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pt中如果有事态变化比较时,经常会用对比图来说明变化效果——但是在用对比图时,我们常用方法就是并排或并列图片,样式单一——今天给大家分享的PPT是一份医疗类PPT。讲解说明一下对比图的另外的处理方式,让文档呈现出更好的解说效果。 这类的PPT通常有一个特点 —— 图多。关节图、肌肉图、骨骼图、医疗器械图……图片往页面上一堆,空间也就占得七七八八了,文字就只能见缝插针地塞。 今天的PPT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PPT里有很多插图来讲解人体结构和手术过程。 我们按照惯例,挑选一页典型的PPT作分析和改进。以这页为例,页面上有两张手术前后的对比照片。 貌似这个页面好像没什么改善的余地了:图片方方正正,文本框也方方正正。整体布局很工整。 但是我在想,难道这两张照片只能用这种规规矩矩并排的方式排版吗? 两张图具有很高的相似性的,只是在关节处有些区别。能不能单独把有差别的地方提取出来,做一个放大镜对比的效果呢? 按照刚才的想法修改完之后,你会发现两张图片对比的效果还在,但是排版方式灵活了,还节省了不少空间。 这种放大镜效果怎么做呢,主要分三步: 1)把图片裁剪成圆形。07版选择“图片形状”选项;10版以上选择“裁剪成形状”选项。 这里要注意,在把图片裁剪为圆形之前最好先将图片裁剪为正方形,否者最后的图片会是椭圆形而不是正圆形。 2)给图片添加白色边框。白色边框的线条粗细可以选择粗一些的,这样效果比较明显。 3)有需要可以给图片再添加一点阴影效果,和白边产生足够反差。 建议大家调整一下阴影选项中的“模糊”条目,可以让阴影的过度更加自然。 放大镜效果该怎么用?我总结了三类场景: 1、同一场景,不同对象 在远景照片中,经常会同时出现多个产品或者多个人物。如果我们需要从中挑出几个重点讲解或者介绍,就可以使用放大镜效果。 下图这张聚餐照片中就有很多人,如果我们从中挑选3位进行介绍,就可以做三个放大镜效果。 在这张图片中,由于背景较乱,我添加了一个渐变矩形来弱化图片,否则人物姓名就很难看清了。 2、同一对象,不同角度 在介绍某一款产品的细节特点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用到多角度的产品图片。可是如果只是规规矩矩地排列成矩阵难免单调。 不如照一张最理想的图片作为主图,而把其他多角度图片变成局部放大镜放在主图周边。这样不但从多个角度呈现了产品细节,也让页面排版更加灵活。 3、同一角度,不同距离 当你需要讲解产品特点的时,如果没有多角度的图片,也可以用同一张图片通过拉大裁剪的方式呈现,形成远景和特写的对比。 不过这种呈现方式的前提是图片分辨率必须足够高,这样适当放大才不会出现模糊或者失真的情况。 综合实践: 讲了三种经典情况,我们来再看一页原稿PPT,这页PPT的内容是影响手术效果的三个因素。 可作者在放完插图之后发现,留给中国队的时间不多了……哦,不好意思,是留给页面文字的空间不多了。 虽然最后文字也下了,可是这页PPT就显得满满当当,缺乏条理。而多张图片同时呈现,让我想到今天学的放大镜效果。 进一步分析,本页中的三张图片刚好属于三大场景中的“同一个对象,不同角度”,所以我们不妨用放大镜效果修改一下试试。 修改之后,页面的条理和排版就清晰多了。 今后大家遇到对比型页面,比如使用前后对比,竞品特点对比,产品创新点介绍等等,都可以考虑是否能用上放大镜效果。 总结: 如何针对多张对比的图片进行排版呢?今天我们学习了放大镜效果。 常见的场景有三种: 1)同一场景,对象不同 2)同一对象,角度不同 3)同一角度,大小不同 图片对比,传统的排版就是多张图片并排摆整齐。这方法固然没有问题,只是有的时候排版会显得略微死板。 而今天学会了放大镜效果之后,相信大家可以想到更多的使用场景,让图片对比型页面更加灵活和美观。 本期原稿&改稿 这样的效果是不是象是一种引出图示,让画面显得灵活多变,并且更简洁明了,让版面有了一定的留白,不再显得压抑。 |
|
来自: 部落窝教育BLW > 《部落窝word/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