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知识故事集•“黄花闺女”与寿阳公主27

 钟家台 2018-10-04

文学知识故事集·“黄花闺女”与寿阳公主27

27“黄花闺女”与寿阳公主

我国民间通常将没出嫁的姑娘称为“黄花闺女”,这已经是普天之下人人皆知的称呼了。可是真要问起为何有此称呼,恐怕知道的人就微乎其微了。

我国南北朝时期,民间未婚少女就有贴花黄的习俗,如《木兰诗》中就有“对镜贴花黄”一句,可见在北魏时期普通的民间女子就已经有了贴花黄的习俗。这个时期的未婚女子在梳妆打扮时,喜爱“贴花黄”——妇女们根据自己的爱好,用黄颜色在额上或脸部两颊上画成各种花纹;也有用黄纸剪成各种花样贴上的。同时,“黄花”又指菊花。因菊花能傲霜耐寒,常用来比喻人有节操。所以,在闺女前面加上“黄花”二字,就说明这个女子还没有结婚,且能保持贞节。

而真正让未婚女子成为“黄花闺女”的也许还跟下面的一个民间传说有关系。据南京民间流传的一个故事所述,南北朝刘宋时,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长得貌美如花。有一天,寿阳公主在宫里游玩,走了一阵以后觉得累了,便躺在宫殿的檐下。当时正逢梅花盛开的时节,一阵风过去,梅花片片飞落,有几瓣梅花恰巧掉在了寿阳公主的额头上。梅花渍染,在寿阳公主的额头上留下斑斑花痕,寿阳公主被衬得更加娇柔妩媚,宫女们见状,都忍不住惊呼起来。从此,爱美的寿阳公主就常常把梅花贴在前额作为装饰。

寿阳公主的这种打扮被人称为“梅花妆”。这种装扮很快传到了民间,许多大户人家的女儿都争着效仿。但梅花是有季节性的,于是有人想出了法子,设法采集其他黄色的花粉制成粉料,用以化妆。这种粉料,人们便叫做“花黄”或“额花”。由于梅花妆的粉料是黄色的,加之采用这种妆饰的都是没有出阁的女子,慢慢地,“黄花闺女”一词便成了未婚少女的专有称谓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