盈利能力与负债水平与结构。企业常因投资而新增负债,如果新增负债没有实质性改变原有负债的安全保障,那么执行无还本续贷也无可非议。貌似简单的结论,信贷机构却难以得到。原因在于关于成本结构和隐性负债的详尽调查非常困难,这也是小微尽调技术难点所在及突破方向。


5
五、重议小微信贷的离场决策


前已重申,无还本续贷只是优质小微企业的普惠偏得。信贷机构切勿将之滥用,明确优质企业的经营边界,对于优质经营边界之外的企业,还要警钟长鸣,强化信贷离场机制的系统性安排。


时下政策鼓励最高额授信循环使用或一年期以上的年审制续贷,鼓励创新之风实为好事,但不应违反小微企业信贷的基本规律。小微企业经营易劣化,高杠杆经营风险高,这些不争的事实都决定了离场机制是必须必备的,依据经营劣化程度抽贷、压贷实为信贷经营之必要手段。上述三点主要的经营判断同样适用于筛查企业的经营劣化。经营下滑、激进投资、利润无法验证且流向无法核实、新增负债较大等特征都意味着原有存量信贷风险等级的劣化。

借无还本续贷热议之机,一方面为优质小微企业受惠欢呼,同时更担忧信贷机构淡化了历史的教训,新瓶装旧酒。事实上近年来的小微信贷败局只证明了一点:没有系统的离场机制保驾护航,小微信贷难以远航。离场机制是小微企业经营特征决定的,逻辑上呈现为必然。惟愿时下汹涌的金融科技能快速创新、高效融合,提供更高效的监控、检查手段,提升贷后管理的效率,赋能传统信贷机构进入小微金融的下半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