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隋唐时期民间手工业

 实心菜书斋 2018-10-04

唐代民间手工业,比前一代有显著的发展。在唐朝以前,由于一些主要手工业大都由官府垄断和控制,使民间手工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同时在农村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条件下,手工业和农业的强固结合,也局限了手工业的发展。此外,广大手工业生产者在封建依附关系束缚下,缺乏独立经营的条件,因而使民间手工业的发展非常缓慢。

唐朝统一后,国内出现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生产逐渐发展,商业走向繁荣,因而刺激了手工业生产;由于全国各地区物产的流通,南北手工技艺的交流广泛;尤其是在和平的形势下,统治者和广大人民的消费不断增长,因而促进民间手工业日益发展,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民间手工业的经营形式

随着唐代经济的发展,民间手工业也出现一个发达的局面。唐代私营的民间手工业规模不一,经营形式也各有不同,大体来说,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与农业相结合小农的家庭手工业:第二种是小手工业者独立经营作坊手工业;第三种是大手工业主和官僚、地主经营的大作坊手工业。这三种手工业,从数量看,第一种为最多,分布在全国广大农村;第二种数量也很多,遍布全国城乡各地,但更多的是聚集在城市;第三种数量较少,但规模都较大。

与农业相结合的农民家庭手工业,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这种男耕女织的家庭手工业,自周秦以来一直是农村作为农业的副业而存在。在这种家庭手工业中,生产上的劳作基本上是家庭成员所承担,大体是以采桑养蚕和抽丝纺绩为主,也有从事采茶、制茶及其他手工业生产的。小农家庭手工业一般规模都较小,以家庭范围为限,产品数量少,所生产的产品,最初是为了满足家庭成员的需要,有剩余时才到市场出卖,换取其他生活用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家庭手工业的产品投入市场也日渐增多。当时唐朝手工业产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农民家庭手工业。如人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商品和器具,以及城镇、墟市、草市交易的物品,朝廷赋税征收的贡品等,大部分是由农民家庭手工业所生产。元稹的《织妇词》中说:“缲丝织帛犹努力,变缉撩机苦难织,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这是说农民家庭手工业为了织绫纳贡,以致终老不嫁。

小手工业主经营的作坊手工业,大都聚集在城市和市镇,是当时手工业者经营较为普遍的形式。在城市里,各种手工业者往往都是集聚在同一条街或同一个坊巷内,但也有散居在各处的。有的手工业者,一边生产也同时销售。当时这种作坊和店铺,通称为“坊”、“作”、“铺”,也叫“作坊 “、“作铺”。《三水小牍》卷上说:

巨鹿郡南和县街北,有纸坊,长垣悉晒纸。忽有旋风自西来,卷壁纸略尽,直上穿云,望之如飞雪焉。

这里说的“纸坊”,就是制纸的作坊。唐代所谓的“坊”,有时也作手工业区的通称,也是手工业店铺的名称,如“铜坊”、“纸坊”、“染坊”、“官锦坊”、“冶成坊”等,在唐代城市中有各种作坊手工业,往往是按类别聚集在一条街巷里,鳞次栉比,依类成行。《乐府杂录》中记载有:

文宗朝有年人郑 中丞,善琵琶,内库二琵琶号大小忽雷,郑尝弹小忽雷,偶匙头脱,送崇仁坊南赵家修理,大约造乐器悉在此坊,其中二赵家最妙。

这里所说的崇仁坊,就是同一行业聚集的地方,崇仁坊是制造乐器手工业集中的街巷。韦述的《两京新记·东都》中说,长安有二百二十行。有东市、西市,西市如东市之制,甚有规则。宋敏求的《长安志》卷八中也说唐代长安,东市“市内货财二百二十行”,有秤行,大衣行、织锦行、金银行、伍作行等。长安西市,店肆如东市之制,而繁荣还超过东市。不但两京有行,地方州郡也有行会。这里说的“行”和“市”,不仅是手工业作坊,也包括了店铺。在唐代,经营这种作坊手工业的手工业者,其作坊主人称为行东或师傅,由于所操的手工业不同,又有不同名称,如铸造剑的作坊主称为削师,经营染房的称为染师,在制药作坊中则称为长老。他们既是作坊的主人,又是师傅。每个作坊里都有帮工和徒弟,在师傅指导下操作。有的店主也参加劳动。徒弟是技术尚未学成的徒工,已经出徒的就是工人。他们在一起工作,一同食宿。这种手工业由于以作坊进行经营,故称为作坊手工业。由于每一行业都有同行组织,因而也称为行会手工业。每一行业都有同一的法规,同行都要遵守。每一行都有行头,代表同行负责祭祀、庙会以及与官府的事务联系等,同时也从事产品销售和解决同行纠纷等。

唐代手工业除了以上两种经营方式外,还有大手工业主和官僚、地主所经营的大作坊手工业。《太平广记》卷二四三引《朝野金载》中有:

唐定州何明远大富,主官中三驿,每于驿旁起店停商,专以袭胡为业,资财巨万,家有绫机五百张。

这是由官僚富豪经营的大手工业作坊,有绫机五百张,操作的工匠最少也有千人左右。据《续资治通鉴》卷四三中记载,宋代官府手工业绫锦院有锦绮机四百多张,何明远的织绫作坊的规模超过它。其作坊经营形式和工匠身份如何,没有明确记载,但这是一大的纺织业作坊是可肯定的。此外,《太平广记》卷八四《奚乐山》条引《集异记》中有另一记载:

上都通化门长店,多是车工之所居也。广备其材,募人集车,轮辕辐毂,皆有定价,每治片辋,通凿三窍,悬钱百文,虽敏手健力,器用锐利者,月止一二而已。有奚乐山者,携持斧凿,诣门自售,视操绳墨颇精,徐谓主人曰:幸分辋材,某当并力。

这也是一个规模较大的手工业作坊。作坊主人是经营制车手工业者,自筹资本,招募工匠独立经营,其所用工人是招募雇用的。掌握熟练生产技术工匠,在生产中可以计件和分工操作,工资根据部件各有不同。

在唐代官僚地主经营的手工业作坊里,也有使用奴隶进行生产操作的。《太平广记》卷二六九《韦公于》中引《投荒杂录》中记载有:

郡守韦公于者,贪而且酷,掠良家子为臧获,如驱犬豕。有女奴四百人,执业者太半,有织花嫌文纱者,有伸角为器者,有熔锻金银者,有攻珍木为什具者,其家如市,日考月课,唯恐不程。

这是由官僚经营的手工业,他利用掠夺来的女奴,生产缣纱,熔锻金银,又生产木器,管理十分严格,极为残苛。既是较大的手工业作坊,又是家庭手工业。

上述的大手工业作坊,数量并不太多,因而在整个手工业生产中,并不占有主要地位。

纺织业和染色业

在唐代手工业中,纺织业是十分发达的手工业。民间的纺织业,除了农村中农民家庭手工业外,在都市里都有民营手工业作坊,生产各种纺织品。据《唐六典》记载,全国各地的纺织业的情况,大抵是北方黄河流域丝织业较为发达,盛产绫绢;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织布业为多。唐朝由于手工技艺的提高,官僚贵族需求的增长,以及朝廷对外贸易和对邻国的馈赠,使纺织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的发展,远远超过前代。当时纺织业最为发达的地方是四川、河北、山东、扬州等地。四川是唐代织造进贡丝织品的主要地方,蜀地生产的蜀锦,益州生产的金银丝织物,是当时名贵产品。据《旧唐书·五行志》记载:“安乐初出降武延秀,蜀川献单丝碧罗龙裙,缕金为花鸟,细如丝发,鸟子大如黍米,眼鼻嘴俱成,明目者方见之。”唐朝廷规定两税征收实物,四川“每年两税一半与折纳重绢”,唐代河北定州是一大纺织业中心,据《通典》中记载,在全国州郡贡丝织品的数量上说,定州是第一。此外,青州纺织业也极为发达。《太平广记》卷三引《广异记》中说,“开元初……天下唯北海绢最佳。”北海即青州,说明青州所织的绢质量最好。在北方纺织业发展的同时,江南的丝织业也十分发达。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江南各州也都有著名产品。如润州有衫罗、水纹绫、方纹绫、鱼口绫、绣叶绫、花纹绫;湖州有御服乌眼绫;苏州有八蚕丝、绯绫;杭州有自编绫、绯绫;常州有�绫、红紫绵巾、紧纱;睦州有文绫;越州有宝花罗、花纹罗、白编绫、交梭绫、十样花纹绫、轻容生縠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